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名。
2.漢高祖故鄉豐縣的里社名,漢高祖故鄉為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漢書·郊祀志上》載:“高祖禱豐枌榆社。”據《史記》載:漢高祖劉邦初得天下大定,詔令:“豐治枌榆社,”並按時祭祀。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農曆八月,遣使祠枌榆社。此“社”在明朝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廢。
枌榆社在江蘇豐縣城東北。按明版《豐縣誌》載:枌榆社在縣治東北十五里。按《史記》,以為漢高祖里社。《前漢書》顏師古注曰:以此樹為社,因立名。劉邦拔劍斬蛇起義之初,向故鄉豐縣的 枌榆社,牲宰致祭,乞求土地之神,賜他更多的土地。不知是土地神的聖靈,擬或是他個人力量,東奔西走,夷秦滅項,統一天下,得到了他意料不到的那么大幅土地。為了對枌榆社神的崇德報恩,下令修繕枌榆社,四時奉祀;春祀更少不了豬羊,以示隆重。“枌榆”二字因此成為後人對家鄉的代名詞。張衡《西京賦》中有“伊豈不歸於枌榆”。
3.指漢高祖即位後,於秦故驪邑移置的新豐縣枌榆社。西漢建立後,高祖劉邦仿照家鄉豐縣城格局在皇宮附近建了“新豐城”,同時在新豐城內移植枌榆社。見《西京雜記》卷二。後借指帝鄉或皇宮。
4.泛指故鄉。《南齊書·沉文季傳》:“惟桑與梓,必恭敬止,豈如明府亡國失土,不識 枌榆 。”《太平廣記》卷三四七引 唐 裴鉶 《傳奇·趙合》:“知君頗有義心,儻能為歸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喻坦之》:“同時 嚴維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後唱和,亦多詩集。”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袁可立子)憲副》:“肆與先大人竹馬相將,枌榆聯樹。” 清 鄭江 《西溪草堂圖》詩:“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相關詞條
-
榆枌
榆枌(1).榆樹。 《北行》詩:“家家收棗栗,處處種榆枌。 《判命坡》詩:“早晚北窗尋噩夢,故應含笑老榆枌。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枌榆學社
後又吸收京、徽調藝人,由陝西撫台田某改二簧班為枌榆學社。 使陝西易俗社向枌榆社學習演出文明戲的舞台經驗。 陝西省軍政頭目的不斷更迭,枌榆學社也深受其害。
-
枌榆松楸
ㄧㄩˊ 曾子良 氏,曰
-
枌
" 2.通""棼""。 "
基本解釋 古籍解釋 -
榆
榆,又名白榆、榆樹,落葉喬木。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
基本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解釋 醫學資料 地理分布 -
桑枌
sān 桑枌 桑梓、枌榆之省略。
-
《東門之枌》
本首詩選自《詩經·國風·陳風》。男女慕悅。
出處 原詩 注釋 譯文 賞析 -
陳風·東門之枌
《陳風·東門之枌》是先秦詩人無名氏寫的一首四言詩。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
《國風·陳風·東門之枌》
《國風·陳風·東門之枌》為一首敘述男女情感的古詩,反映了當時尚存的一種社會風俗。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