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大橋[宣城東門大橋]

東門大橋[宣城東門大橋]
東門大橋[宣城東門大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門大橋位於宣城縣城大東門外宛溪河上,俗稱“東門大橋”,連線交通路和民族路,是城區重要交通橋樑。

橋樑建築

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91年),為宣州刺史王選擴城所為,經歷代相繼修葺重建,直到明正統年間(距今約567年),袁旭知府改建為石橋。此橋為五孔石橋,長83.3米,寬8.7米,傍翼雕獅石欄,兩端建有石級,民國24年將橋的兩端石級改為平坡地。一九七八年七月對原古橋進行改造,用鋼筋水泥加固和拓寬橋面為淨七米,增設兩邊1.5米寬懸臂人行道,空花欄板,直立燈柱。今橋仍為古五孔石板橋,中孔徑9.8米,邊四孔徑各為7.85米,橋長55米。

歷史文化

《重修濟川橋碑記》是賜進士出身,特恩晉封資政大夫知寧國府事吳潮撰記,因志書已有兩篇《濟川橋碑記》在冊,其內容在此可略,只著重說明此篇所記之時,經考證,從而糾正了有關史料認為濟川橋的最後一次重修是在光緒十年的不準確的說法,應改正為光緒五年即1880年。

此處特介紹“志書”之外的《雙橋重建一賦碑》碑文,共賞之。
明李固軒先生雙橋重建一賦以題為韻唐李青蓮先生命題並序。
緬宣州之勝跡乃鄣郡之名區星接鬥牛地拱吳越溯睿川距澮之際禹跡未徑及王華海一之秋秦時屬郡山環聳翠徒鹿坂鰲峰川靜浮青都在採用虹明鏡而乃人煙橘柚依稀風景六朝但看秋色梧桐縱橫天光一覽此宜作賦毋任推辭。
宣州南連百粵北接三江畫圖城郭聚篷雙名宦則參軍內史遺蹟則羽葆仙幢昔日夾鏡落虹橋橫兩水今日披裘詠雪石權徒杠風景不殊漫說南朝之六波光初映旋看倒影之雙原夫雙橋於昔也淺深秋汐消長春潮人民輻輳車馬渲囂踏春來士女之集扼要據吳越之交函世界之鶯花笙歌兩岸迷樓台之煙雨楊柳千條五夜城關飛影孤撐寶剎萬家燈火餘音雙繞虹橋而乃薦徑劫火屢起兵鋒名區電掃勝跡雲封版圖數割據之跡杯酒澆傀儡之胸百里連營無復灞陵詩興四郊合壘豈停瀛島仙蹤徑幾番自廢而興花明柳暗嘆千古無成不敗水復山重然而數本生成理無德怨六邑同心萬民竟勸樂輸則踴躍揮金好義則勤合券雖舊觀未遑遽復望古興懷而中道從此可通幸今如顧非同略依稀謂曲之營豈等輿梁彷佛洛陽之建有志竟成卜雲其吉路接衢通水落石出人閒則蘭芍春三天上則女牛秋七玉人明月宜來杜牧之肅駟馬高車含梁長卿之筆遠河流揩淨虧印雙雙低看洞連圓珠穿一一予乃挾仙遊學禹步御風行帶雲渡見數點之浮鷗送幾行之白鷺挹秋末兮祥雲乞春恩湛露卜此邦復盛之機葉多士登瀛之路親聆雅韻已成閣筆之詩聊掇蕪詞敢凝凌雲之賦,旌德呂翰芬敬書。
此碑主要是以明李固軒的“雙橋重建”賦為韻,以唐李青蓮《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命題並序,懷念宣州之勝景,乃之名區,山環疊翠。人煙梧柚,秋色梧桐,縱橫天光覽。南連北,北接三江畫圖,昔時夾明鏡,雙橋落虹,橋橫兩水,旋看倒影,車喧馬囂踏春士女之集;鶯花笙歌,兩岸樓台之煙雨,楊柳千條,入夜萬家燈火,餘音雙繞虹橋,嘆千古無成不敗,水復山重。然萬民今樂,由於踴躍揮金好義之舉,此橋可通,仿佛洛陽之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