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層名稱:東巧恩布拉克組
地層名稱(英文): Dongqiaoenbulak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5
命名
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1990年陸松年等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烏什縣以南巧恩布拉克以東的巧恩布拉克東山,參考剖面位於尤而美那克西南。
沿革
東巧恩布拉克組原為王務嚴、高振家等1979(1986)劃分的下震旦系巧恩布拉克組的下冰磧岩段,1986—1988年高振家、陸松年(1990)等將巧恩布拉克組升為巧恩布拉克群,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岩性組。本組為下部第二組,因在巧恩布拉克組以東小山出露最典型而得名。
特徵
本組以灰綠色塊狀雜礫岩為主,並夾有含礫不等粒雜砂岩及少量灰綠色岩屑長石砂岩不穩定夾層。在岩層中發育有大量滑塌構造。除底部有一層夾礫岩的砂岩層理較好以外,其餘雜礫岩多為塊狀無層理,由大小不一的礫石及砂、泥質混雜堆積組成,局部地區某些層理良好的層狀岩塊顯示了揉皺、包卷層理等軟變形特徵,陸松年等(1993)認為屬於水下重力流-滑塌沉積,產生於海下扇的供給水道中。本組細碎屑夾層中含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T. Incrossatum, T. Simplex, T. Minor, Leiopsophosphaera aperta, L. Densa, L. Solida, Margominuscula aff. Tennela, Pseudozonosphaera sinica, Macroptycha cf. Uniplicata 等。在礫石表面及層面可見遺蹟化石,Chondrites (叢藻跡)等。本組厚度不穩定,大體厚61—311m。其分布範圍與巧恩布拉克群大體一致,主要見於阿克蘇以北、烏什縣以南的巧恩布拉克波斯給瑪以東、尤爾美那克南、方山及蘇蓋特布拉克等地。與下伏西方山組為假整合接觸,局部為整合或不整合接觸。本組和上覆牧羊灘組為整合連續過渡。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高振家
年份1:1986
作者2:陸松年
年份2:1990
系名:新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