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卡寺
藏傳佛教薩迦派寺廟。全稱“達磨林卡寺”。位於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達木夏鄉。明正統二年(1437)由
![林卡寺](/img/3/c6f/nBnauM3X0YjM5YTNyIjN0YTO5ETMxITM3UDMwADMwAzMxAzLyY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詳細
林卡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達木夏鄉西七公里的亞那日山坳里,海拔四千三百八十米。
林卡寺,全稱「達摩林卡寺」,始建於一四三七年,由沫欽·林巴欽布創建。沫欽·林巴欽布(一三
![林卡寺](/img/7/5eb/nBnauM3X3YzNxITN1MjN0YTO5ETMxITM3UDMwADMwAzMxAzLzY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小經堂∶是林卡寺最早的建築,由沫欽·林巴欽布在桑旦仆創建。門向南,高一層,有柱四根。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合金等身像,兩側供奉三十五尊釋迦牟尼佛合金像,高約○.四五米;珍藏有手抄本《般若經》十二部和《薩迦世系傳》、《米拉日巴傳》等典籍。
靈塔殿∶位於小經堂北側山坡上。門向東,面積兩柱,高二層,殿內供奉有沫欽·林巴欽布銀質靈塔,高三.五米,還供有一些鎏金銅和泥質佛像。
大經堂∶是林卡寺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由第二任堪布桑傑仁欽主持修建。門向東,高一層,面積二十四柱。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鎏金銅像,高二.五米,供有創始人沫欽·林巴欽布、第三任堪布桑吉堅贊泥塑等身像及小佛像一百餘尊;堂內懸掛唐卡三百餘幅,系緙絲、刺繡、布畫三種質地,題材為釋迦牟尼佛傳記、十六羅漢、、印度大德、薩迦五祖(金質軸套)等內容;兩側經架上供存《甘珠爾》三套、《丹珠爾》一套和金汁書寫的《般若經》三十餘部,甚為珍貴。
中佛殿∶門向東,高一層,面積四柱。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薩迦祖師貢嘎寧布(一○九二年至一一五八年)、索南孜摩(一一四二年至一一八二年)、扎巴堅贊(一一四七年至一二一六年)、貢噶堅贊(一一八二年至一二五一年)、八思巴(一二三五年至一二八○年)、沫欽·林巴欽布鎏金銅等身像,還供有薩迦後裔貢噶扎西泥質靈塔,內供法體。
東日佛殿∶門向東,高一層,面積四柱。殿內主供薩迦五祖(即∶貢嘎寧布、索南孜摩、扎巴堅贊、貢噶堅贊、八思巴)鎏金銅等身像;供有甲央·貢覺堅贊鎏金銅靈塔,高二.五米。
西日佛殿∶門向東,高一層,面積四柱。主供釋迦卡薩巴尼,白檀香木質,另供釋迦牟尼佛鎏金銅像,皆高一.七米;還供有一座吉祥佛塔,系土石結構。
百速拉康∶門向東,高一層,面積兩柱。主供二十七尊印度大德,系大理石質,高○.二五米;供奉沫欽·林巴欽布在世時塑制的泥塑像,形象逼真。
護法神殿∶位於大經堂東北側。門向北,高一層,面積四柱。殿內主供怙露依怙泥塑等身像及八化身;壁柱懸掛刀、槍、劍、戟、矛、盾等兵器及虎、豹、熊等獸皮。
林卡寺現存文物有釋迦牟尼佛傳記唐卡一幅,銅鈸兩副,還有財神、空行佛母、沫欽·林巴欽布等石雕、鎏金銅造像等,甚為珍貴。
沫欽·林巴欽布鎏金銅像∶像通高二十三公分,座高五.五公分,寬九.五公分。免冠,柳葉長眉,雙目修長, 鼻隆起,朱唇上翹,帔帛搭肩∶裸全身,雙手施轉法輪印,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造型生動,富有神韻。
空行佛母石雕∶像通高十三公分,座高三公分,寬九公分。頭戴五骷髏冠,飾耳環、臂釧、手鐲、腳鐲,頸系瓔珞及人頭一串,腰系人頭,裸全身,雙乳渾圓,腰纖細,一手下垂,一手端骷髏碗,面仰視,呈弓箭步雙足踏兩裸體魔,下接仰覆蓮座;後有桃形火焰紋背光。
多聞護寶財神石雕∶兩尊。其一∶像通高九公分,寬八公分,免冠,面短,雙目深凹,高顴骨,左唇微啓,帔帛搭肩;頸系三角形瓔珞,裸上身,雙乳渾圓,懷抱吐寶鼬鼠,遊戲座於仰覆蓮台上。其二∶像通高十二公分,寬七公分,頭戴花冠,高肉髻,短面,深目隆鼻,面露微笑;右手抱杖,杖端飾寶傘,懷抱鼬鼠,騎一頭猛獅。皆系圓雕技法,造型古樸稚拙。
林卡寺在「文革」中夷為廢墟。一九八四年開始恢復修建,建有佛堂一座(四柱)、轉經房(四柱)、僧舍二十一間,已能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
寺址∶西藏謝通門縣達木夏鄉亞那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