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建築遺產作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一個地方的歷史印記![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舊址](/img/b/fd9/nBnauM3XwAzNxADNyYDM4YTN5MTM1UTN3MjM3MTNwAzMxAzL2A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建造目的
在歷史腳步邁入20世紀20年代後,銀行建築在中國經濟中心城市及通商口岸繁盛起來。法國租借廣州灣,最直接的目的是要獲得經濟利益。作用
1926年,在天主教堂南面(今霞山延安路8號),法國人建造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金融建築——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這是廣州灣第一家近代銀行。銀行是“舶來品”,中國最初的銀行多是由外國資本開辦的,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也不例外,它是由法國人開辦的銀行,其開展的金融業務主要有貨幣發行、存款、放款和匯兌等。當時廣州灣有一條規定,凡是租借地內與法國殖民當局發生的一切財政稅收、經濟往來、錢銀收付,一律以越南紙幣——西貢紙為準。建築特色
東方匯理銀行廣州灣分行當年在廣州灣算是一座很氣派的建築,牆體寬厚,樓層高大,裝飾簡潔大氣,很有表現力。它坐北向南,磚混結構,含地下室共三層(地下室為金庫),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基座處理成地下室,正面入口左右兩根帶齒槽的大圓柱構成門廊,不僅增強了主立面的宏偉莊重,更顯其銀行建築所特有的宣揚其經濟實力之特點的氣度,透露出一種霸氣和豪氣,自然也吸引著人們去追逐財富。在大圓柱的柱頭上,裝點了精美的花飾,那是當時法國的一種標誌。這座銘刻著廣州灣近代風雲的西洋建築,保存尚完好。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在此設立人民銀行湛江支行西營分理處,後改為人民銀行湛江支行,20世紀50年代也曾做過霞山區政府辦公地,1984年由中國工商銀行湛江分行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