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敵
天敵有粉虱座殼孢菌、扁座殼孢菌、柑橘粉虱撲虱蚜小蜂、華麗蚜小蜂、橙黃粉虱蚜小蜂、紅斑粉虱蚜小蜂、刺粉虱黑蜂、刀角瓢蟲、具瘤長須蟎和草蛉等。
主要危害作物
寄主主要有柑橘、金橘、石榴、柿、板栗、咖啡、茶、油茶、女貞、楊梅等。
形態特徵
成蟲體淡黃綠色,雌蟲體長約1.2毫米,雄蟲約0.96毫米。翅2對,半透明。蟲體及翅上均覆蓋有蠟質白粉。複眼紅褐色,分上下兩部分,中間僅有1個小眼連結。卵淡黃色,橢圓形,長約0.2毫米,表面光滑,以一短柄附於葉背。幼蟲期共有4齡。一齡體長約0.3毫米,寬約0.2毫米,周緣有17對小凸起和約15對小刺毛,其中在蟲體兩端分布稍密。二齡體長0.4~0.6毫米,體寬0.3~0.4毫米,周緣凸起已不明顯,小刺毛僅存3對,頭部前方、後緣兩側和尾溝兩邊各一對,胸氣管道已隱約可見,尾溝長約0.05毫米,黃褐色。三齡體長0.6~0.9毫米,體寬0.5~0.7毫米,胸氣管道明顯發育,黃褐色,尾溝長約0.1~0.15毫米,扁平的蟲體以及胸氣管道、尾溝和蟲體分節所形成的凹凸,使蟲體表面呈印章形。四齡體長0.9~1.5毫米,體寬0.7~1.1毫米。尾溝長0.15~0.25毫米,中後胸兩側顯著凸出。蛹的大小與四齡幼蟲一致,但背盤區稍隆起,且表面比較平滑,體色由淡黃綠色進而變為淺黃褐色,顯微鏡下可見翅芽進一步伸長,並向後內方彎曲,羽化前數天出現明顯的紅褐色眼點。
生物學特性
柑橘粉虱以四齡幼蟲及少數蛹固定在葉片背面越冬。在浙江黃岩一年發生2~3代,上半年氣溫偏高的年份以3代為主,1~3代分別寄生於春、夏、秋梢嫩葉的背面。但第一代中發育比較遲的個體則以四齡幼蟲或蛹進入夏季滯育狀態,盛夏過後羽化出成蟲並產卵於秋梢葉片,故這一部分全年僅發生2代。雖然一年中柑橘粉虱的發生既有3代,也有2代,但由於發生2代的部分,其第一代經夏季滯育後,羽化的時間與發生3代的第二代成蟲的羽化時間互相重疊在一起,故一年之中田間各蟲態還是有3個明顯的發生高峰,其中以第2代的發生量最大。在廣西恭城每年發生3代。在江西南昌和福建每年發生4代,各代成蟲盛發期分別出現在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10上中旬和翌年4月中下旬。在台灣和廣東每年可發生5~6代。成蟲羽化後當日即可交尾產卵,未經交尾的雌蟲可行孤雌生殖,但所產卵均為雄性。初孵幼蟲爬行距離極短,通常在原葉上固定為害。已發現的天敵有粉虱座殼孢菌、扁座殼孢菌、柑橘粉虱撲虱蚜小蜂、華麗蚜小蜂、橙黃粉虱蚜小蜂、紅斑粉虱蚜小蜂、刺粉虱黑蜂、刀角瓢蟲、具瘤長須蟎和草蛉等。其中以座殼孢菌最為有效,其次是寄生蜂。
防治方法
柑橘粉虱的防治,首先應充分利用座殼孢菌和寄生蜂等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園內缺少重要天敵時可從其他果園採集帶有座殼孢菌或寄生蜂的枝葉掛到橘樹上進行引移。只有在柑橘粉虱嚴重發生,天敵又少時,才考慮用藥防治。進行藥劑防治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雖然在幼蟲和成蟲期用藥都能有效地殺死害蟲,但由於成蟲羽化後當日即可產卵,而三、四齡幼蟲又是寄生菌和寄生蜂的主要發生期,故以在初齡幼蟲盛發期用藥最為有效,對天敵影響也最小。②由於柑橘粉虱的發生期與多數盾蚧類害蟲相近,亦有多種藥劑可兼治,故應儘量與其他害蟲的防治結合進行,以減少用藥。③柑橘粉虱對多種藥劑都比較敏感,在黑刺粉虱防治方法中介紹的藥劑均有效,且藥劑濃度還可適當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