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東街村位於縣城東1.5公里,109國道與縣城北環交匯處,地勢平坦,位置優越,是全縣最大的移民新村,也是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新村於2001年開始興建,截止2010年共完成四期工程,建設占地面積1000畝,新建移民住宅605套,其中,人畜分離式住宅129套,蔬菜大棚160座。目前,已入住587戶,2490口人,全村黨員32人,青壯勞力870多人,適齡兒童180多人,200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在移民對象接納上,堅持民眾自願,政策引導,利益驅動原則。通過配套服務,培育新型農民,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規模發展,面向全縣偏遠貧困村民,從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按照基礎公益設施與移民住宅同步建設,同時兼顧產業發展的原則,總體布局分六大區域。一是移民住宅區。每戶3間住房,為移民提供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二是大棚蔬菜種植區。2009年新建大棚60座,設計為每戶3間住房,一座大棚。2010年為了擴大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又新建大棚100座,與該村大棚園區全部接軌,增加反季節蔬菜產出和收入。三是畜牧養殖示範區。按照人畜分離式建築住宅房、畜圈。四是商飲服務區。在臨街地段建門市,開門店,經商做買賣,增加移民收入。五是綠化美化區。凡是房前院後,主要街道等地段全部栽村綠化,基本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色新格局。六是公益設施建設區。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農民休閒公園,健身廣場,活動室,圖書室,醫療室,便民服務室,蔬菜交易室等所有公益設施全部配套。基本達到了“九有、八通、四化”標準。“九有”即:有村辦公場所、醫療服務室、獸醫服務站、奶站、休閒公園、文化活動場所、體育運動場所、科普惠民服務站、農村超市;“八通”即通電、通水、通沼氣、通水泥(油)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調頻廣播、通電腦網路;“四化”即:村莊綠化、街巷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
在產業發展上,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出“支部+協公”的發展模式。依託村黨支部,組建了奶業協會和勞動力轉移協會,引導農民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特色蔬菜種植、交通運輸、商飲服務、勞務輸出、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全村奶牛飼養量達到1100頭,規模養殖戶20戶,蔬菜大棚160座,從事運輸68戶,商飲服務54戶,建築建材39戶,勞務輸出360人。基本實現了家家有產業、人人有業就、戶戶達小康,真正實現了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堅持規劃先行,按照基礎公益設施與移民住宅同步建設,同時兼顧產業發展的原則,總體布局分六大區域。一是移民住宅區。每戶3間住房,為移民提供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二是大棚蔬菜種植區。2009年新建大棚60座,設計為每戶3間住房,一座大棚。2010年為了擴大設施農業建設規模又新建大棚100座,與該村大棚園區全部接軌,增加反季節蔬菜產出和收入。三是畜牧養殖示範區。按照人畜分離式建築住宅房、畜圈。四是商飲服務區。在臨街地段建門市,開門店,經商做買賣,增加移民收入。五是綠化美化區。凡是房前院後,主要街道等地段全部栽村綠化,基本形成了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色新格局。六是公益設施建設區。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農民休閒公園,健身廣場,活動室,圖書室,醫療室,便民服務室,蔬菜交易室等所有公益設施全部配套。基本達到了“九有、八通、四化”標準。“九有”即:有村辦公場所、醫療服務室、獸醫服務站、奶站、休閒公園、文化活動場所、體育運動場所、科普惠民服務站、農村超市;“八通”即通電、通水、通沼氣、通水泥(油)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調頻廣播、通電腦網路;“四化”即:村莊綠化、街巷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
在產業發展上,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出“支部+協公”的發展模式。依託村黨支部,組建了奶業協會和勞動力轉移協會,引導農民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特色蔬菜種植、交通運輸、商飲服務、勞務輸出、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目前,全村奶牛飼養量達到1100頭,規模養殖戶20戶,蔬菜大棚160座,從事運輸68戶,商飲服務54戶,建築建材39戶,勞務輸出360人。基本實現了家家有產業、人人有業就、戶戶達小康,真正實現了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