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

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

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是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東北抗日聯軍一部向海倫西征途中與日偽軍進行的一系列作戰行動。1938年6月初,中國共產黨北滿臨時省委第八次常委會決定:為了衝破日偽軍對三江地區的大討伐,組織在北滿的東北抗日聯軍第3、第6、第9、第11軍等部隊向海倫地區西征,開闢新的游擊區。根據這一決定,北滿抗日聯軍各部隊分別向蘿北,通河集中,準備轉移。

經過介紹

(圖)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
第3軍政治保全師師長常有鈞。第9軍第2師師長郭鐵堅牢150餘入到通河集中,第9軍政治部主任魏長奎率領西進,部隊在葦子溝遭日偽軍襲擊,魏長奎陣亡;月底,部隊在慶城(今慶安)九道崗又遭日偽軍襲擊,兩個師失掉聯繫,因常有鈞被叛徒殺害,其所部失散,郭鐵堅率隊於11月到達海倫八道林子,部隊只餘20多人。
1938年8月上旬,第6軍參謀長馮治綱、第2師師長張傳福率200餘人,第3軍政治部主任、第6軍第3師師長王明貴率300餘人由蘿北縣境出發,22日,第6軍在湯河縣黑金河被襲,張傳福等8人陣亡,給養、馬匹大部丟失;隨後,部隊冒雨忍飢行軍1個多月,10月初到達海倫八道林子,同早在此地活動的第3軍張光迪部會合。
王明貴等部隊出發後,在湯原北部的鶴立王傻子屯打垮當地偽自衛團,籌足了給養,冒雨穿越小興安嶺,在石場溝擊退300餘名偽軍的追擊,擊斃其50餘人;10月8日到達海倫白馬石,同第6軍會合。張壽籛相第11軍第1師師長李景蔭率領100餘人。11月初由富錦縣境出發,14日到達湯原東部襲擊鶴立崗;12月25日,在張家灣河口附近衝破日偽軍阻擊,於29日到達海倫八道林子,結束遠征。此次西征,使北滿地區東北抗日聯軍各軍主力得以保存下來,為開闢黑龍江省嫩江平原游擊戰爭準備了條件。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
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東北抗日聯軍西征作戰——作戰地圖

1934年11月7日,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朴翰宗任參謀長,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2師和1個教導團共800餘人。第1師活動於通化、臨江(今渾江)、桓仁等地;第2師活動於蒙江、撫松、海龍等地。1935年3~5月,楊靖宇率第1師和教導團西進至興京(今新賓)等地,開闢遼東抗日游擊區。9月,第1軍第2師與第2軍西征部隊在蒙江縣那爾轟會師,打通了東滿與南滿游擊區的聯繫。秋後,楊靖宇率部以東西分進、南北轉戰的戰略行動,打破了日偽軍的“討伐”。年底,部隊發展到1600餘人,抗日游擊區擴展到南滿20餘縣境。1936年6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轄3個師共4000餘人,不久即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為打通與中共中央和關內工農紅軍的聯繫,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第1軍分別於6月、11月派部隊向遼寧西部、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一帶西征,由於日偽軍圍追堵截,僅進至遼河岸邊而未果。是年冬,第1軍在第2軍的配合下,挫敗了日偽軍1.6萬餘人的“北部東邊道九縣大討伐”。
“七七”事變後,第1軍在東南滿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進行了襲擊通緝鐵路(通化—輯安)老嶺隧道工程和蚊子溝等戰鬥。1938年下半年,日軍為加強其殖民統治,採取經濟封鎖、政治誘降和軍事打擊等嚴厲措施,對抗聯第1路軍進行全面大“討伐”。為擺脫困境,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將部隊改編為3個方面軍和1個警衛旅,實行分區作戰。第1軍直屬部隊編入警衛旅,各師編為第1方面軍,曹亞范任方面軍指揮,尹俊山任政治部主任。此後,楊靖宇率警衛旅及第1方面軍一部轉戰樺(甸)蒙(江)山區,先後取得了長崗、岔溝、木箕河、大蒲柴河等戰鬥的勝利,挫敗了日偽軍1.5萬人的秋冬季大“討伐”。1939年10月,日偽軍7.5萬餘人,對第1路軍進行殘酷“討伐”,並強化集團部落,割斷抗聯與民眾的聯繫,斷絕抗聯的衣食來源。為保存實力,避免遭毀滅性打擊,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召開會議,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會後,第1路軍各部在長白山密林中進行艱苦的反“討伐”作戰,部隊減少到不足1000人。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蒙江縣三道崴子犧牲。餘部於1941年3月編為東北抗聯第1支隊,一部在東滿堅持鬥爭;一部轉入蘇聯境內整訓,於1942年8月編入東北抗聯教導旅。其間,教導旅先後派出多支小分隊,在東滿等地進行游擊活動,堅持到抗戰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