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丹蜜蜂配套系

松丹蜜蜂配套系(Songdanbee)是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於1989—1993年在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育成的蜜、漿高產型西方蜜蜂配套系(以生產蜂蜜為主、兼顧王漿生產),由2個單交種正反交組配而成,正交為松丹1號,反交為松丹2號,因其培育場地而得名“松丹”。 松丹1號蜂群的血統構成:蜂王為單交種(C×D),工蜂為雙交種(C·D×R.H)。 松丹2號蜂群的血統構成:蜂王為單交種(R×H),工蜂是雙交種(R·H×C.D)。

1特徵和性能

1形態特徵

松丹1號和2號蜂王、雄蜂、工蜂 松丹1號和2號蜂王、雄蜂、工蜂

C系(卡尼鄂拉蜂):蜂王個體粗壯,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黃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體呈黑色,體長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體呈黑色,少數工蜂第2~3腹節背板有棕黃色斑或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頻寬而密,體長12-14mm。

D系(喀爾巴阡蜂):蜂王個體細長,腹節背板有深棕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頻寬而密,體長11~13mm。

R系(美國意蜂):蜂王體呈黃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體呈黃色,第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個體粗大,體長14~16mm,初生重210~230mg。另外工蜂體呈黃色,腹節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黑色,體長12~14mm。

H系(浙江漿蜂):蜂王體呈黃紅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200~245mg。雄蜂體呈黃色,第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在初生重210~230mg。工蜂體呈黃色,腹節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黑色,體長12~14mm。

松丹1號(C·D×R·H):蜂王個體較大,腹部較長,多為黑色,少數蜂王第3~5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背板有灰色絨毛,體長16~18mm,初生重162~253mg(圖1)。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壯,體長14~16mm,初生重208~232mg(圖2)。工蜂體呈花色,多數工蜂第2~4腹節背板有黃色環帶,少數工蜂為黑色,體長12~14mm(圖3)。

松丹蜜蜂配套系的主要形態指標 松丹蜜蜂配套系的主要形態指標

松丹2號(R·H×C·D):蜂王體呈黃色,少數蜂王尾尖黑色,背板有黃色絨毛,體長16~18mm,初生重181~289mg(圖4)。雄蜂體呈黃色,背板有黃色絨毛,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2~235mg(圖5)。工蜂體呈黃色,多數工蜂第2~4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尾尖黑色,體長12~14mm(圖6)。

2生物學特性

C系(卡尼鄂拉蜂):善於採集零星蜜源,越冬安全,適應性較強。

D系(喀爾巴阡蜂):採集力較強,越冬安全,節省飼料。

R系(美國意蜂):繁殖力和採集力較強。

H系(浙江漿蜂):產王漿量較高,耐熱。

松丹1號和2號蜂脾 松丹1號和2號蜂脾

松丹蜜蜂配套系:產卵力強,育蟲節律較陡,春季初次進粉後,蜂王產卵積極,子脾面積較大,群勢發展快(圖7、圖8)。到椴樹花期,群勢達到高峰,能維持9~12張子脾,外界蜜粉源豐富時蜂王產卵旺盛,工蜂哺育積極,子脾密實度高達93%以上,蜜粉源較差時蜂王產卵速度下降。分蜂性弱,能養成強群,可維持14~17框蜂群勢,一個越冬原群每年可分出1~2群。大流蜜期易出現蜜壓卵圈現象,流蜜期後群勢略有下降。越冬群勢能達到6~9框蜂。

3生產性能

松丹蜜蜂配套系採集力較強,蜂產品產量較高。與美國意蜂相比,松丹1號產蜜量高70.8%,產王漿量高14.4%;越冬群勢下降率低11.9%,越冬飼料消耗量低23.7%。與美國意蜂相比,松丹2號產蜜量高54.4%,產王漿量高23.7%;越冬群勢下降率低5%,越冬飼料消耗量低14.9%

2培育簡況

培育場地氣候、蜜源特點:培育場地位於東北地區中部,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為低山丘陵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200~800m。具有顯著的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年平均氣溫3~5℃,無霜期110~150天,年降水量350~1000mm。森林、谷地、草甸構成本區複雜多樣的地貌。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山地、林間蜜源植物繁多。主要蜜源植物為椴樹、槐樹(圖9)、山花、胡枝子;輔助蜜源植物有側金盞、柳樹(圖10),槭樹、稠李、忍冬、山里紅、山獼猴桃、黃柏、珍珠梅、柳蘭、蚊子草、野豌豆、益母草、月見草、香薷、蘭萼香茶菜等,4~9月份花期連續不斷。

育種素材:喀爾巴阡蜂(1979年由大連華僑農場引進)、卡尼鄂拉蜂(1980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引進)、美國義大利蜂(1983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引進)、平湖漿蜂(1987年由平湖引進)。

培育技術路線:確定育種素材→近交系選育→配套系組配→配套系對比試驗→中間試驗→確定配套系。

槐樹 槐樹
柳樹 柳樹

C系,系祖為卡尼鄂拉蜂,1982年建立,兄妹交配9代,近交係數0.859。

D系,系祖為喀爾巴阡蜂,1982年建立,兄妹交配7代、母子回交2代,近交係數0.94。 R系,系祖為美國意蜂,1984年建立,兄妹交配8代,近交係數0.826。

H系,系祖為浙江漿蜂,1988年建立,兄妹交配6代,近交係數0.734。

培育過程:系祖確定後,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通過兄妹交配、母子回交等建立近交系;當近交系達到一定純度時,用其組配配套系,配成C ·D×R ·H(即松丹1號)、R ·H×C ·D(即松丹2號)、D ·C×R ·H、C ·R×D ·H、D ·H×C ·R五個雙交組合,C ·D×R一個三交組合,C×D、R×H二個單交組合;用美國意蜂生產種作對照,進行對比試驗,並在多個蜂場共進行了3000多群的中間試驗,篩選出松丹1號和松丹2號蜜蜂配套系。

群體結構松丹1號蜜蜂配套系蜂群由“母本單交種”(C×D)和“父本單交種”(H.R)組成;松丹2號蜜蜂 配套系蜂群由“母本單交種”(H×R)和“父本單交種”(C.D)組成。C系、D系、H系、R系以及“母本單交種”和“父本單交種”各10群。

3飼養管理

松丹1號蜂場 松丹1號蜂場

松丹蜜蜂配套系定地飼養量占20%,小轉地飼養占50%,大轉地飼養占30%。單場規模100群左右,有90%採用標準箱飼養,10%採用其他蜂箱飼養(圖11)。松丹蜜蜂配套系飼養技術要點:選擇蜜粉源充足的繁殖場地和生產場地,培育優質蜂王,調動蜂王產卵積極性,延緩蜂群的分蜂熱,及時繁殖生產適齡蜂,有效防治蟎害和其他病蟲害,保持蜂群生產能力。

4推廣利用情況

松丹蜜蜂配套系具有繁殖力強、高產、抗病、越冬安全、節省飼料、飼養成本降低等優點,適合南北方各地飼養,已累計向全國各地推廣2萬多隻種蜂王,改良蜜蜂150多萬群,提高了養蜂生產者的經濟效益。

至2008年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等省、自治區及全國養蜂主產區,飼養松丹配套系及其雜交種蜜蜂37.5萬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