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寒夕

柏寒夕(Michael Bauer)於1969年7月4日出生於德國特羅伊斯多夫市(Troisdorf),並在當地讀完國小與文法高中。

柏寒夕(Michael Bauer)於1969年7月4日出生於德國特羅伊斯多夫市(Troisdorf),並在當地讀完國小與文法高中。高中畢業後,在波恩和羅馬的大學中研習哲學、神學和歷史。其哲學碩士畢業論文為“關於托馬斯·阿奎那‘性本善的關聯’”,神學學士畢業論文是關於“鑒於大公會議後神學爭論中的歷史、系統和牧靈情況論述教宗庇護十世與庇護十一世時期的司鐸形象”。畢業後分別在杜塞道夫(Düsseldorf)和波恩附近的曲爾皮希(Zülpich)各工作四年。
2004年夏天,柏寒夕來到中國,並在上海師範大學學習漢語。2006年開始在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並於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其碩士論文的題目為《20世紀初德國在華傳教士赫德明<漢語語法>研究》。&#91;1&#93;此研究是源於一部迄今為止在漢語學術界不為人熟知的《漢語語法》。此部漢語語法作品是由德國聖言會傳教士赫德明&#91;2&#93;於1905年在兗州府(魯南地區)撰寫而成並公開發表。在這篇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中,作者對這部語法書做了詳細的研究與分析,並突出了其意義——是一部由德國人在中國撰寫並出版的最早白話文語法書之一。作者在此論文中主要突出強調了赫德明的教學法,在分析其對教學法所做的貢獻中也更多地涉及到了他的語法分析。
2010年9月13- 14日柏寒夕飛抵羅馬參加了由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羅馬智慧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為推進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召開的“歐洲人的漢語研究歷史”國際研討會暨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第三屆年會。並發表了論文《兩部早期白話文漢語語法書的對比及其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重要意義》&#91;3&#93;本文中作者意在把赫德明的語法書和第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完整、系統的白話文語法書《新著國語文法》作對比。
目前,柏寒夕正著手進行其博士畢業論文的寫作。其博士論文的主題是:描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語範疇內漢語教學作品中的現代漢語語法,著重突出阿恩德(Carl Arendt)的貢獻,並將這些著作與現代漢語第一部系統的白話文語法書&#8722;&#8722;&#8722;黎錦熙的《新著國語文法》(1924)作對比。並已完成了兩篇文章:《<漢語通釋——官話教程>和<官話手冊>的對比》&#91;4&#93;以及《簡析<漢語通釋——官話教程>一書中的動詞》&#91;5&#93;。
此外,他每周花數小時在北京的德國使館學校中擔任教學工作,還服務上海和北京兩地德語外籍天主教徒,為他們提供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