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多嘎巴

流傳於西藏米林縣東多鄉一帶的舞蹈。相傳米林車多鄉葛麻的兒子做了“甘丹赤巴”,全鄉及附近的百姓為此舉行了一次大型慶祝活動。此後每隔三年的藏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一次豎經桿、掛經幡的儀式,之後跳嘎巴舞蹈,後來漸漸演變成逢年過節和一切喜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大型舞蹈。舞蹈形式基本從嘎莫寺的宗教舞移植而來。跳舞時演員戴木質面具。第一天由16個男藝人,分東西南北四組,每組四人,舞蹈分四大段。第二天上午由“女”藝人(男扮女裝)進行表演,人數不限,舞蹈分六段。“女”舞者動作靈巧歡快,男舞者粗獷豪放。男藝人手中的鼓,可豎打、平打或插人腰間。舞蹈的表演形式基本上分“撲根”(男舞)、“莫根”(“女”舞)、“夏瓦”、“麥格哲古”四大部分,屬群體大型組舞,整體結構比較完整。此外,還要請寺廟裡的長筒號、加令等樂器伴奏者前來伴奏。第二天下午由扎西堯登寺再派兩名喇嘛專程來表演鹿舞以示慶賀,晚上跳“麥格哲古”、曲傑洛桑神舞。場地四周,有頭戴鐵盔、身穿鎧甲、膊挽盾牌、手拿木棍和長刀的古代武士,專門負責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