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達州知州-林遜
林遜 字敏子,一字立軒,侯官人,康熙間,知達州,有惠政,晚歸於烏石山之西園構荔水莊。按:遜卒於康熙四十一年。二子侗、佶讀書其中。侗,字同人,博涉經史,弱冠食餼於庠,隨遜宦三秦,縱觀三輔,歷游邊徼,走莊浪涼州間,金石碑刻考訂無遺,沿牒署尤溪教諭。以二親垂老,絕意功名,居荔水莊,老屋荒池,以著述自娛,所著有《來齋選·古井野識塗·昭陵石跡考》一卷、《來齋金石考》三卷、《李忠定公年譜》、《久中樓集》、《荔水莊詩草》,卒年八十九,子在華,字渭雲,工詩律,分修省志,多所考訂。著有《隋農遺鎬》。佶,字吉人,受業於長洲汪琬,以拔貢入成均,受詩於新城王士正,時華亭王鴻緒總裁明史,延佶與鄞縣萬斯同商訂。康熙已卯舉於鄉,以楷法精工,康熙三十八年。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寫御集五十一年,欽賜進士,佶名在第一,官內閣中書,分纂《詩經》及《子史精華》。家多藏書,徐尚書刻《通志堂經解》、朱檢討選《明詩綜》,皆就傳鈔。著有《樸學齋詩》十卷、《樸學齋文》一卷,潘耒為之序,《樸學齋小記》一卷,其所著《焦山古鼎》、《甘泉宮瓦》詩各一卷,刻入《昭代叢書》。子正青,字洙雲,侯官貢生,亦讀書荔水莊,後考職州,判刑部山西司,出理小海場鹽務,與許考功均、謝閣學道承、陳府尹治滋友善。古梅、德泉皆吉人外甥,洙雲《瓣香堂詩話》:“康熙辛丑,自都將南回,謝子古梅到寓餞送,余曰:‘丈夫非無淚,不灑別離筵。’古梅遂以詩四首書箑送行。今檢《古梅集》,只存首章,曰:‘君有兩親在帝畿,望雲我亦夢慈闈。與君同是未歸客,君即言歸不當歸。’情文俱摯。又記其次篇曰:‘安得中山千日酒,醒來恰好話相思。’啟行日,古梅來送,自辰至午,不發一言。及余車行,歸餘寓,闔門大慟,至晚始歸。”又云:“雪村居士,余石交也。已酉春,在祠部,以余名應舉,嗣清查於江南,薦墨未乾,玉樓賦召。余過揚州,有‘望雲我覺仙霞近,遺愛人思吏者賢。’思親懷友不勝感慨之矣。”著有《榕海舊聞》、《瓣香堂詩話》、《鹽法志》。曾在廣陵梅花書院纂修《鹽法志》。在衡、在峨字涪雲、《府志》稱其“博雅好古文詞,精書翰,弱冠與纂修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例敘知縣。乾隆初元,再游京師,大學士趙國麟目為國士,將特薦之,未上,國麟罷,遂歸寓胥江之板橋,有小樓曰‘環翠’,日與編修邵泰、布衣李果文酒過從,或寫意作竹、石、花卉,尺楮寸縑,人爭寶之。著有《硯史》、《陶舫集》。按:林洙雲題《硯史》,涪雲三弟少好弄筆硯,臨摹行楷數十行,興酣復作山水花鳥之狀,又時運刀如棉,宛然鐵畫。予戲之曰:“子不力田矜潑墨,幾見策勛鐘鼎勒。祗愁能事來相迫,費盡平生稽古力。”今觀此冊,始信余言不謬。玉衡。按:義井馬園山乃明太監養馬之地,吉人父子墓在道旁,上下七世族葬於此,即所謂北阡草廬也。吉人有《北阡》、《草廬》二記。又山後有藤澗,幽僻清奇,吉人有《藤澗泉石記》。
2、惠安烈士-林遜
林遜(1905-1935)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鄉錦水村東山人。1932年參加革命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惠安縣黨組織的秘密工作人員。參加了閩中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反“清剿”游擊戰爭。1935年6月在惠安開展革命工作時被敵殺害,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