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嶺之戀

《松毛嶺之戀》是由靳苗苗導演的一部歌劇。

劇情介紹

《松毛嶺之戀》講述福建老區人民在送走自己丈夫和兄弟參加紅軍後,對革命堅韌不捨的精神,阿妹三十年堅守等待當紅軍的丈夫阿根歸來的故事。

導演訪談

靳苗苗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說:“我爸爸是搞舞蹈的,小時候我老在團裡面看他們演出,包括總看郭蘭英老師的演出。搞上舞蹈以後,我的作品偏戲劇性,我的老師明文軍希望我嘗試一把歌劇導演,他給了我一定的啟發。歌劇首先是音樂,我們舞蹈也首先要有音樂的解釋。這兩者有相通之處。”

說到接手導演《松毛嶺之戀》,靳苗苗說:“以前看歌劇總覺得一板一眼,而我覺得這部歌劇完全可以把舞蹈的思維融進去,因為歌劇也可以詩化地表達。歌劇與舞蹈是有一種思維上的關聯的。”排演中讓靳苗苗最為感動的是老區人民的那種對信仰的堅守,“我們去閩西地區採風的時候,一個村里基本上都是紅軍的後代,有的家庭數人為革命犧牲。這些老百姓,他們為親人的付出與他們的淳樸本性很讓我震撼。我去到賴阿妹的家,阿妹的兒子和女兒思紅思軍還都健在,老人很內斂,接待我都是很平平淡淡的,沒有刻意的表達。我請思軍講講他的媽媽,他看了看我,然後就說了一句話:‘我媽媽是一個太不容易的人。’當時我的眼淚就嘩地流下來。這一句話我特別受不了,之前聽過一點故事,他那么一說卻很淡然。其實,當年村里也有人欺負兩個孩子,但他媽媽不讓他們還嘴,不要解釋,就學會忍,學會做自己的事。”

作為舞蹈編導排演歌劇,其實還是有困難的。靳苗苗告訴北青報記者:“最開始我希望他們像舞蹈那樣展示美,但是我發現歌劇有歌劇的表達方式,特別是肢體語言,如果按舞蹈表演就很假。於是,我就在發揮每個演員的潛力上下功夫,找到他們最舒服的表達方式。因為老區人民都很樸實,不需要過多的肢體語言。”

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以後,主創團隊對《松毛嶺之戀》又進行了一次修改,特別是在處理阿根犧牲和思軍出生的環節上,原來很寫實,而現在表現得更有詩意。靳苗苗說:“這個地方我不再糾結,而是用舞蹈的思維解決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問到《松毛嶺之戀》在參加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後是否還會再改?靳苗苗說:“我認為藝術沒有止境,我會一直進行修改,這也許就是我對藝術的堅守。老區人民的堅守為了信仰,而我也是為了藝術信仰而堅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