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盤菌屬

杯盤菌屬

杯盤菌屬,子囊盤從子座化或者非子座化的植物組織上產生,具柄,盤狀或中央突起;子層托外表面多具褐色色素,有時具小的皰狀突起;目前世界已知約15種。我國現已發現9種。

基本信息

簡介

子囊盤從子座化或者非子座化的植物組織上產生,具柄,盤狀或中央突起;子層托外表面多具褐色色素,有時具小的皰狀突起;外囊盤被為圓胞組織至角胞組織,細胞壁薄,一般無色,內含物無色或具色素;盤下層為交錯絲組織,菌絲壁薄,無色或略帶褐色:子囊具8個子囊孢子,柱棒狀,孔口在碘液中呈藍色或不變藍色;子囊孢子橢圓形至梭形,無色,單細胞,油滴或有或無;側絲線形,內含物無色或具色素。無性型未見。

討論

模式種:Ciboriacaucus(Rabent.)Fuckel。

CiboriaFuckel是1870年建立的,當時列出7個種名,沒有指出模式種。Honey(1928)將Fuckel列出的第一個種Ciboriacaucus(Rabent.)Fuckel定為選模式。按照現代分類觀點,最初包含的7個種中只有3個是Ciboria的成員,其餘種或者分類地位不明,或者是膜盤菌屬HymenoscyphusGray、蠟盤菌屬RutstroemiaP.Karst.和Desyscyphus(Nees)Gray中的成員(Spooner,1987)。一百多年來,該屬種數逐漸增加,範圍也有所擴大,據第八版“Ainsworth&Bisby'sDictionaryoftheFungi”(Hawksworthetal.,1995),目前世界已知約15種。我國現已發現9種。

這個屬的成員具有或者不具子座化的基物,有兩個種能形成髓部帶有寄主組織殘餘物的菌核(Groves&Elliott,1961;Whetzel&Wolf,1945),有的種還可以形成次生孢子(White,1941;Korf,1973)。

Ciboria與莫勒盤菌屬MoellerodiscusHenn.(Korf,1973;Dumont,1976a)之間的差異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疑問(Spooner,1987;Eriksson&Hawksworth,1993;莊文穎,1994),這兩屬在子囊盤解剖結構上十分相似,前者子囊孢子個體較大,後者小些,但界限並不十分嚴格,兩者是否應在屬的等級上加以區分是值得研究的。本文中暫時將它們保留,不對其中的種做命名方面的處理,有些問題將在研究材料充分時再做定論。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二)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