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東周列國志(全4冊)》從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寫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止,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歷史,內容相當豐富複雜。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基本人物、基本史實,只作了少量虛構,正如原書“序”中所說:“《東周列國》一書,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成為一部完整的歷史演義。《東周列國志(全4冊)》謀篇布局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複雜,但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且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關係,分析得條分縷析。
中國古典小說,從先秦文言“殘從小語”到明清白話章回長篇,數千年間得到長足的發展。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文學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再現了中國歷史的演變,成為人們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形式。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以其無可比擬的通俗性、可讀性的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東周列國志》是這萬紫千紅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東周列同志》足一部章回體的長篇歷史小說,是除《三周演義》以外流傳最廣、影響較大的歷史演義類小說。關於它的成書年代和著作者,據史料記載,遠在元代的時候,就有一些關於“列國”故事的平話本。到明嘉靖隆慶時代,余劭魚編輯了平話《列國志》,以武王伐紂的故事開篇,分節不分回,每節隨事立題。後來是明末馮夢龍(字猶尤,即墨憨氏)在此基礎上,加以改編,對余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根據史書作了訂正,藝術上也有明顯的提高,改名為《新列國志》,共108回。現在流傳的《東周列國志》版本,則是清人(清乾隆年問)蔡元放(名界,號七都夢大、野雲主人)對《新列國志》進行了一番修改,並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注釋,改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