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氏錐蟲

枯氏錐蟲

枯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chagas,1909)屬人體糞源性錐蟲,是枯氏錐蟲病即夏格氏病(chaga's disease)的病原體。主要分布於南美和中美,故又稱美洲錐蟲病。

枯氏錐蟲(trypanosomacruzi,chagas,1909)屬人體糞源性錐蟲,是枯氏錐蟲病即夏格氏病(chaga's disease)的病原體。主要分布於南美和中美,故又稱美洲錐蟲病。
形態
枯氏錐蟲在它的生活史中,因寄生環境不同,有三種不同形體:無鞭體、上鞭毛體和錐鞭毛體。
無鞭毛體(amastigote)存在於細胞內,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2.4~6.5µm,具核和動基體,無鞭毛或有很短鞭毛。
上鞭毛體(epimastigote)存在於錐蝽的消化道內,紡錘形,長約20~40µm,動基體在核的前方,游離鞭毛自核的前方發出。
錐鞭毛體存在於血液或錐蝽的後腸內(循環後期錐鞭毛體),長寬11.7~30.4µm×0.7~5.9µm。游離鞭毛自核的後方發出。在血液內,外形彎曲如新月狀。
生活史
傳播媒介為錐蝽,可棲息於人房內,多夜間吸血。主要蟲種為騷擾錐蝽(triatoma infestans)、長紅錐蝽(rhodniusprolixus)、大錐蝽(panstrongylus megistus)、泥色錐蝽(t.sordida)等。
雌性或雄性錐蝽的成蟲、幼蟲、若蟲都能吸血。當錐蝽自人體或哺乳動物吸入含有錐鞭毛體的血液,數小時後,錐鞭毛體在前腸內失去游離鞭毛,約在14~20小時後,轉變為無鞭毛體,在細胞內以二分裂增殖。然後再轉變為球鞭毛體(spheromastigote)進入中腸,發育為上鞭毛體。上鞭毛體以二分裂法增殖,約在吸血後第3、4天,上鞭毛體出現於直腸,並附著於上皮細胞上。第5天后,上鞭毛體變圓,發育為循環後期錐鞭毛體。當受感染的錐蝽吸血時,鞭毛體隨錐蝽糞便經皮膚傷口或黏膜進入人體。
血液內的錐鞭毛體侵入組織細胞內轉變為無鞭毛體,進行增殖,形成假囊(即充滿無鞭毛的細胞),約5天后一部分無鞭毛體經上鞭毛體轉變為錐鞭毛體,錐鞭毛體破假囊而出進入血液,再侵入新的組織細胞。
此外,還可通過輸血、母乳、胎盤或食入被傳染性錐蝽糞便污染的食物而獲得感染。
致病
潛伏期為1~3周,此期無鞭毛體在細胞內繁殖,所產生的錐鞭毛體在細胞之間傳播,並存在於血液中。
急性期 錐蟲侵入部位的皮下結締組織出現炎症反應,局部出現結節,稱為夏氏腫(chagoma)。如侵入部位在眼結膜則一側性眼眶周圍水腫、結膜炎及耳前淋巴結炎(romana氏征)。這兩種體徵的病變都是以淋巴細胞浸潤和肉芽腫為特點。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倦怠和發熱、廣泛的淋巴結腫大以及肝脾腫大。還可出現嘔吐、腹瀉或腦膜炎症狀。心臟症狀為心動過緩、心肌炎等。此期持續4~5周,大多數患者自急性期恢復,病程進入隱匿期,有些患者則轉為慢性期。
慢性期 常感染後10~20年後出現,主要病變為心肌炎,食管與結腸的肥大和擴張,繼之形成巨食管(megaesophagus)和巨結腸(megacolon)。病人進食和排便均感嚴重困難。在慢性期,血中及組織內很難找到錐蟲。
診斷
在急性期,血中錐鞭毛體多數多,可以採用血塗片。
在隱匿期或慢性期,血中錐蟲少,用免疫學診斷法,也可用動物接種診斷法,即用人工飼養的錐蝽幼蟲吸受檢者血,10~30天后檢查該蟲腸道內有無錐蟲。
分子生物學的pcr及dna探針技術,對於檢測蟲數極低的血標本,也有很高的檢出率。
流行和防治
夏格氏病廣泛分布於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在居住條件差的農村流行,患者的80%是幼年感染。
枯氏錐蟲在多種哺乳動物寄生,如狐、松鼠、食蟻獸、犰狳、犬、貓、家鼠等。在森林的野生動物之間通過錐蝽傳播。從野生動物傳播到家養動物,再傳播到人,而後在人群中流行。
硝基呋喃(nitrofuran)類衍生物beyer2502(商品名lampit)對急性期有一定效果,能降低血中蟲數,使臨床症狀減輕。
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不使錐蝽在室內孳生。滯留噴灑殺蟲劑可殺滅室內錐蝽。
俄科學家發現枯氏錐蟲可殺死癌細胞
 俗話說“以毒攻毒”,那么有沒有能遏制癌細胞的“毒”呢?有。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系的專家發現,此“毒”便是枯氏錐蟲。
枯氏錐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可通過舌蠅叮咬進入人和動物的血液,進而潛入心臟、肝、脾、腦等器官的細胞並繁殖,使細胞死亡。此外,這種寄生蟲還會引發心肌炎、肝脾腫大,食管、結腸肥大等疾病。
但俄專家發現,如果動物體內有癌細胞,枯氏錐蟲會首先攻擊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則不予理睬。在枯氏錐蟲的作用下,癌瘤的生長速度會降低、縮小甚至消失。
據俄《21世紀化學與生活》雜誌報導,莫斯科大學的專家將枯氏錐蟲引入老鼠體內,然後又為這些老鼠移植了癌細胞。結果發現癌細胞遭到了大量枯氏錐蟲的攻擊,在這些癌瘤的各個生長階段,其體積約為正常腫瘤體積的2/3至1/22。
科研人員還發現,引入枯氏錐蟲和移植癌細胞的時間間隔越長,癌瘤被徹底殺死的幾率越大。當時間間隔為20天時,約17%的實驗鼠的癌瘤會完全消失,當時間間隔達35天至71天時,約60%實驗鼠的癌瘤會被徹底消滅。
專家推測,枯氏錐蟲體表的多種分子可幫助其識別、攻擊癌細胞,另外一些分子可脫離該寄生蟲,激發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但他們同時也指出,枯氏錐蟲畢竟是一種病原體,如果以治療癌症為目的,則不宜直接用枯氏錐蟲攻擊癌細胞。
目前這項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莫斯科大學的專家正研製以枯氏錐蟲為原料、對正常細胞無害的抗癌製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