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譽稱“哈爾濱第一街”的中央大街,最能體現“東方莫斯科”的豐富內涵。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老街、名街、保護街道、標誌性街道、步行街、建築藝術街、繁華商業街、旅遊休閒街、公眾文化街,又是當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遠東最著名的移民街,最繁華的商業街、金融街、文化街,大街兩側洋行商店、飯店旅館、舞廳影院、餐館酒吧林立。大街的建築,穹窿突起、拱券高窗,或高雅古典,或挺拔秀麗,有常見的起源於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匯集了歐式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這些建築體現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整條中央大街就是一條建築藝術長廊。如今,大規模歐式化修復——為“東方莫斯科”錦上添花——已圓滿完工的大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風格各異的西六道街、西七道街、中央商城、車輛廠住宅樓前等四處休閒區,構成了中央大街集休閒、娛樂、旅遊、購物為一體的城市新風景,使“東方莫斯科”特徵愈加凸現,誘人矚目。
介紹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兩萬兩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
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乾都司的轄地。
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併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
2013年9月,哈爾濱成為國務院發改委《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2017年8月7日哈爾濱市當選2018年“東亞文化之都”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盤點 走進地下鐵賞獨特風景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冰雪節”國際冰雕雪塑比賽,以及“國際經貿洽談會”,處處折射出“東方莫斯科”的獨特魅力。
行政區劃:截至2015年,哈爾濱市下轄9個市轄區(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平房區、松北區、香坊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區)和7個縣(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代管2個縣級市(尚志市、五常市),市政府駐松北區世紀大道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