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葉。
性 味
味苦,性涼。
歸 經
歸肝、腎經。
功 效
清熱養陰,益腎,平肝。
主 治
用於肺癆咯血,骨蒸潮熱,頭暈目眩。
相關配伍
勞傷失血痿弱:每用(枸骨葉)三斤,去刺,入紅棗二三斤,熬膏蜜收。(《本經逢原》)
用法用量
9~15g。
炮製方法
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生理特性
本品呈類長方形或矩網狀長方形,偶有長卵網形。長3~200px,寬l.5~100px。先端具3枚較大的硬刺齒,頂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寬楔形,兩側有時各具刺齒1~3枚,邊緣稍反卷;長卵圓形葉常無刺齒。上表面黃綠色或綠褐色,有光澤,下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葉脈羽狀,葉柄較短。革質.硬而厚。氣微,味微苦。
產地
產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浙江、安徽、四川、陝西等地亦產。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燒灰淋汁或煎膏,塗白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