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狀薹草

柄狀薹草

柄狀薹草,根狀莖短或長而斜生。稈密或疏叢生,高25-40厘米,纖細,粗約1.5毫米,三棱形,稍粗糙,略堅挺。優良牧草,乾草用作編織各種墊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柄狀薹草
柄狀薹草柄狀薹草

種拉丁名:CarexpediformisC.A.Mey
種別名:腳薹(種子植物名稱)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薹草屬
屬拉丁名:Carex
國內分布: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北、陝西、甘肅、新疆。
國外分布: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蒙古也有分布。
命名來源:[Mem,Acad,St,Petersb.Sav,Etr.1:219.1831]
中國植物志:12:204

簡介

根狀莖短或長而斜生。稈密或疏叢生,高25-40厘米,纖細,粗約1.5毫米,三棱形,稍粗糙,略堅挺。葉短於稈或與之等長,平張,寬2-3毫米,稍堅挺,基部具褐色或暗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宿存葉鞘。苞片佛焰苞狀,苞鞘下部褐色,背部綠色,上部邊緣白色膜質,苞葉甚短,或呈剛毛狀。小穗3-4個,下部的1個略疏遠,其餘的較接近,或全部均彼此較疏遠;頂生的1個雄性,不超出、微超出或明顯超出其下的雌小穗,棒狀圓柱形,長8-20毫米,粗約3毫米,具少數或多數密生的花;側生的2-3個小穗雌性,長圓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1-2厘米,粗3-3.5毫米,具多數稍密生或疏生的花;小穗柄通常不伸出或微伸出苞鞘外;小穗軸直。雄花鱗片長圓形,長4-4.5毫米,頂端漸尖,紙質,兩側褐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具1條中脈;雌花鱗片倒卵形、卵形、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4-4.5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具短尖或短芒,紙質,兩側褐色或褐紅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有1-3條脈。果囊稍短於鱗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鈍三棱形,長3.5-4.5毫米,淡綠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背面通常無脈或具不明顯的短脈,腹面具2側脈並具數細脈或短脈,少有無脈,基部漸狹成長柄,頂端圓,驟縮成外彎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堅果倒卵形,三棱形,長2.5-3毫米,成熟時黃褐色,基部具短柄,頂端具極短而外彎的喙;花柱基部增粗,柱頭3個。

分布

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北、陝西、甘肅、新疆;生於草原、山坡、疏林下或林間坡地,海拔500-2000米。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蒙古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東西伯利亞。

作用

優良牧草,乾草用作編織各種墊子。

其它

本種在形態上為多型性的種,從以上的形態描述可看出,無論是小穗、鱗片與果囊均有較多的變異性狀。長期以來,一些作者只取其中的某些極端性狀作為劃分種的依據,從而發表了C.macrouraMeinsh.,C.hankaensisKitag.和C.supermasculaV.Krecz.…等若干名稱。但是,通過研究和觀察了我國的大量標本材料以後,發現了這些極端性狀存在著變異的連續性。《東北草本植物志》(1976)將上述的名稱均併入了本種。作者認為,這一分類處理是符合自然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