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益

林師益(?—1126年),北宋名臣林豫之子,仙遊嘉禾鄉仁德里(今龍華鎮象運村)人。出身書香門第,在良好的親職教育氛圍里茁壯成長。勤奮研究書經,兼習武藝,特有俠義,身材魁梧,臂力過人,事孝雙親,敬重上輩,父母器重於他,聞名鄉閭。以父林豫任奏補三班借職,授樞密院,宣差雞澤縣(今河北南部)縣尉。

林師益(?—1126年),北宋名臣林豫之子,仙遊嘉禾鄉仁德里(今龍華鎮象運村)人。出身書香門第,在良好的親職教育氛圍里茁壯成長。勤奮研究書經,兼習武藝,特有俠義,身材魁梧,臂力過人,事孝雙親,敬重上輩,父母器重於他,聞名鄉閭。以父林豫任奏補三班借職,授樞密院,宣差雞澤縣(今河北南部)縣尉。
林師益任間,正處於北宋王朝末,社會政治黑暗,官吏昏庸無能,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他任縣尉間,就上疏給宋徽宗,論說對邊防利害,必須加強邊陲軍事設施,以防外敵入侵,且對時政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聖上觀其人才難得,調入京師候旨定奪。
靖康元年(1126年),全國舉兵,分東西兩路南下。時朝臣紛紛上奏聖上“師益的奏論很多值得考慮借鑑和採納。”徽宗也很讚賞,就調任京畿部隊第十四副將。授予武翼郎以閣門宣贊舍人提舉京城四壁導御司後軍統制。時金兵進犯京城,由於主戰派孫傅等人的推薦,林師益改任第一副將,集中精兵訓練馬步軍機於陳留陳地。
斯時,著名學者楊時在講筵奏曰推崇師益“曉達軍政,使專督訓練必有績效可觀。”徽宗聽言有理,擢升他為守衛畿正將。奉命守御京城附近的鄭州原武地域(今河南原縣)。金軍企圖攻下原武,直指京城。在原武的保衛戰中,林師益指揮若定,全力禦敵,把瘋狂的金兵擊退。不久,西路金軍攻陷山西太原,從滑州(今河南滑縣)乘勝渡河,與東路合軍共同圍攻京都。
這時,京城處境十分危急,人心惶惶,許多宋將亦紛紛逃遁。而林師益赤膽忠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仍孤軍堅守原武陣地,巋然不動的英雄氣慨感動眾多士兵,誓死保衛中原國土不受敵軍侵擾。在萬分危急關頭,朝廷採取果斷措施,立即召回師益率軍援助進入京城保衛。
當林師益率部走到封丘(今河南新鄉市東南部)時,卻與金兵前頭部隊相遇,展開一場生死激烈的遭遇戰,他帶領將士,英勇頑強抗擊金軍,殺得金兵丟盔棄甲,慌忙撤離。金兵不甘心失敗,第二天,調遣大量兵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林師益駐地。林師益面對強大的敵人,孤軍作戰,毫不畏懼,鎮靜自若地對身邊的副將說:“金眾我寡,誠不敵然此,吾當以身報國,還有什麼顧慮呢?”於是他身先士卒,衝進敵陣,舉刀奮勇殺敵,不幸身負重傷而壯烈以身殉國。這年冬天,京都城破,北宋王朝的統治就此結束了,而林師益視死如歸、英勇抗擊金兵的芳名永垂青史,彪炳千秋,後人敬仰。
林師益戰死沙場時,其女兒才九歲,兒子若淵才剛滿周歲。其妻葉氏與乳媼襁南歸。他們曉行露宿流落了五六年,才回到仙遊故里。若淵長大後,痛惜其父為國捐軀而暴骨原野,刻木招魂,歸葬於城西的歸仙嶺上。後題於其墓亭曰:“虎路龍蟠經幾春,靖康孤節照蒼旻,至今凜凜有生氣,愧殺當年膜拜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