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東華土家族苗族鄉位於思南縣西北面,距思南縣城37公里,東接鸚鵡溪鎮,南與張家寨鎮共界,西南與寬坪鄉接壤,西與德江縣合興鄉相連,北與德江堰塘鄉毗鄰,地域面積75.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20米,森林覆蓋率達48%,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5.4度,無霜期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215毫米。
全鄉共轄15個行政村,106個村民組,3604戶,13573人,其中:農業人口13169人。農業人口中,農村勞動力6370人,有男勞動力3169人,女勞動力3201人;外出務工勞動力3518人,占全鄉農村勞動力的55.2%。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2852人,年老體弱型勞動力1654人,占在家勞動力的54%,婦女勞動力998人,占在家勞動力的35%,青壯年勞動力200人,占在家勞動力的7%,2009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115元。
全鄉可耕地面積24766.4畝,占全鄉土地總面積的25%,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230畝,占耕地面積的4.4%,占總面積的1.1%;有望天田7672畝,占耕地面積的27%,占總面積的6.92%。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一條小溪將此地三面包圍,形如一冬瓜,故名“冬瓜溪”,後改為“東華溪”,終改為今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8°03′~108°10′,北緯28°01′~28°07′。地處縣境北部,東接鸚鵡溪鎮,南與張家寨鎮共界,西南跟寬坪鄉接壤,西和德江縣合興鄉相連,北同德江縣堰塘鄉毗鄰。鄉政府駐東華街上,電話區號0856,郵政編碼565103,距縣城37千米。
政區沿革元代屬思州軍民安撫司之水特姜長官司,至正二十六年(1362年)屬思南道都元帥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水特姜長官司改為水德江長官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屬安化縣之大堡圖。清光緒八年(1882年)安化縣移至大堡(今德江),東華屬之。民國二年(1913年)安化縣改為德江縣,東華屬之。三年八月,東華劃歸思南縣,屬北區鸚鵡溪(區駐日頭岩)。二十年八月,屬九區(駐鸚鵡溪)。二十一年,屬九區鎮隘鄉和鸚鵡鎮(區駐碧泉,即今竹園)。二十六年七月,屬二區(駐寬坪)之鸚鵡鎮聯保和鎮隘鄉聯保。三十一年十月,撤區廢聯保,屬震武鄉。1949年12月,屬第二軍事督導區震武鄉。1950年2月屬2區之震武鄉。1953年設東華鄉。1958年,屬鸚鵡溪公社。1959年8月調整為東華、高塘兩個管理區。1963年今境內設東華、沙溪、高塘3個公社。1984年3月,重建沙溝鄉和東華鄉。1986年5月,成立沙溝土家族民族鄉和東華土家族民族鄉。1992年10月, 由沙溝和東華兩個土家族民族鄉合併建成東華土家族苗族鄉,轄16村委會、104村民組。
政區劃分2011年轄聯江社區和東瓜溪、塔溪、老林、紫黃溝、洞口、大水溪、沙溪壩、翟家壩、燕子青、大城坨、爐岩、汪家寨、核桃壩、紫槽14個行政村、106個村(居)民組。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40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0人,城鎮化率2.56%,有流動人口3599人。總人口中,男性7312人,占52.16%;女性6707人,占47.84%;14歲以下3216人,占22.94%;15~64歲9808人,占69.96%;65歲以上995人,占7.1% 。轄區有土家族、漢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等6個民族,以土家族為主,有6342人,占總人口的45.24%;有漢族人口5456人,占總人口的38.92%;有苗族人口2034人,占總人口的14.51%,其他民族人口187人,占總人口的1.3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3‰,人口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長率5.07‰。
鄉境東西長10.9千米,南北寬11.2千米,總面積75.5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75.453平方千米,占99.92%;水域0.057平方千米,占0.0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81.82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地形山高多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雲峰山海拔1243米,最低處辰溪海拔672米。地貌熔岩發育,山巒起伏,呈典型的西部山區特點。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15.4℃,1月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7.4℃;7月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氣溫38.5℃。無霜期年平均260天。年日照時數1210.4小時,年總輻射8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215毫米,降雨集中在5~6月。
水文境內河流屬烏江支流,有小溪流2條,季節性出現乾涸。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已探明地下有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尚有待於開發利用。其他自然資源為林業,東華屬全縣重點林區,森林覆蓋率曾經達到47.3﹪,2011年為43.67%。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凍害。旱災年發生率0.5次。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29321.9畝,人均耕地2.09畝。林地面積5.17258萬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9230.46萬元,比上年增加12.17%%,占GDP的比重66.13%。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711噸,人均264.7千克,其中水稻1328噸,小麥306噸,玉米1132噸,薯類34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茶葉、中藥材等。2011年種植烤菸2600畝,收購菸葉180噸;茶葉2837.8畝,初步進入投產期,產量16噸;金銀花、吳茱萸2400畝,目前即將進入投產期。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45萬畝,產量900噸,其中油菜500噸,花生400噸;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6000噸。
畜牧業以豬、牛、羊、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存欄19900頭,出欄20700頭,產量1818.3噸;牛存欄4200頭,出欄700頭,產量92.7噸;山羊存欄4400隻,出欄4000隻,產量59噸;家禽年飼養量6.08萬羽,出欄5.6萬羽,產量130噸。能繁母豬存欄1560頭,純種豬存欄360頭。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5萬畝,其中防護林2萬畝,經濟林0.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25萬株,林木覆蓋率48.2%,活立木蓄積量12.4萬立方米。
農民人均純收入3668元,比上年淨增617元。
工業2011年達到2308.65萬元,比上年增加17.42%,占GDP的比重16.54%。
轄區內有非煤礦山企業3家,有木材加工廠1家 。
商業外貿轄區內有集鎮市場1處,位於大水溪村沙溝組,趕集天以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境內有私人小百貨經營戶83戶,經營範圍主要為小百貨、五金、家電摩托等;有餐飲業經營戶6戶。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收入340萬元,因受歷史罕見特大旱災影響,與上年同比下降5.88%;財政支出340萬元,與上年同比下降5.88%。境內有信用分社1家;各類存款餘額0.51億元,比上年增加27%,是1978年的1275倍,人均儲蓄3638元;各項貸款餘額0.152億元,比上年增加21%,是1978年的608倍。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有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處,使用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3萬冊。
教育2011年末有國小5所,在校生1246人,專任教師7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6%;國中1所,在校生567人,專任教師29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05%。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衛生院1所,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1所,有床位20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醫生2人,執業助理醫生1人,註冊護士4人;每千人享有病床數1.46張。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38.6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1.2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3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2260人,參保率95%;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3歲,其中男性72.5歲,女性73.5歲;孕產婦死亡率33.2/10萬,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3.62‰、10.63‰、5.64‰。
體育
2011年有學校體育場所6處,公共體育場所2處,安裝有基本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3%。
廣播電視2011年末,有數位電視用戶0.3696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4.93%;2010年12月開通數字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0.0071萬戶。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20人,支出7.0546萬元,比上年增長0.24%,月人均293.95元,比上年增長0.24%;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人次,共支出0.5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5人次,支出0.08萬元,比上年增長10%。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72戶,人數2282人,支出27.3998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100.06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8人,支出17.8461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醫療救助10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5人次,共支出0.63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臨時救濟27人次,支出1.32萬元,比上年增長5%。
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000人,緊急轉移安置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900畝,直接經濟損失1096萬元,救災支出31.9987萬元,比上年增長21%。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7802萬元,比上年增長20%。
社會福利費0.15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5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50張,擬於2012年正式啟用。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有縣鄉級公路2條,境內總長16千米;在建杭(州)瑞(麗)高速公路貫穿鄉境,境內總長8千米,設有高速公路互通一個。
郵政通信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4.17千米,投遞點16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97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078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093萬件,征訂報紙0.112萬份、雜誌0.153萬冊。
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門,固定電話用戶0.0323萬戶,比上年增加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為2.3%,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0.4661萬戶,比上年增加203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31.82%,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24千米,主幹電纜達33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0.024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0.006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0.0062萬戶,比上年增加1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5萬元。
能源有35千伏鸚鵡溪變電站,轄區內有10千伏供電變壓器80台,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97.4千米,2011年末轄區內400伏及以下電路覆蓋率100%。
地理位置
名勝旅遊
主要景點羊耳洞,位於雲峰山麓。同治七年(1868年),清軍攻入汪家寨,大肆燒殺搶掠民眾,當地民眾400餘人逃往洞中藏身,被清軍用火燒煙燻而全部遇難。今燒毀遺蹟尚可辨認。
風土人情當地民眾將七月半視為“鬼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大量錢紙晚上在屋外焚燒,還端著食物到十字路口“潑食”,敬無家可歸的野鬼。
多數民眾還當此為“吃新”節。用當年的新糧作主食,先祭祖宗,而後給狗和牛吃。據傳糧種是狗跨海求來的,牛為人們耕作辛苦,故要敬它們。
市政建設
城市道路2011年末城區道路總長度1.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93米;道路鋪裝面積0.0156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0000011平方千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0.05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城區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5.5千米,生產能力478噸/日,年生活用水3.2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年人均生活用水13噸。
供電 2011年末城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80台(公變47台,專變33台),總容量4072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97.4千米,用電負荷862.06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3087204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