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經濟開發區

東昌經濟開發區位於吉林省十強鎮——金廠鎮轄區內,是2005年11月4日經省政府開發辦批准設立的新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其前身為東昌工業集中區。

概況

東昌經濟開發區位於吉林省十強鎮——金廠鎮轄區內,是2005年11月4日經省政府開發辦批准設立的新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其前身為東昌工業集中區。東昌經濟開發區東起通化市金礦、西至夾皮村、南從金廠鎮、北到萬發撥子,規劃面積11.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5.5平方公里。依據地域實際情況,當前規劃建設的起步區面積為1平方公里。開發區與市區相距3公里,交通較為便利,通訊網路暢通,東北部有303國道原線(集安--錫林浩特),西南部有303國道新線,西北部有擬建的通化至丹東高速公路。金廠河貫穿經濟開發區腹地,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為入駐企業提供了便利條件。金廠鎮區內的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為企業集聚和產業集群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資源。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容和江南新城開發,東昌經濟開發區勢必與市區融為一體,成為東昌乃至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地理環境

東昌經濟開發區坐落於吉林省十強鎮中第一個生態經濟城鎮——通化市東昌區金廠鎮內,東至通化市金礦、南到金廠鎮、西至夾皮村、北到萬發撥子,總面積17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1.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5.6平方公里。
這裡山清水秀,陽光明媚,氣候條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4.1-6.5攝氏度,年降雨量700-1000毫米,無霜期110天左右;這裡交通通訊網路暢通條件便利,與通化市區僅隔3公里,集(安)—錫(林浩特)303國道從域內通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便於吸納中心城市的技術信息資源;金廠河貫穿經濟開發區的腹地,水質好,富含礦物質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為入駐企業提供豐富的水力資源;金廠鎮區內的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能為工業生產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電力資源。

人文環境

通信:30萬門程控電話與世界相通。
電力:全市年發電能力38億度,與東北電網相連,有完整的輸變電、供電系統。
水力:具有最佳水質的哈尼河水源,水資源總量可達65.7億立方米,保證城市
工業及生活用水。
勞動力:全市有技術工人、工程技術及管理人員20萬人,冶金、機械加工等行業人力資源豐富。
教育:本市擁有本專科院校5所,高級中學30所。

基礎設施

東昌經濟開發區為吸引項目落戶,將開發區內基本農田置換成一般農田,再將一般農田置換成建設用地,採取集中徵用收儲的辦法。經過多方努力,到目前已全部完成開發區土地徵用工作。
為進一步完善開發區整體功能,按照總體規劃,先後修建主幹路、支路2.7公里;土地平整、擋土牆、排水溝等配套施工同步完成,同時對開發區進行了綠化、美化;完成電網改造3.6公里,給排水工程改造1.7公里。東昌經濟開發區現已實現了道路硬化、環境綠化,通訊網路、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完備的建設目標,具備項目落戶的基本條件,對落戶企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發展優勢

經濟開發區具有五大優勢:毗鄰吉林省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通鋼集團公司、交通發達的區位優勢;鐵、煤炭、石灰石、石膏、矽石等多種礦產資源豐富的資源優勢;投資環境優越的政策優勢;基礎設施完備的設施優勢及快捷、便利、高效、優質的服務優勢。

前景規劃

“十一五”期間,是通化市東昌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經濟開發區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制定並實施中長期規劃,對於承接“十五”發展良好勢頭,搶抓國家、省政府政策機遇與國內外市場機遇,實現經濟開發區更快更好發展十分重要。根據吉林省、通化市開發辦關於編制開發區“十一五”規劃檔案精神要求,根據全區“十一五”規劃及經濟開發區發展情況,特制定了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的歷史機遇,以建設省級開發區為目標,發展壯大醫藥、食品、商貿服務房地產業,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實現突破,加速推進工業化、信息化進程,推動工業集中區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與社會、城鎮與鄉村、人口與自然、生產與生活、消耗與節約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核心。全力以赴做大經濟總量,增加財政收入,增強整體經濟實力。
三是堅持市場化運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項目帶動開發,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
四是堅持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推進體制改革,調動全民創業的積極性;全方位開放,創造高端對接模式,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五是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聚集戰略,打破城鄉二元管理體制等束縛,引導生產要素向經濟開發區聚集,進而推進城鄉一體化。
三、發展目標及任務
(一)功能定位
建設以醫藥、食品、冶金礦產建材為重點,集加工製造、教育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具有一定國內競爭力和知名度的經濟開發區;以物流商貿服務為重點,建設成為吉林省東南部物流集散地。
(二)發展目標
1、經濟發展目標。到2015年,集中區內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億元,遞增10%;財政收入實現1.9億元,遞增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億元,遞增10%;工業總產值21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到2020年,集中區內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5億元,遞增10%;財政收入實現3億元,遞增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億元,遞增10%;工業總產值33億元;工業增加值19億元。
2、產業結構目標。最佳化產品結構,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5∶49∶46。高新技術企業要發展到規模企業的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投入占年銷售收入的20%以上。
3、改革開放目標。完成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累計引進域外資金 60000萬元人民幣,引進外資2000萬美元;外派勞務1000人次。
4、生態環境目標。深入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升環境意識,落實“三同時制度”,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工程,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總量控制,使污染問題從源頭得以根本控制,提高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的承載力。工業廢水、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8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率達到85%。
(三)建設布局
依託萬通等醫藥企業,建立醫藥食品集中區:南部金廠鎮東至市金礦,南到新立村,西至夾皮村,北到萬發脖子,形成醫藥食品走廊。
依託通鋼及礦產資源,建立冶金建材集中區:東南部東至江東鄉銀廠村交接處,南到保全河,西至西洪橋,北到平崗。佐安村東至樺樹嶺,南到通化鹿廠,西到佐安抽水河,北至炮團。
依託鋼鐵城、醫藥城和長勝編組站,建立鋼材、醫藥等物流商貿服務集中區:北部環通鄉長流村東至水源地下游,南到治安村五組,西至官道嶺,北到通化縣交接處。西部環通鄉西昌村東至市食品廠,南到滴台嶺,西至大荒溝,北到西昌村。
冶金建材集中區和物流商貿服務集中區採用自由式的道路系統進行聯繫,形成帶狀組團式集中區。
(四)推進建設
創建有藥業特色的集中區。依託萬通、茂祥、東聖、騰達、金愷威、盛和等藥業形成醫藥走廊。招商域內外醫藥企業到集中區投資建廠,組建東昌藥業集團。
加強核心部位的功能設計。完善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培養配套群體,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引導重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向工業區集中布局。
建設獨特和諧的生態集中區。結合自然與社會經濟環境的特徵,體現田園風光與周邊山體的有機結合,建設區在綠中,綠融區裡的特色生態區。
實施彈性的規劃引導。分期實施,不同區塊用不同元素引導,為招商引資創造有利條件。
四、主要任務
(一)做強醫藥產業
充分利用“通化醫藥城”品牌,按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方式,組建東昌區藥業集團,強力推進醫藥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十五”期間醫藥企業GMP改造的作用,努力增強產出能力;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整合醫藥企業資源,增強醫藥工業整體競爭實力;要加快醫藥基地建設。建設大規模長白山道地中藥材(GAP)生產基地,支持上海同仁堂投資5000萬元建設國家級野山參栽培基地,萬通藥業建設中藥材基地,發展中藥材面積1.2萬畝,產量1800噸;繼續增加投入,加快建設通化萬通藥業甲基斑蝥胺片、“樓蓮膠囊”、金愷威藥業AKJ-1、AKJ-2新藥等重點項目。
(二)做大冶金建材產業
緊緊圍繞通化鋼鐵基地,積極延伸冶金、建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鏈。圍繞通鋼系列產品,建設15萬噸鋼結構項目、10萬噸冷彎型鋼項目、7萬噸精密焊管項目、8萬噸冷軋窄帶鋼項目。
(三)積極做精食品產業
按照農特產業基地+農特產品加工業模式,培育食品和農特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民非農化進程。繼續培育壯大通化天源綠色飲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推進雙鑫食品、大明奶業等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引進一批農特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五、保證措施
(一)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
實現企業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調整企業組織結構,推動資產最佳化重組,以優勢骨幹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實現集團化經營。
(二)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引進和選拔各類優秀人才。打破地域、行業界線,面向社會擇優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制定和實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重點引進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創造有利於人才發展和發揮作用的寬鬆環境。搞好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現代企業家和各級各類科技人才。加快區級人才中心建設,建立動態的人才管理體制和分級分類人才信息庫。
(三)加強項目規劃和建設
推進項目管理建設,積極向國家、省市申報,爭取立項和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堅持市場化融資;多元化投入,合資合作、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全面推行工程建設招投標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支持重點產業項目。給予優惠政策,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搞好跟蹤服務,促進項目按期投產達產,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規劃開發一批遠期項目。從全區經濟長遠發展著眼,規劃一批基礎項目,挖掘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興產業項目,不斷充實經濟發展項目庫。搞好可行性研究論證等前期工作,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招商引資促進項目實施。
(四)努力創造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
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思想輿論環境。把全區上下的思想和行為定位到“三個有利於”標準上,定位到“改善環境、人人有責,改善環境從我做起”上來,形成濃厚的加快經濟發展的輿論氛圍。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定有利於發展的優惠政策,強化監督檢查,抓好政策的落實;引導和幫助企業用足用活國家和省、市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完善市場法規,維護市場秩序;加大“清費治亂減負”工作的力度,規範收費主體的收費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創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繼續堅持招商引資和項目審批“一條龍”辦公服務,實行首問負責制、跟蹤負責制和績效評估制;規範服務行為,推行“公示制”、“承諾制”,增強主動服務意識,建立良好的服務秩序;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提高職能部門和社會視窗單位的服務水平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