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潰瘍病

所屬分類:

葉、花、果病害
分布:
板栗潰瘍病分布在歐洲、北美和日本,我國目前僅在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四省(區)有分布,其中以雲南省發病較普遍。國內該病於1982年在雲南玉溪市首次發現。滇中地區各縣均有受害較重的栗園。嚴重時1/3以上樹冠枯死。調查四省(區)的86個栗園,其中有5個嚴重病園,發病率100%,病情指數60以上,13個重病園,發病率60%~99%,病情指數40~59,均分布在滇中海拔1600m以上的栗園內。43個輕病園,發病率 1%~59%,25個無潰瘍病,地處熱帶亞熱帶作物種植區,該區只少量引種板栗(Castaneamollissima),且種在土層較厚的環境中。側枝、小枝受害,引起枯冠1/3以上,產量大減;主幹受害近地面的栗樹,根系尚好的樹,萌枝太多,管理不善時,20年生不能投產,經濟損失較大。主幹潰瘍離地較高的病樹,則病斑逐年增多,病斑累累,養分耗盡後植株死亡。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特徵:
擬黑腐皮菌[Pseudovalsellamodonia(Tul.)Kobayashi]板栗潰瘍病菌的有性階段。子座黑色,內有6~11個子囊殼,略聚頸,頸口均突出在皮孔處開口。子囊殼灰黑至黑褐色,扁球形,具長頸,孔口處稍大,有緣絲,殼內壁擬薄壁細胞色淺,殼外壁擬薄壁細胞深褐色。子囊殼平均0.9mm×1.1mm,最大1.1mm×1.4mm,最小0.8mm×1.0mm,頸長達1~1.2mm。子囊孢子未形成時,子囊殼多無頸。成熟度大的頸較長。子囊圓筒形或棍棒形,無色,無側絲,頭部厚,略平截,尾部稍削長,微尖,無柄,72~86.4μm×13.2~18μm,不規則地著生於子囊殼底部。子囊孔口附近有兩個強折光體,子囊孢子從孔道中射出,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孢子在水中的射程達800μm以上,子囊孢子橢圓形或紡錘形,排列不整齊,無色孢子占0.1%,茶褐色孢子為絕大多數,雙細胞,隔膜處不隘縮(無色孢子微隘縮),兩胞等大,少數為三個細胞。孢子大小19~20μm×10μm,最大為23.4×10.8μm,最小14.4×5.4μm,有2~4個油滴。無性階段為 CoryneumkunzeiCordavar.castaneaSacc.15.Roum。分生孢子盤淺埋生,碟狀或墊狀,大小 1~2mm×0.5~1mm,分生孢子頂生於孢子梗上,褐色,直或彎曲,具橫隔4~8個,分隔處不隘縮。孢子大小一般 46.8~52μm×10~13.2μm,最大79.2×13.2μm,最小36×8.3μm。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無色至淡褐色,10.8~30μm×3~4μm,PDA培養基上生長的分生孢子比自然狀態下大些,且直,沒發現彎曲的孢子。
症狀:
該病害在板栗的主幹、主枝和側枝上表現為典型的潰瘍病斑;在小枝和苗上則表現為枝枯型病斑。在病死樹皮上密生黑色顆粒狀物。潰瘍型病斑以有性子實體為主,枯枝型病斑中以無性子實體為主。幹部受病處以下的芽易萌發,使受害樹呈灌叢狀,不能形成良好的產果型樹冠。在光滑的板栗枝、幹上病部有紅褐色或紫紅褐色長條狀不規則形斑。當樹液流動時病皮略顯腫脹,後來局部壞死,出現幾個暗褐色凹陷斑,後期相互連線呈梭形潰瘍斑。其中部,往往縱向開裂,病樹皮的皮孔明顯增大,黑色子座在病皮下0.1~0.2cm處。肉眼可見灰黑色子囊殼若干個,乾燥時可見有一層銀灰色的膜包在每個子囊殼處。大小在1~1.5mm之間。屬病斑枝枯型的板栗樹,小枝大量乾枯,枯前樹皮不規則型腫脹,少數病斑有紅褐色斑紋。但多數病樹皮不破裂。
發病規律:
昆明市板栗潰瘍病於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老病斑隨樹液流動而擴展,顏色微淡紫紅,邊緣不明顯,5~6月份出現下陷的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4cm大小的0~5個硬性乾斑。病害隨著樹勢的強弱變化,凹陷斑逐漸擴大或略為停滯,有時反而縮小。後期病樹皮已壞死,爛皮極易脫落。病斑形成梭形的潰瘍斑,周圍可見到不齊的癒合組織。在癒合組織上又常繼續擴展形成子實體。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子囊殼及其內部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雨季,雨水溶解分生孢子盤和子囊殼內的粘物後,孢子便隨風雨傳播。孢子萌發後自傷口侵入,潛育4周以上,弱勢樹的傷口易染病,而生長勢強的樹則傷口也不易感染。據觀察,幼樹植於土壤瘠薄處,根系淺,缺水嚴重,生長不良,傷口較多的枝、乾病情嚴重。而附近同期同品種土質較好的栗園,枝幹沒什麼傷口,則無該病發生。除本地板栗感病外,玉溪市從湖北引種的羅田大板栗也感病,而昆明市從湖北省秭歸引種的淺刺栗和深刺栗表現較抗病。其中秭歸淺刺栗的抗性更好。調查中發現,同一品種,同時種植,立地條件好的比立地條件差的樹抗病。而在立地環境差、管理不善的栗園中,各品種抗病性也差,且感病性差異不大。
傳播途徑:
治理措施:
注意選擇已風化的土壤,有較厚的土層等較好的立地條件的地建板栗園。幼齡期要加強管理,發現病蟲害時,要及時防治,避免樹身出現傷口。輕病園要及時刮除病部,燒毀有子實體的病皮和殘枝、乾。刮病斑時,必須刮至健康皮或木質部為止。傷口要塗殺菌劑或保護劑加以保護。結果期的重病樹,因病斑較多,接合修剪,修去病蟲枝,挖除死株,對餘下的小病斑連病皮一起塗藥或塗白。據試驗:1:1:20的波爾多漿、3~5Be(波美度)的石硫合劑、5%的鹼水或1%的石灰水塗白液均可用來塗在刮皮或未刮皮的病斑上,前者效果較好,後者差些,但仍可控制病情發展。玉溪市赤馬果木林場和楚雄市永安鄉栗園進行了上述處理並加強施肥等綜合防治管理後,前者增產幅度為1.4kg/年株,後者的防治效果更好,次年增產近4倍,第三年又在第二年的基礎上增加產2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