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黃河公路大橋

東營黃河公路大橋

東營黃河公路大橋位於勝利黃河公路大橋下游4.6km處,是萬里黃河最後一座橋樑,南岸是東營市墾利縣左家莊,北岸是東營市利津縣中古店。 該橋全長2743.1m,由北引橋工程、主橋工程、南引橋工程三部分組成,橋面寬度26m。

地理位置

東營黃河公路大橋 位於墾利區左家莊東側,在勝利黃河大橋下游約5公里處,南北跨越墾利縣和利津縣,是東營市境內唯一一座預應力混凝土剛構—連續組合梁橋。

建設部門

由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科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投資50%,按BOT模式建設;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設計,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交通工程總公司和山東省公路工程總公司濟寧分公司承建;濰坊市交通工程監理中心監理,交通部科研所、山東省橋樑檢測中心、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濰坊中心支公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長沙交通學院等單位擔任技術服務;是山東省首家採用BOT模式合資建設、經營的黃河特大橋。

建設歷程

2000年7月11日,山東省計委以魯計交能字[2000]682號和魯計交能字[2000]683號檔案批准東營黃河公路大橋項目立項並報國家計委備案。2001年8月28日,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工程建設項目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10月11日~13日,東紅公路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及接線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成立。12月10日,確定施工組織方案。2002年6月18日,召開東營黃河公路大橋工程開標會議,首次在山東省基建工程施工招標中採用無標底投標法擇優選擇了施工、監理單位。7月18日,舉行工程簽約儀式。 該大橋設計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設計荷載為汽—超20,掛—120。橋面最大縱坡4.0%,橋面橫坡2.0%;設計洪水頻率三百年一遇。

通航標準

內河IV級航道,2個通航孔,最高通航水位11.42米(相應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秒) , 通航淨高8米,航道淨寬為80米,抗震烈度按VIII度設防。橋樑總長2743.1米,主橋長852.0米,引橋長1890米。橋寬組合為0.5米(防撞護欄)+3.25米(緊急停車帶)+2×3.75米(行車道)+0.75米(左側路緣帶)+2.0米(中央分隔帶)+0.75米(右側路緣帶)+2×3.75米(行車道)+3.25米(緊急停車帶)+0.5米(防撞護欄),橋面全寬26.0米。橋面鋪裝自上而下依次為4厘米MAC(AK-13A)改性瀝青混凝土面層+5厘米(AC-20I)中粒式瀝青混凝土+YN-聚合物瀝青橋面防水塗層+8厘米30號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鋪裝層內設10×10厘米I級鋼筋網,鋼筋直徑為10毫米。  

重要意義

為充分發揮東紅高速公路這一交通大通道的作用,適應東營市的公路交通與經濟發需要,解決勝利黃河大橋的“瓶頸”狀況,促進環渤海高速公路的順利實施,東營市委、市政府決定新建東紅路東營黃河公路大橋。

該大橋南接東(營)青(島)高速公路墾利主線,北與東(營)港(口)高速公路立體交叉,西與辛河路、永館路相連,是環渤海高速公路及國家重要幹線公路的樞紐工程,也是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與京津唐地區聯繫的重要通道。它的建成,加快了黃河三角洲融入山東環渤海經濟帶的步伐,對包括墾利縣在內的整個東營市的經濟發展和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橋樑建築

該橋全長2743.1m,由北引橋工程、主橋工程、南引橋工程三部分組成。主橋8個橋墩,最大跨度為220m;南引橋跨徑組合為2孔42m簡支箱型組合梁+1聯5孔42m先簡支後連續箱形組合梁;北引橋為38孔42m箱型組合梁,主槽內橋跨組成為116m+200m+220m+200m+116m=852m,橋面寬度26m。

該橋採用平交方式與黃河堤防交叉,並修建繞行道路以保證黃河防汛搶險的交通暢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