村情概況
有農戶643戶,有鄉村人口2594人,其中農業人口2528人,勞動力15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28人。全村國土面積9.35平方公里,海拔1485米,年平均氣溫17.9,年降水量1193.2毫米,適合種植蠶桑和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985.7畝,人均耕地0.78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49元。農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85.7畝(田1396畝,地589.7畝),人均耕地0.78畝,主要種植糧食和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10627.4畝,水面面積210.8,其中養殖面積70畝,草地面積68畝,其他面積1132.8畝。
編輯本段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60通自來水,有90戶飲用井水,有650戶通電,有4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5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路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拖拉機18輛,機車92輛。全村耕地灌溉有效面積為1771畝,有效灌溉率為85%,其中有高產穩產農田地面面積1771畝,人均高產穩產農田地面面積0.7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9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8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62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520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編輯本段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6萬元,占總收入的25%,畜牧業收入256萬元,占總收入的32%;漁業收入4萬元,林業收入14,第二第三產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工資性收入1.7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157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10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0萬元。該村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6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編輯本段
文化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9402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404人,距離仁和鎮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4人。其中小學生240人,中學生164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對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該村有農戶643戶,共鄉村人口2594人,其中男性1229人,女性1365人。其中農業人口2528人。勞動力15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145人,哈尼族12人,其他民族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04人,享受低保3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6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