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
林悅蔥6歲同吳玉章就讀於清舉人李春需塾所。李接掌旭川書院山長後,林同吳玉章一起轉入旭川書院就讀。16歲喪父,以教書所得薪金,維持全家七口生計。
1902年,林赴嘉定府應試,中秀才。同學吳玉章曾邀東渡日本求學,林因家庭所系,滯留成都讀嘉屬中學師範班。他認為國小教育乃教育基礎,要救國救民,首先必須自救,人民覺悟起來力量強大,要人民覺悟,必須提高知識,必須進行教育。故於1906年自嘉屬中學師範班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達29年之久。先後受聘於貢井兩級國小、榮縣農業國小、自流井王園女子師範學校、榮縣縣立中學、貢井堂灣私塾、貢井鄉立國小,分別任國文、史地教員、管理員和國小校長等職。在貢井擔任教員和校長達24年之久,曾為學校辦學多方選擇校址和籌集經費,如將私人把持的廟會公產充實學款、收七大旗所盤據的文昌宮作校舍等等。同封建勢力與地方豪紳進行鬥爭,並取得勝利,為貢井的國小教育作出了貢獻。
林教育有方,因人施教,循循善誘,啟迪英才。自貢知名人士劉極常、侯性涵等均曾受其教海。學生中知識界、工商界知名人士也不乏其人。
除教育工作外,林鑒於當時地方知識分子對新知識求知慾要求迫切,1926年,曾同何得芳、聶紹韓、劉梓青等,租新松亭店房一間作為地址,創辦“丙寅書社”,訂有國內、省內多種報刊雜誌,供人閱讀,傳播新文化、新知識。同時,對於改變社會風氣,如女子放足、剪髮等均大力支持。
悅蔥青少年時同吳玉章、李筱亭、谷醒華等交好。民主思想極濃,傾向革命。辛亥革命前,吳玉章自日本回榮縣組織保路同志會,林積極支持。1911年秋,榮縣保路同志會起義,各路起義軍由榮縣、威遠匯集自貢,消滅清巡防軍後,榮縣秦省三部首達貢井。該部參謀傅魯唯喲請林悅蔥至自流井,召集富、榮兩場地方代表人士開會,宣布自貢脫離清延,建立自貢地方議事會,維持地方治安,林任議事會議員。1931年地方議事會改選,林繼續當選,因不滿當權者所為,拒絕接受當選證書。
1924年,熊克武邀請林去成都任國民黨省黨部理事委員,林推卻而不往。
1934年,國民黨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對革命力量進行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同時,派遣中央軍進入四川,反動勢力猖撅。林不滿當時現實,憤然辭去多處延聘,離開教育界,凡國民黨政界之事均不染指,以原有積蓄購土地20畝出租。此後閒賦於家,或外出遇親友,或在茶房酒肆,常指時局之弊。唾罵貪官污吏,責國民黨政府之黑腐敗,雖特警遍布亦無所畏懼。
解放後,林為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而歡快,積極擁護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白覺按照政策率先完清減租退押任務。
1953年,根據林悅蔥“願在圖書之府,文史之淵做些研究工作”的意願,被聘為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相繼當選為省政協第一屆常委、第二屆委員;自貢市政協一、二屆常委,三、四、五屆委員、副主席;自貢市人大第三、四、五屆人民代表。
1967年12月1日,林先生因病在白流井逝世,終年87歲。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為悼念林悅蔥,市政協組成治喪小組,由張奇主持,於1979年12月15日為林悅蔥召開了追悼會。
(輯自《自貢市貢井區志》)
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
侯策名,又名天府(1886—— 1977),貢井瓦窖沖人,先輩幾代均定居於此,其父侯春山在中溪河邊租幾畝熟土種小菜為生。父死後,舉家遷至貢井廣東街居住,靠其母績麻、養蠶及與人洗衣、做鞋,維持一家五口生活。
1899年,侯策名13歲,經親戚介紹到淮源井當學徒,開始積資經營鹽號,隨後經營井、梘、灶、號及金融事業。1923年,侯策名湊集銀元伍百塊,與倪敬先、姚鑄等人組建謙信鹽號,並擔任業務,第一年就賺了對本。第二年,因鹽號駐渝經理肖翼之做投機生意失敗,將資金挪用,潛逃上海,侯為股東之一,同受其累。在主要負責人不理不管的情況下,為信守信用,侯負起責任,還清全部債務,獲自貢、重慶商界的良好信譽。
1927年,貢井胡鐵華因經營不善,虧損負債漸多,將其同新視統有的輸鹵視管兩條和天然氣灶99口,全部租出,侯與陳仿陶、劉體朱按胡家要價照約承租。並集資3萬,建成“達記”錢莊,統辦井、灶、梘經濟,侯任經理。為籌集資金,並將其租來的企業名義賣出4個月的15載鹽(每載合60噸),預收鹽款1.5萬元,如期交付胡家第二期穩租銀。增強了資金周轉,以小資本做了大生意。侯藉機挾持胡家一使其同意以租為佃,佃價除用穩租抵扣外,其餘由侯等分期交付。從此,使胡家企業,變為侯、陳、劉三人所有。並將其所獲利潤,佃入便宜井灶,先後計有92口之多。
1936年,侯為使企業不受租佃年限影響,與熊佐周、羅筱元、羅華核等同業,聯合集資2.5萬元,自行開銼葆貞、蔚蒸、載福等瓦斯井,共煎火圈620口,月產火花鹽1950噸。侯個人擁有火灶100餘口。為免遭鹽岩井商制約之苦,侯等復銼大鹹井成功,產豐鹹重,資本更加壯人。侯在井、梘、灶獲得成功後,積極發展運鹽業務,極力反對專商制度。當鹽務當局決定取消專商後,侯又以“興利”牌名作為運鹽商號,並與熊、羅一起組織“錢福湘”鹽號,並擔任經理,將場鹽運至宜昌、沙市、湘西等地銷售,與淮鹽競銷。並與余述懷、劉瀛州在渝開辦建設銀行,加強多方聯絡。抗日戰爭開始,沿海鹽區淪陷,急需川鹽供應,侯趁機大力發展,除原有火灶,加上新佃同興井,共擁有火灶200口以上,每月產量達10載。使之在鹽場上的井、梘、灶號皆齊,企業財產己超過100萬元(以銀元計),成為自貢的新興的大鹽商之一,為鹽場舉足輕重的人物。
侯能從一個菜農之子,一躍成為有名的企業家,與他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和組織才能分不開的。在接手胡家企業後,即著手合併火力,使每灶的火力,由原成鹽率50%以下,增加到60%,提高了鹽的質量和產量,減少了人工;又將同新、源新兩梘合併為一條,調整梘窩,使運鹵量未減少,卻節省人工30%;他善於深入基層,每日去井、梘、灶視察,既到櫃房,又到生產現場檢查生產,解決生產中現的問題在生產革新上,改進天然氣灶灶身,將燒煤的鹽鍋,由盤子鍋改為邊鍋,從而提高了鹽的產量;他在企業經營中,審時度勢,求得發展,關於掌握信息,把握時機,掌握行情;他坦率、正直、敢於承擔責任,企業所獲利潤,分配公開,使人感到篤實可信。抗日戰爭時期,竟同時當上12個企業的經理。1926年起,先後擔任過井、梘、灶、號、銀莊、銀行經理達18處之多。
侯策名不僅在經營企業中獲得成功,而且在社團中,歷任要職。1926年,組織新商民協會(新商會)時,國民黨左派自流井黨部籌備處成立,在共產黨員的支持下,與當時很有地方勢力的李敬才、王和甫、胡鐵華把持的舊商會相對壘。翌年,侯策名總負責新商會工作後,使舊商會無形瓦解。30年代中,侯曾極力設法保釋共產黨員楊炯昌出獄,營救進步人士餘明和。擔任蜀光中學校董期間,主管財務,積極擴建校舍,協助校方聘請優秀教師。1945年,曾任自貢市參議會參議員,在蜀光中學設“策名獎學金”,幫助家貧學優學生入學、升學。同年,捐款修建市區醫院三樓一幢房屋,名“策名樓”。又為榮縣私立存仁中學捐助100萬元。
解放前夕,原鹽滯銷,所營企業負債累累,資不抵債,幸自貢解放,方得解脫。
解放初期,工商業者對黨的工商政策存在顧慮,經回家探親之子王一凡(共產黨員,原名侯以時)啟發幫助,結合本身處境細思,如未解放早已破產,遂賣掉住房,全部投入恢復生產。當國家急需生產資金,發行建設公債時,侯帶頭以股息80%購買債券,並為抗美援朝戰爭捐巨款2萬元。
1954年4月,侯策名積極回響黨關於試點實行公私合營號召,自願將所屬能經營的全部企業參加公私合營。經過清資核產,在自貢的私股中他的股本最多,為2.5萬元。合營後,任建華鹽業公司副經理,發揮了自己的經營經驗和業務專長,為自貢鹽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62年回響黨大力發展社會力量辦學的號召,聯合有關方面,在自流井、貢井、大安辦中學,名為“自流井民辦前進中學”、“貢井民辦前進中學”和“大安民辦前進中學”,為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解放後,歷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四川省人大代表,自貢市人民委員會副市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等職。1977年病故,終年91歲。
(輯自《自貢市貢井區志》有增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