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勁松[勞模]

林勁松是個聾啞人,三歲時因為意外失去了聽和說的能力,這樣的不幸並沒有讓他失去生活的目標和實現夢想的決心。林勁松一直按照自己的興趣努力學習,1993年,從上海學成歸來的他進入全省第一家引進電腦數碼設計的創新廣告攝影有限公司,擔任高級電腦數碼設計師。

基本信息

簡介

林勁松是廈門市聾人協會主席。今年39歲的他,因病喪失了聽力語言能力。但林勁鬆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努力,在廣告設計領域實現了自身的突破,他設計的廣告作品屢屢獲獎,並先後榮獲福建省和全國的自強模範稱號。潘世建稱讚林勁松自強不息的精神和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並表示將盡力幫助林勁松自主創業。他表示,幫助殘疾人,單靠部門管理是不夠的,關鍵是全社會都來關注殘疾人,為殘疾人融入社會積極創造條件。華福社區的劉寧是我市第一批殘疾人聯絡員。儘管她的視力屬二級殘疾,但劉寧仍然積極組織社區殘疾人開展各種活動,自費帶重殘兒童出遊,被評為福建省優秀殘疾人聯絡員。潘世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劉寧表示新春的祝福和慰問。潘世建一行還看望了呂嶺社區殘疾人聯絡員謝曲和市盲人協會主席安詒訓。

雖然在與人交流上有一些障礙,但是林勁松一直為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做好每一項工作。客戶和同事都稱讚他“在設計上特別有靈性”,只要客戶把設計意願簡單地“告訴”他,他很快就能拿出令人滿意的初稿。幾年下來,他在業界已經很有名氣,鼓浪嶼夜景工程、廈門賓館園林設計、國慶五十周年大幅噴繪、華商網策劃刊例、《愛樂樂團》宣傳冊等頗有影響的廣告方案都出自他手。

事跡

雖然獲得很多榮譽,但林勁松始終認為這離不開社會的培養和支持,應該完全地回報於社會。1997年廈門市政府向社會徵集公益廣告,林勁松積極回響,三件設計稿全部入圍。其中的《你能做到嗎?》參加拍賣,以15萬元起價,27萬元成交,他當場將此筆款項全部捐獻給公益事業,市政府為此專門向他頒發了“政府獎”獎牌。除此之外,他工作幾年間參加的電腦設計比賽所得的獎金也全都分文不留地捐給了聾人協會等公益機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04年6月,林勁松的設計工作室“勁風設計工作室”正式開業了,這也是他和妻子多年的夢想。林勁松把工作室當作一個新的開始,不僅要在事業上大展拳腳,還希望能夠與其他有一技之長的聾人朋友一起努力,讓社會更多地關愛殘疾人。

無聲勝有聲

打開電腦,一楨楨色、光、影俱全的設計作品映入眼帘,鼓浪嶼夜景工程、廈門賓館園林設計、金龍汽車招貼宣傳廣告、國慶五十周年大幅噴繪、華商網策劃刊例、《愛樂樂團》宣傳冊……,看著這些琳琅滿目的電腦設計作品,或平面、或立體,雖然沒有悅耳動聽的聲效,但卻是無聲勝有聲。沒曾想到,這無聲的光影、無聲的藝術竟也是出自一個無聲之人。他,就是廈門市勞模、市殘聯聾人協會副主席林勁松。

工作

兢兢業業,出手不凡

在廈門創新廣告攝影有限公司擔任高級數碼電腦設計師的林勁松自1993年進入公司,至今已經有9個年頭了。雖然收入不高,而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仍然“默默無聞”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由於交談上的障礙,不得不以筆談的方式與林勁松進行溝通,可以想像作為高級數碼電腦設計師的林勁松與業務客戶在設計創意上的交流和溝通方面的難度。即便是滔滔不絕的人,要把自己頭腦中的設計期望通過言語表達出來傳遞給設計師本身都有相當的難度,更何況面對的是一個聾啞的設計師,你無法說給他聽,因為他聽不到聲;他無法向你講解,因為他也說不出話。而通過文字的溝通顯然要比交談吃力上幾倍甚至更多。

但是據公司業務經理余小姐的介紹,林勁松在設計上特別有靈性。只要客戶把自己的意願和設計期望簡單地通過文字“告訴”林勁松,他就能很快拿出令人滿意的電腦設計初稿。久而久之,幾年下來,業界都知道了創新有這么一個“很令客戶滿意”的、聾啞的電腦設計師。如今,林勁松設計的作品以廣告等各種各樣的形式遍布廈門的街頭巷尾。他設計的公益廣告作品在各種比賽中多次獲獎。1999年,他的“國慶50周年系列噴繪圖案”獲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建國50周年節日布置設計”三等獎。因為有深厚的電腦設計功底,1997年7月1日廈門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大型踩街遊行的第一輛彩車,市委宣傳部指定要林勁松設計布置,他和妻子在兩晝夜的加班趕製下,如期完成了這輛“鄧小平視察廈門”的彩車的設計、布置工作,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成長

自強不息,百折不撓

據林媽媽介紹,1970年出生的林勁松小時候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三歲的時候對圖書、連環畫、畫報情有獨鍾,並顯示了很強的繪畫天賦,小小年紀、小小個兒的他經常自己趴在桌上塗塗畫畫,自得其樂,而畫出來的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可是,不幸卻降臨在這樣一個惹人疼愛的聰明的孩子身上。三歲那年,由於發燒注射鏈黴素過量,導致神經性聾啞,林勁松從此永遠失去了說和聽的能力。從那時起,他就走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在年少的時候,他成了廈門聾啞學校的一名學生,一群與他一樣的不幸兒童成了他的同學和夥伴。

雖然失去了聲音,但是並沒有讓林勁松失去樂趣、失去追求、失去生活的目標,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愛好努力學習著。1988年,林勁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青年聾啞技術學校的美術班。在那裡,林勁松如魚得水,不停地學、不停地畫。四年後,他終於從上海學成歸來了。

1993年,林勁松進入了全省第一家引進電腦數碼設計的創新公司工作。面對電腦,林勁松又有了異常的衝動,雖然有老師,但是由於溝通上的障礙,他基本上還是沒辦法得到老師的言傳身教,只好自己買指導書,憑藉著特有的韌性和毅力自學並掌握了電腦的使用技術。有了電腦,他做設計更是如魚得水,從此他加倍努力地工作,而在電腦上進行設計也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最大樂趣,之後有了網際網路,電腦更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夥伴。

由於愛好,電腦成了林勁松大展繪畫才能的工具;由於聽不到聲音,電腦比電視、電影更受他的喜好;由於無法說話,電腦比電話更能讓他與人溝通……

生活

興趣廣泛,家庭美滿

在創新公司、在蓮前的家裡,在對林勁松的工作、生活兩方面的採訪過程中,他的妻子徐瑾一直陪伴在林勁松的身旁,給予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雖說也是聾啞人,但是她卻具備了一定的聽力、能夠說一些簡單的話。

上海姑娘徐瑾是林勁松在上海的同班同學,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在同學期間建立起了純真的感情,這還有一段動人的小故事呢。有一段時間,徐瑾的媽媽總是發現家裡的飯菜經常不夠吃了,原來善良的徐謹時常偷偷地把家裡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裝在保溫瓶裡帶到學校給身在異鄉的勁松吃。與徐瑾的善良相比之下,林勁松更多的則是責任,不論是談戀愛還是已成夫妻,一起騎腳踏車出門的時候,林勁松總是騎在馬路的外邊,而讓妻子靠著內側。

夫妻兩個給人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就是他們的笑。妻子徐瑾與林勁松憨厚的笑容不一樣,更多的是爽朗的笑和驕傲的笑,優秀的丈夫既是她一生的依託也是她滿心的驕傲。當談到丈夫的愛好時,徐瑾揮舞著胳膊、張開臂膀表露出很廣泛的意思。工作之餘喜歡打籃球、羽毛球,還喜歡游泳、攝影等。和正常人一樣,充滿健康心態的林勁松有著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而且很多方面還做得相當的出色,他的攝影和設計作品掛滿了家中的臥室,同時他也是中國籃球隊的球迷。

丈夫是妻子的驕傲,妻子是丈夫的左膀右臂,而兒子則是夫妻的驕傲。“比我還帥,比我畫得還好,電腦也玩得很好”,一談到6歲的健康兒子,林勁松顯得很開心,兒子雖然還在幼稚園讀大班,但是機靈過人,早就無師自通地擺弄起家裡的電腦。

模範

熱心公益,正直大義

林勁松的電腦設計作品為他贏得了很多榮譽,他卻始終認為那些榮譽來自於社會,應該完全地回報於社會。1997年廈門市政府向全社會徵集公益廣告,林勁松積極回響,所投三件作品全部入圍,其中一件《你能做到嗎?》的電腦噴繪作品參加拍賣會,以15萬元起價,以27萬成交,林勁松當場毫不猶豫地將款項所得全部捐獻給城市的公益事業。市政府為此向他頒發了“政府獎”銅質獎牌。據林勁松的母親介紹,林勁松參加工作幾年來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電腦設計比賽,並經常在比賽中得獎,大至上萬、小到數百所有的獎金他都一分不留地捐給了聾人協會、居委會等。

廈門聾啞人的教育工作一直都處在全國的前列,在全國各地屢屢發生的聾人案件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有一例是廈門聾啞人犯罪,這和林勁松擔任副主席的廈門殘聯聾人協會的辛勤勞動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定期地組織廈門聾啞人學習、生活、交流,使身體有殘疾的他們不至於心理失衡導致失控。林勁松和妻子利用自己掌握的電腦技術,參與編撰《廈門聾人》、《鷺島聾人》等內部刊物,給予其他殘疾人心理上的指導,所有這些工作完全義務、沒有報酬。由於工作突出,廈門聾人協會獲得全國第一個“聾啞人之家”的稱號,上海、鄭州、香港、台灣、韓國、葡萄牙等地的殘疾人組織紛紛到廈門取經。

有一次林勁松在公車上被外地的聾人扒手給偷了錢包,當扒手發現他也是聾啞人時,就把錢包歸還給了他。而他則極力地勸說對方放棄這樣的行徑,在一番苦口婆心無效的情況下,林勁松義無反顧地將扒手扭送到了派出所。現任廈門聾人協會主席的陳振國打著手語這樣評價林勁松:“他為人正直,工作積極,和大家都和和氣氣,很有民眾基礎。”

期望

深情呼籲,關愛殘疾

由於自身就是殘疾人,所以,林勁松對於廈門殘疾人的事業相當熱心。1995年,殘疾人聯合會成立聾人協會的時候,並不富裕的林勁松一家慷慨解囊,為協會出資,而現在即使再忙他都會在每個周日的下午到協會為其他聾人做義務勞動。

在自己取得了一點成績的時候,林勁松也呼籲社會多給殘疾人一些機會和幫助,尤其是為殘疾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殘疾人本身已經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生活壓力,需要有合適的經濟來源作為補充;另一方面,殘疾人尤其希望通過做點力所能及的實事來證明自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有助於端正心態。

當問他以後有沒有其他打算時,林勁松表示如果經濟能力允許的話,他想自己創業開個店,找更多的人一起工作,為他們提供一些就業的機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雖然是殘疾人,但絕不是無用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