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柏城鎮位於高密市東南部,轄92個行政村,7萬人口,版圖面積145.3平方公里。先後榮獲濰坊市"文明單位"、"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生態建設示範鎮"、"愛國衛生示範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全國環境建設優美鄉鎮"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鎮"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山東省政府確立為省中心鎮之一。
歷史沿革
1945年設柏城區,1951年改第二區,1958年設柏城鄉,同年成立鋼鐵公社,1959年改柏城公社,1984年設鎮。1996年1月,將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1997年,面積37.4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柏城、夏家溝、堤東、前朱家集等35個行政村。
2007年8月,撤銷李家營鎮,併入柏城鎮,面積148.96(一說145.3)平方千米,人口69102人,轄9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省道沂膠、平日公路和同三鐵路穿境而過,設有高密南火車站。 原李家營鎮位於高密市南部,距市區20千米。濟青公路橫貫東西,膠河縱穿南北,上游建有王吳水庫。古蹟有晏王冢,為春秋齊相晏嬰之墓。 1955年設道鄉區,1956年改城律區,1958年設城律鄉、王吳鄉,同年成立先鋒公社,1959年改城律公社,1982年改李家營公社,1984年改城律鎮、王吳鄉。1997年,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李家營等33個行政村;王吳鄉面積43.3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大溝頭、顏家太洛、鄧家莊、褚家王吳、楊家欄子、戴家太洛、西化山、化山屯、空沖水等24個行政村。2001年3月,撤銷王吳鄉,併入李家營鎮,轄57個村委會,人口3.9萬人,面積94.9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原李家營鎮政府駐地。
所轄村代碼
370785116:~200李家營村 ~201徐家窵莊村 ~202鄒家窵莊村 ~203孫家窵莊村 ~204城律村 ~205祝家莊村 ~206孟家溝村 ~207蘭家莊村 ~208張家莊村 ~209城子前村 ~210前沙泊村 ~211晏王廟村 ~212單書莊村 ~213葛家廟子村 ~214李家屯村 ~215馮家廟子村 ~216大莊村 ~217謝家屯村 ~218王家小莊村 ~219葛家屯村 ~220東姚家屯村 ~221西姚家屯村 ~222張家屯村 ~223窩洛村 ~224大洪村 ~225魯家園村 ~226高家莊村 ~227向陽村 ~228菜園村 ~229仲家莊村 ~230大官莊村 ~231楊家屯村 ~232小溝頭村 ~233王十字莊村 ~234鍾家王吳村 ~235褚家王吳村 ~236小辛莊村 ~237空沖水村 ~238瓦屋莊村 ~239大辛莊村 ~240南柿子園村 ~241鞏家橋村 ~242陳家莊村 ~243東化山村 ~244西化山村 ~245大溝頭村 ~246曾家店子村 ~247化山屯村 ~248李家太洛村 ~249楊家欄子村 ~250戴家太洛村 ~251河外村 ~252小河口村 ~253鄧家莊村 ~254顏家太洛村 ~255臧家王吳村 ~256苑上村 ~200柏城村 ~201堤東村 ~202趙家村 ~203姚家村 ~204溝南村 ~205單家莊村 ~206石廟子村 ~207夏家溝村 ~208冶家莊村 ~209故獻村 ~210郝家莊村 ~211王豐屯村 ~212白家嶺村 ~213柳林村 ~214葉家屯村 ~215於家屯村 ~216升恆莊村 ~217前朱家集村 ~218後朱家集村 ~219後沙泊村 ~220李茂莊村 ~221前冢子頭村 ~222東冢子頭村 ~223西冢子頭村 ~224門家埠村 ~225宿家屯村 ~226苑家疃村 ~227大呂村 ~228小河崖村 ~229大村 ~230店子村 ~231趙家溝村 ~232休息園村 ~233新莊村 ~234何家村
自然地理
柏城鎮位於北緯36度,東經120度,在半島都市一小時經濟圈之內。暖溫帶東部季風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期。全年平均氣溫11.7℃,無霜期平均197天,日照總時數28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17.4毫米。東臨海濱城市青島,西依世界風箏之都濰坊,位於膠萊平原地形平坦;氣候適宜(溫帶季風氣候);有17條河流經過,水源充足,且有後備水源。春旱秋澇,全年降水量約600——800mm,降水變率較大,以夏秋降水為主。地勢總特徵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地勢較高,丘陵地形明顯,水質較好;北部地勢低洼,含氟較高,是全國著名的高氟水區之一;南北方由於地形差別明顯有“南山北窪”之說。東部地區有膠河流過,土壤肥沃,水質優良;西部地勢低平。
地理優勢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鎮內有沂膠、平日兩條省級公路和同三鐵 路經過,東距青島港及流亭機場均60公里,南有李家營火車站,北到濟青高速公路出入口不足十公里。該鎮是一個以工業為支柱,農業為輔助,創稅三產和民營經濟為網路的工業強鎮和農業重鎮。
經濟情況
199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7億元,比1993年增長98%; 完成稅收總額431萬元,比1993年增長20%;農村儲蓄餘額3461萬元, 比1993年增長218%;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比1993年增長30.2%。上述各項指標分別是1991年的9.7倍、 1.1倍、3.5倍、2.05倍。被濰坊市命名為“文明鎮”、被省命名為“明星鄉鎮”、獲全國“億元鄉鎮”和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工業快速發展。全鎮有玻璃製造、食品加工、服裝生產等集體企業17家,其中“三資”企業3家。集體企業固定資產達1.5億元。為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鎮組建玻璃製品、 皮革製品、蔬菜食品加工、建築建材四大企業集團。1994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67億元,比1993年增長116%,是1991年的14倍。主要產品有:玻璃瓶罐、冷凍雞、皮件服裝、磚瓦等36個品種,350多個花色(規格)。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往500多廠家和單位, 在國際市場銷往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外向型經濟邁大步。 1994年,“三資”企業新增利用外資235萬美元。總投資3200萬元。與韓國合資建成占地3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三真皮革服裝有限公司,與港商合資擴建占地15畝、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卡羅波瑪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出口創匯產品生產,出口各種真皮服裝、珍珠牌玻璃瓶罐、肉類食品、 速凍蔬菜。 1994年完成出口交貨值1.22億元,比1993年增長507%,是1991年的49.6倍。
柏城鎮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3200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 比上年增長5%;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10萬元,比上年增長22.8%;人均存款1968元, 比上年增加517元;花生總產117萬公斤,比上年減少16.4%;糧食總產2503萬公斤, 比上年減少12.1%;大牲畜存欄0.62萬頭,比上年減少7.4%;豬存欄1.62萬頭, 比上年增長7.4%;肉類生產1737.7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2.6%;蔬菜總產3727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2%;鄉鎮企業總產值5045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599萬元, 分別比上年增長27.5%、29%。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1.59萬千瓦, 比上年增長29.2%;農村用電量達到2208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5%。1996年底, 全鎮總人口為2.9萬人,比上年減少160人,其中農業人口26600人,非農業人口2400人,人口出生率為11.7‰,自然增長率為5.68‰。 柏城鎮先後被國家統計局授予首批“中國億元鄉鎮”、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等稱號;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基礎教育先進鄉鎮”、“雙文明達標明星鄉鎮”,山東省民政廳授予“民政工作先進鄉鎮”等稱號,榮獲山東司法廳“防止民間糾紛激化有功集體一等獎”;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鎮”、“市級文化工作先進鎮”、“體育先進鎮”等稱號;連續十年被高密市(縣)委、市(縣)政府評為“農村工作先進鄉鎮”、“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發展外向型經濟先進鄉鎮”和“文明鎮”。
柏城鎮自然條件優越, 物產豐富。地處膠河岸畔,人均耕地1.6畝,除鎮西柏城西嶺,鎮西南白家嶺和鎮東門家埠嶺之外,大多數土地為青沙壤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以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瓜果為主。其分布情況為,鎮東部和東南部為糧食產區,沿膠河兩岸為蔬菜瓜果產區。主要農作物有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食作物;以大豆、花生為主的油料作物和以瓜菜、棉花為主的經濟作物。果品以蘋果、梨等為主;蔬菜以菠菜、西紅柿、蘿蔔等為主。其中,恩梨、小青蘿蔔、大蒜在當地享有盛名。 柏城鎮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集團化生產經營,鄉鎮企業起步早、發展快,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6年,鄉鎮企業完成產值13.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57億元,利稅8600萬元。 交通方便,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該鎮東部與青島的膠州市接壤,高膠公路縱貫鎮境南北,是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隨著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成為高密市區近郊發達的小城鎮。 多種經營生產活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1996年,全鎮多種經營總收入達到7.5億元,占總收入的43.6%。各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因地制宜地在“種、養、加、運、服”上做文章。堤東村的大棚菜、升恆莊的大蒜、故獻村的運輸、柳林村的養雞、小河崖村的土陶、休息園村的草莓、門家埠的蔬菜良種繁育等,均已形成特色和規模,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導行業。鎮膠河兩岸,是全鎮重要的經濟林帶,以出產蘋果、桃、杏、板栗等為主。
柏城鎮鎮委、鎮政府始終堅持把農業放在農村經濟的首位,隨著農村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業生產出現了空前發展的新局面。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在保證糧食總產量穩定增長的前提下,調整了糧經作物種植比例,改分散種植為成方連片種植,消除了“花花田”,統一規劃了29個區域化種植大方,其中糧田方11個,蔬菜方18個,拉起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框架。按照高密市沿膠河10萬畝蔬菜開發的規劃部署, 全鎮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8萬畝,並採取了四條配套措施促進發展:(1) 發展“龍頭企業”。在採取有力措施,不斷鞏固發展原有企業的基礎上,引進建設了日商獨資的蔬菜加工出口企業“高密柏城食品有限公司”。企業以搞蔬菜醃漬加工為主,總投資150萬美元,年加工出口能力2萬噸,為蔬菜發展開闢了可靠的市場銷路。(2) 建設生產基地。全鎮建設了以單家莊為中心的出口創匯蔬菜、以休息園村為中心的草莓、以堤東村為中心的大棚菜、以李茂莊為中心的大路菜和門家埠為中心的蔬菜良種繁育等“五大蔬菜生產基地”,突出特色,實行規模化種植。(3) 強化農業科技。建立了高密市植物脫毒中心,成功的推廣了無毒苗栽培技術;引進套用了具有90年代國際現代化水平的微噴滴灌節水技術,為貧水區解決乾旱問題,開闢了有效途徑;建立了以鎮酵素菌場為中心的酵素菌推廣套用體系,進行規模化無公害蔬菜開發生產。(4) 建立了合作經濟組織。成立了“柏城鎮四季青蔬菜生產合作社”,有力地強化了蔬菜規模化生產的組織力。通過以上措施,使全鎮蔬菜生產走上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鄉鎮企業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鎮委、鎮政府抓住機遇,全面實施外向帶動發展戰略,立足於調整產業結構,實行鎮、村協作聯合,有針對性地對鄉鎮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使鎮辦企業由過去的單一經濟成份,變為集體、承包、租賃、私營等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發展。同時,狠抓鎮辦企業的有效投入,推進企業技術進步,促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發揮群體優勢,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到1996年底,基本建成了以鎮村企業為主幹的工貿小區、三產服務小區、外商投資工業小區、以及沿膠高公路發展的經濟隆起帶。以玻璃廠為主體,聯合、新建了17處子公司,組建了山東省長盛泰集團公司,是1996年內高密市內僅有的十大省級企業集團之一。同年“含鋰玻璃配方新工藝” 、 “富矽層玻璃包裝瓶”雙雙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保鮮食品罐”、“高檔玻璃器皿”分別榮獲山東省科技星火二等獎。到1996年底,全鎮累計利用外資650萬美元,相繼辦起了“三資”企業5家,在海外設立了2處行銷公司, 整個鄉鎮企業呈現了以外向型經濟為主體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企業主導產品發展到500多個花色品種; 出口產品有玻璃瓶罐、皮革服裝、蔬菜製品三大系列, 200多個花色品種,出口美國、俄羅斯、瑞典、挪威、以色列、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6年,完成出口產品交貨值4.5億元。1996年,完成鄉鎮企業產值13.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57億元,利稅8600萬元。
1986年以來,柏城鎮小城鎮建設邁出了較大步伐。1993年,聘請山東省城建部門高級規劃設計人員,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和超前性”的要求, 編制了新一輪小城鎮規劃。鎮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分為工業區、商業區、 文化區、居民區、行政區等8個功能分區,托出一個現代化農村小城鎮的藍圖。在此基礎上,鎮黨委、政府本著“量力而行,逐年建設”的原則,按照規劃設計,對鎮區道路有計畫地進行整修改造,建設了“兩縱五橫”的道路網路。其中南北中心大街總長2230米,路面寬40米,全部進行了瀝青硬化。並按照“兩高、一超”的要求,進行了路燈、排污、電力、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城建綠化標準, 建設花帶、花圃8300平方米,栽植高檔綠化美化苗木1.2萬株,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與此同時,鎮政府制定了“八優先,一簡化”的優惠政策,廣招鎮內外民眾和廠商投資經商辦廠。到1996年底,已有62戶建起了“上宅下店、前店後廠”模式的各種樓房62座,建築面積1190平方米,投資總額達93.4萬元,形成了一條初具規模的繁華商業街。以小城鎮為依託,社會事業公共建築迅猛發展,相繼建起了各種辦公樓、營業樓、教學樓、宿舍樓、商貿樓14座, 總投資3600多萬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小城鎮已具雛形。1993年被評為高密縣“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1994年被評為濰坊市“新型小城鎮”;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
柏城鎮200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90元。 全鎮有耕地面積44316畝。其中,果園面積3075畝;蔬菜31410畝;機動地面積2 216畝。 鎮城區建設面積3600畝,村民建設用地5323畝,其他用地2448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6畝。 鎮域內礦產資源建築沙儲量16.2萬立方米。鎮域內有季節河流5條,水庫1座,機井400眼,水澆面積19030畝。該鎮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2002年全鎮糧食總產達到675萬公斤。 柏城鎮建起了高密市牡羊山高新技術工業園、柏城第二工業園和民營工業園,加快了招商引資步伐。全鎮共引進外資項目106個,契約利用外資2.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其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大項目22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50個。 全鎮擁有高密白楊山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恆大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恆利冷藏廠、高密綠源冷藏食品有限公司、高密匯鑫食品有限公司、高密華源保鮮食品有限公司和日商獨資高密柏城食品有限公司等7處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字號龍頭企業,主要生產“白楊山”、“綠源”、“恆大”、“恆利”、“匯鑫”、“華源”等品牌的速凍、醃製、保鮮三大系列50多個花色品種的蔬菜。年設計生產能力4.5萬噸, 其中肉類生產能力1萬噸,產品60%出口主要銷往澳大利亞、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泰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交貨值過億元。 全鎮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建有玻璃製造、皮革製品、化纖紡織、食品加工、建築建材、橡膠製品、顆粒飼料、水泥預製、制帽等大中型企業50多處。其中,山東省長盛泰集團是國家級大型二檔企業,生產的“寶”字牌玻璃瓶是山東省名牌產品;三真皮革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的“三真”牌皮衣,獲得國際大連服裝節金獎。柏城鎮沿膠高公路、平日路兩側建起20公里的經濟隆起帶,發展個體私營業戶1428戶,個體私營業產值達到1.5億元。 柏城鎮先後榮獲山東省“基層創安工作先進單位”和濰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工作模範鄉鎮”、“招商引資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工業基礎雄厚,農業資源豐富。截止到200年全鎮有企業247家,形成玻璃製品、紡織服裝、機械製造和家居用品加工四大產業鏈。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該鎮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擁有5萬畝省級標準化土豆生產基地及花生、大姜、芋頭、早酥梨四大“特產板塊”,建成生豬、雞、狐等多個生態養殖小區,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大種養格局。李家營社區及冢子頭片沿膠河兩岸已建成以土豆、大姜、芋頭為主的4.5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和3萬畝優質花生基地,年產土豆20萬噸,大姜、芋頭4.5萬噸。
風光秀麗旖旎,環境優美。上游王吳水庫庫容5000萬立方米,屬AA級優質水源地。膠河縱貫南北,膠河兩岸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更有牡羊山、銀月公園坐落於膠河岸邊像兩顆明珠點綴其間。牡羊山在清光緒重修的《高密縣誌》中曾有"疊沙成之"及"狀若牡羊"的歷史記載。如今山上樹木茂密,環境靜雅,是一處休閒踏青遊覽的勝地。銀月公園有荷塘倩影、紅葉疏雨等八大景觀,成為從青島方向進入高密的標誌性建築。鎮區基本實現了一路一樹,一街一景,形成了沿河綠化地帶,公園小區綠化成片,街道綠化成網,庭園綠化點綴的格局。
特色經濟
柏城鎮已建設四大基地,即建設土豆、大姜、芋頭為主的蔬菜種植基地,以養貂、養狐、養雞、養豬為主的特色養殖基地。
養貂:貂體形小,兇猛食肉,主要產於南美。貂具有發育很好的肛 袋。肛袋腺可產生特殊氣味的分泌物,貂無盲腸且小腸很短(為體長的四倍),胃亦很少。上述特徵決定貂需少量多餐,平均日攝食量為40~53克,每次攝食間隔為3小時,人工飼養貂壽命不超過4~5年。野生貂有數種亞種,其皮膚和眼睛的顏色有差異,多為淡褐色手和黑褐色,人工飼養者多為黑褐色,。貂的發情周期明顯依賴於季節變化,秋、冬季為正常生殖周期時間,分娩一般在1月底至3月初。一隻雄貂可有效地交配五隻雌貂。交配一般持續20分鐘。雌貂於交配後24~36小時排第一次卵,7~10天后排第二次卵。第一次排卵時未受孕者,爭取在第二次排卵期再交配,成功率達90%。交配後10-40天發生種植。妊娠期一般為30~32天。一胎最多生10~11隻,但通常為4隻,新生貂無毛、無視力、無聽力,重量約10克。雌貂吃仔現象很少見。幼貂生長迅速,21天時體重增至100克,此時可給予食物餵養,6到10周時即可斷奶,並及時給予疫苗接種防病。先成對分養,4月齡以後可單個分籠飼養。
旅遊景點
風光秀麗旖旎,環境優美。上游王吳水庫庫容5000萬立方米,屬AA級優質水源地。膠河縱貫南北,膠河兩岸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更有牡羊山、銀月公園坐落於膠河岸邊像兩顆明珠點綴其間。牡羊山在清光緒重修的《高密縣誌》中曾有“疊沙成之”及“狀若牡羊”的歷史記載。如今山上樹木茂密,環境靜雅,是一處休閒踏青瀏覽的勝地。銀月公園有荷塘倩影、紅葉疏雨等八大景觀,成為從青島方向進入高密的標誌性建築。鎮區基本實現了一路一樹,一街一景,形成了沿河綠化地帶,公園小區綠化成片,街道綠化成網,庭園綠化點綴的格局。
膠河:膠河風景名勝區內的“膠河澄月”被譽為清乾隆“膠州八景”之一。建國前,這一美景已不復存在,為再現這一迷人景觀,鋪集鎮從1992 年起,共投資 1000 萬元,投工 100 萬個,建成澄月湖大型攔河蓄水工程,蓄水200萬立方,湖面5600 多平方米。鋪集鎮以澄月湖為依託,建起膠河公園,公園規劃面積約52.1 公頃,由青島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勘察設計,分八個景區,目前,公園一期工程已結束;同時,在膠河兩岸修築起總長20華里的巨龍堤壩,平均高9米,頂寬8米,便於車輛環湖行駛,初 步形成了十里碧波繞小城之美景, 2002 年被評為青島市級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膠河在疏通一部分河道之後,河道常年有水,水資源基本沒有受到污染,兩岸栽有人工保護林,森林覆蓋率較高。由於景區內植物資源、水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人文歷史遺蹟及人工景點,並且這種平原地區的森林在山東省乃至整個華北地區也不多見,目前有速生楊、柳2.5萬畝,為風景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膠河風景名勝區的發展目標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