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它的四肢短健,後肢比前肢稍長,前後肢均具五趾,還具有肉墊,彎曲的利爪有半伸縮性,非常適於爬樹。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鬆。體色黑褐,稍摻有白色針毛;頭部淡灰褐色,耳緣污白色,具黃色或黃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眼睛大而有神,耳殼大且直立,略呈三角形,尾巴粗大而尾毛蓬鬆,約占體長的30~40%。種群分布
林貂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地等也有分布。林貂喜歡棲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是其中的典型動物之一。
生活習性
除了雌獸生育兒女時在石堆或樹洞中築窩外,其它季節都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它築巢選擇林間小溪、沖毀的河道或淺湖之畔等近水處,在樹洞、石堆內和樹根下。紫貂的洞比較講究,一般為兩室,一為“臥室”、一為廁所;個別的為三室,即倉庫、廁所和臥室。洞口有入口、出口之別,洞口一般開口於河岸邊和水下,洞內乾淨、清潔,臥室呈小圓形,直徑20~25厘米,裡面鋪墊有草、鳥羽和獸毛等,林貂善爬樹、潛水和游泳,性情孤僻,多過“獨身生活”。當濃黑夜色籠罩大森林時,林貂便活躍起來。
林貂在地面行動時的步態主要有小步跑和跑跳步兩種,行進中總是跑跑停停、邊嗅邊看,有時昂首向四周張望。主要天敵是黃喉貂和猛禽。捕食和避敵的時候則連跑帶跳,一般縱跳可達30厘米左右,也有人認為它可以跳到2米遠。它的足跡在深雪中為一個深窩,在略覆薄雪的冰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爪痕。
瀕危物種,由於林貂的繁殖力不算太強,加上長期大量獵捕,以及大面積採伐森林和噴灑鼠藥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數量銳減。
貂皮為名貴裘皮,且為傳統出口裘皮種類之一。根據70年代初貂皮收購記錄的分布來看,大興安嶺林貂產量約占總收購量的10%;長白山林貂產量約占30%,主產區為吉林省撫松、長白、蛟河、敦化、安圖、和龍等縣和黑龍江省五常縣;小興安嶺林貂產量占總收購量的60%以上,主產區是尚志、方正、延壽、寧安、海林、林口、依蘭等縣及伊春市。新疆阿爾泰林貂的產量未作統計。根據貂皮收購資料估計,若獵捕率為25%~30%,則我國東北林貂資源儲量約6000隻左右。
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已將林貂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在紫貂分布區內的自然保護區主要有黑龍江的呼中、汗馬、諾敏河、洪河、山河、鏡泊湖、豐林、龍鳳湖和吉林長白山老向頂子等自然保護區。
物種保護
保護措施
1、加強保護,因貂皮價值很高易受盜獵,對林貂保護來說嚴格執法尤其重要;
2、加強其棲息地保護。目前我國雖無專為保護林貂建立的保護區,但林貂資源較豐富的自然保護區管理中應列入林貂專項管理計畫,以保證林貂種群的恢復;
3、可考慮在原有林貂分布而且棲息條件適宜的地區有計畫地進行重引回項目,以利種群恢復;
4、發展林貂養殖事業,解決市場對林貂的需求,並有利於野生種群的保護。
保護級別
IUC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亞種分化
阿爾泰亞種(Marteszibellinaaverin)
大興安嶺亞種(Marteszibellinaprinceps)
小興安嶺亞種(Marteszibellinalinkouensis)
長白山亞種(Marteszibellinahamgyenensis)
生長繁殖
自由繁殖
在春季有假髮情現象,真正的發情交配期是6至8月間。雌貂妊娠期約229~276天,受精卵有滯育期,至翌年2~3月間才能著床發育。林貂每產2~4仔,但1~3仔居多。據飼養觀察,3~6歲的母貂產仔率最高,7~10歲的雌貂仍有產仔能力。雄性約3歲半性成熟,雌貂要早些。壽命為16~18年。
人工繁殖
國內動物園養林貂的不多。1957年吉林特產研究所開始進行籠養林貂繁殖試驗,先後多次共引進野生林貂250餘只,這些野生種貂主要來自長白山區,於1965年獲得籠養繁殖的後代;1963~1967年由黑龍江省橫道河子野牲飼養場引進8隻小興安嶺林貂;1972年又引進2隻新疆的阿爾泰林貂,並於80年代又連續獲得了阿爾泰林貂和長白山林貂的雜種後代。現吉林特產研究所的籠養林貂繁殖群已達50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