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水門長江大橋

東水門長江大橋

東水門長江大橋,是位於中國重慶市的一座的公路與軌道交通兩用斜拉橋,跨越長江,距上游石板坡長江大橋和下游朝天門長江大橋的距離均為約3.35公里,連線渝中區和南岸區,是渝中半島朝天門地區的第一座跨江大橋,與千廝門嘉陵江大橋合稱“兩江大橋”。大橋設計為雙塔單索麵部分斜拉橋,全長1,124.947米,橋面總寬24米,主跨445米。雙主塔的塔柱設計為圓潤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總高172.61米,北塔總高162.49米。大橋分上下雙層布設橋面,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公路(城市次幹道),下層橋面為雙線軌道交通,預留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通過。大橋主塔基礎工程於2009年12月29日開工,2014年3月31日正式通車。

簡述

施工中的東水門長江大橋 施工中的東水門長江大橋

東水門長江大橋為世界首次採用索錨梁固結構的大橋, 索塔錨噸位、斜拉索噸位均為世界之最,主橋塔下大噸位支座系世界首次採用“牛腿”支撐方式,該大橋修建刷新了多項中國橋樑紀錄。

重慶市是中國西部著名的山水之城,坐擁長江三峽中的兩峽。長江、嘉陵江環繞重慶主城並交匯於此,形成兩江四岸獨特的城市格局。

東水門長江大橋為雙塔單索麵部分斜拉梁橋,主塔基礎工程於2009年12月29日開工,全長1124.947米,橋身為三跨布局,主跨445米,同類橋型跨徑世界第一,橋面總寬24米。大橋採用雙主塔設計,塔柱為圓潤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總高172.61米,北塔總高162.49米,大橋上下雙層布設橋面,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汽車交通,下層橋面為雙線軌道交通。

東水門長江大橋通車標誌著重慶主城核心區增添了又一條跨越長江的快捷通道,將縮短南岸區彈子石CBD與渝中區解放碑CBD之間的距離,對城市發展具有較大帶動作用。為了城市景觀通透,東水門大橋採用了稀索方案,全橋僅有36根斜拉索,單根拉索為139股,斜拉索鋼絞線約980噸,為世界之最。東水門大橋還設計了較高的“通航淨空”,長江上的萬噸級船隊可從橋下自如通過。

該橋創下了六項世界紀錄:同類橋型跨徑世界第一;索梁錨固形式為世界首創;索塔錨噸位世界第一;拉索為139根平行鋼絞線,拉索噸位創世界之最;主塔採用空間曲面構造形式,外輪廓為天梭造型,具有獨創景觀效果;主橋塔下大噸位支座採用牛腿支撐方式創世界之最。

建設意義

大橋上看渝中半島 大橋上看渝中半島

東水門長江大橋為重慶兩江大橋中的一部分。作為重慶跨江特大型公軌兩用橋樑,重慶兩江大橋由東水門長江大橋和千廝門嘉陵江大橋構成,互為“姊妹橋”。兩橋與重慶母城渝中區相通,分別連線南岸區和江北區,是溝通長江、嘉陵江兩岸的重要通道。

重慶兩江大橋的橋塔為空間曲面造型優美,其“雙子橋”的建造方法在全世界也絕無僅有。東水門大橋的建成將緩解重慶長江大橋(石板坡)和菜園壩長江大橋的交通壓力,極大地緩解重慶江北、渝中和南岸三區的出行壓力。成為連線渝中區與南岸區之間的又一條快速通道,尤其是上新街與東水門兩地通行,不需要再經過石板坡和菜園壩大橋繞行,市民出行僅需4分鐘便可抵達。

按照東水門大橋橋位控制規劃,大橋北橋頭初步擬定從渝中區湖廣會館北側穿越與打銅街相接,南橋頭初步擬定從南岸區龍門浩南岸供電局線路所附近穿越與塗山路相接,並有通過橋頭匝道延伸接內環高速公路。

大橋風光 大橋風光

重慶正在建設的三座大橋分別是橫跨嘉陵江的東水門大橋、雙碑大橋和橫跨長江的千廝門大橋,其中東水門大橋與千廝門大橋架設於渝中半島兩側,通過渝中連線隧道連線,又被合稱為兩江大橋,建 成後將實現一線跨越兩江,連通重慶江北、渝中、南岸三區,該工程也是重慶市標誌性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雙碑大橋架設在重慶沙坪壩區雙碑與江北區石馬河之間,橫跨嘉陵江,建成後將大大縮短西部新城、大學城和兩江新區的距離.

東水門大橋建設計畫於2014年1月將實現通車。其他兩座大橋有望於2014年6月實現通車,南山隧道、雙碑隧道、鐵山坪隧道也將同時建成投用。三橋三隧道建成後,將打通江北茶園新區和西部新城大學城片區與渝中區的交通瓶頸,南山隧道通車後,從茶園新區經南山隧道、東水門大橋15分鐘到解放碑,20分鐘可到中央商務區江北嘴,雙碑大橋、雙碑隧道通車後,從大學城經雙碑隧道、雙碑大橋15分鐘可到江北區。

重慶2016年還將開建橫跨嘉陵江的水土大橋、禮嘉大橋。2017年重慶主城區的嘉陵江大橋將達到9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