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鄉

林邊鄉

林邊鄉位於屏東縣之南,東以大武山脈為分界,南臨台灣海峽,轄內地勢均屬平原,蓮霧、檳榔、椰子為主要農產品,尤以蓮霧為大宗並以「黑珍珠」聞名全省;又因臨海,故養殖漁業亦相當發達,鄉內海鮮餐廳林立,更以價廉物美及新鮮而聞名遐邇。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林邊鄉車站 林邊鄉車站

林邊鄉位於東經220°、北緯22°40',位於台灣屏東縣西部沿海平原地區,為屏東縣33鄉鎮之中西部,轄內南北向較長,東西向較短,人口密度為 1510.69人 /平方公里,轄內地勢均屬平原。處於縱貫鐵路、沿海公路交會點,交通堪稱方便:東以林邊溪與佳冬鄉為鄰,西北毗東港鎮,西及南濱臨台灣海峽,北與南州鄉、新埤鄉接壤,全鄉面積 15.63平方公里,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之終點。林邊鄉對外聯絡交通網路非常健全,其間有台灣鐵路屏東線及沿海公路貫穿鄉中央,北至高雄,南達墾丁,且有縣189線公路與屏鵝公路相通,連串屏東、高雄大都會區,發展上與東港較為密切。

歷史沿革

林邊鄉街道 林邊鄉街道

林邊鄉開闢於清代乾隆20年間,形成一個村落;公元1900年日據時代設林仔邊莊,莊內為林仔邊及七塊厝兩區;1920年地方制度改革,將七塊厝莊內之三西河及下廓割歸東港管轄,其餘村落改稱林邊莊;1945年本省光復,林邊莊改為林邊鄉;迄至1950年地方自治正式實施鄉長民選,因溪州地區(之南州鄉)提出分鄉要求,至1951年3月經省政府核准分為林邊鄉與南州鄉兩鄉。由於分鄉導致分散財經力量,繼之鐵路終點站出本鄉延至枋寮,使本鄉之地位大受影響。

行政區劃

林邊鄉傳統房屋 林邊鄉傳統房屋

本鄉目設有竹林、鎮安、田厝、崎峰、水利(外五村)、永樂、林邊、仁和、中林、光林(內五村)等10個村;人口數約21731人;而都市計畫面積為3.35平方公里。

各村簡介

台灣鄉鎮示意圖 台灣鄉鎮示意圖

林邊鄉地區,於正式開闢前是樹木蒼蒼的原野。故取其名為林仔邊,往昔是放索社的所在地,這裡所指林邊是指鄉公所所在地的內5村,在日據時分為第一保、第二保、第三保、民國35年改稱為林邊村、仁和村、永樂村、民國40年3月1日分鄉後分為林邊村、光林村、仁和村、中林村、永樂村。

田厝村

舊名田墘厝是指在田畔的房子之意,後來慢慢形成村落,因為地勢低洼常受浸水,已改善,光復後稱為豐田村,民國36年改稱今名。

崎峰村

舊名為崎仔頭。民國9年改為崎子頭,因地勢形成沙丘。于田墘厝低洼地區望之如崎仔,因此取名為崎仟頭,民國35年改為崎峰村。

水利村

舊名是放索社又稱阿加社,明末鄭成功經略台灣時由今之高雄縣仁武鄉所驅逐的平埔蕃移住斯地。本村包括蘆竹塭,放索兩個角頭合成。因位在林邊溪出口的海邊,故早有「金茄藤、銀放索」之稱。民國35年改為今名。

鎮安村

舊名函仔口,民國9年改為函子口,明末鄭成功的部將即福建省泉州蔣、蔡二姓氏之人,由茄藤港即南平港(之大鵬灣)上陸開拓土地建立西勢莊,函子口則為其一部份。民國35年改為函口村,因其村內有一廟宇稱為鎮安宮,於民國47年改稱為鎮安村。

竹林村

舊名竹仔腳,民國9年改為竹子腳,往昔是竹仔茂盛之處,在斯地所形成的村落,民國35年改為今名。

氣候條件

林邊鄉 林邊鄉

系屬熱帶氣候型,年平均雨量為 2200mm,冬季溫暖夏季不悶熱,年均氣溫在 25℃,常年風向為北風,夏季為東南季風,土壤及氣候條件良好適宜農耕。

人文環境

林邊鄉景色 林邊鄉景色

林邊鄉系屬一般農村鄉鎮,閩南人居多,主要語言以河洛話為主。全鄉面積為 15.63平方公里,境內分為十村,總人口數約 21,000人,農業從業人口約 6,000人,在土地使用方面,除做農、漁、牧使用之土地外,余為居住及以日常消費為主的商業用地。

公共設施

林邊鄉街道 林邊鄉街道

區內的公共設施包括消防隊、圖書館、老人會館、電信局、果菜市場、零售市場、基督教聖教會、火車站、水利工作站、基督教長老會、民眾服務站、變電所、電力公司服務所、青果合作社、衛生所、郵局、漁會、戶政事務所、國中、國小及鄉公所及多處公園;幾乎林邊重要的機關團體、公共設施、公用設施,大都集中於本區。除本區外,本鄉重要聚落有水利村豐作路兩側、崎峰村裕後路兩側、田厝村成功路兩側、鎮安村鎮安宮與永和路附近、竹林村中興路兩側及下莊、宮埔等處。

社會經濟

林邊鄉蓮霧 林邊鄉蓮霧
石斑魚 石斑魚

林邊鄉經濟來源,除一般商業行為之外,主要為農作及漁業養殖,農作方面是以種植蓮霧、檳榔、水稻為主要農產品,其中尤以”蓮霧”為大宗,種植面積約 300公頃,年產量約 9,000公噸,年產值約 5億元( NT),因具特色,故有”黑珍珠”的故鄉美稱。漁業養殖方面是以”石斑魚”為主。

農業優勢

林邊鄉西臨海濱,東近大武山下,轄內均屬平原,地質多為砂質土壤,所以漁業養殖與農業非常發達。農業方面主要種植蓮霧為主,占全鄉耕地面積之 60%,早期林邊鄉農民開始嘗試在沿海一帶栽種蓮霧,自 1983年推行稻田轉作政策,加上種植蓮霧收益比其他作物高,使蓮霧成為林邊鄉主要農特產。

林邊鄉黑珍珠蓮霧 林邊鄉黑珍珠蓮霧

由於養殖業需抽大量地下水,使得林邊鄉在長期抽取下,不但地層下陷,也使土壤鹹化。也因此孕育出風味獨特的蓮霧果實,汁多、質脆、鮮甜,果實雖小,但色澤暗紅且風味佳,故稱”黑珍珠”,所以林邊鄉有”黑珍珠的故鄉”之美稱。經過十數年農民栽種技術不斷提升及品質改良,使蓮霧產期從每年的 4-6月份,提早至每年的 11月至翌年的 6月份,蓮霧果實變成三至五粒一斤或更大,加上農會力推蓮霧品牌及精緻包裝,使林邊鄉蓮霧品牌”芙華羅莎”,在台灣廣受消費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