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環境
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致力於現代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出版與移動多媒體產業建設,服務於文創產品的內容編創、創意設計、數字複製與傳播、產品信息傳達及其增值服務,著力於培養富有創新意識、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俱佳的高級套用型創新人才。
學院實力雄厚,有校特聘教授1人、教授10人、碩士生導師10人;有數字媒體技術、人機工程學2個碩士點,數字媒體技術、傳播學、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印刷工程、包裝工程6個本科專業;有14個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專業實驗室,其中“綠色包裝材料及包裝安全實驗室”與“印刷包裝數位化技術實驗室”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
學院開門辦學,與北京印刷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互派交換生,與浙江新華書店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大型國企開展聯動式培養。同時,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灣世新大學等開展學術交流、校際互訪以及“2+2”、“3+1”、“4+1”等合作辦學項目。
學院學風優異,學生在世界“包裝之星”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省多媒體設計大賽、省工業設計大賽等摘金奪銀,並多次入圍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賽。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擁有良好的社會美譽度,一批創業的校友也成就斐然。
專業設定
傳播學
(新媒體傳播)
專業前景
本專業依託中國數字新媒體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及其人才需求,追蹤新媒體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沿 理論與技術,以“文化與科技融合、藝術與技術結合”為突破點,培養掌握傳播學基礎理論、新媒體內容策劃與創意知識,能夠實現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數位化採集、組織、編輯、策劃、設計與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比較優勢
專業特色:是全國率先以“新媒體傳播”命名並定位的系所,並擁有“數字媒體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本專業的課程設定以及培養理念,能夠涵蓋新聞學、廣告學、計算機等專業與信息傳播相關知識精華。
學科競賽:“挑戰杯”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浙江省多媒體設計大賽及各類視頻和網頁設計大賽。
校際合作:與英國中央蘭開夏(Central Lancashire)大學開展2+2合作辦學;與台灣世新大學和台灣藝術大學合作開展交換生訪問學習。
校企合作:主要實踐基地和合作單位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北京北大方正、浙江線上、杭州網、浙江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等。
未來發展
面向網路新媒體和移動媒體、傳統媒體、媒介服務、策劃與廣告產業、以及政府部門和新聞出版機構就業,畢業生獲得百度、網易、搜狐、阿里巴巴、杭州日報、湖南衛視的高度認可,多名學生考取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研究生,發展前景廣,成長空間大。
畫外心聲:
劉彩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該專業的設立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在媒介融合浪潮中,廣播電視行業同樣需要掌握新媒體策劃與技術的人才。
姚飛飛 2008級 畢業生 百度上海研發中心高級研發工程師 :
老師非常注重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幾乎每學期都帶領我們參加技術實踐,從中我不斷自我完善,最終收到了百度、淘寶、新浪微博、網易等網際網路巨頭伸出的橄欖枝。
鮑南 2011級 畢業生 院學生會主席:
新媒體傳播是一門“複合型”學科,專業分管理和技術兩個方向,涉及新聞傳播、視覺傳播、商業傳播、跨文化傳播等。別擔心,一定有條路能指引你走進你的“羅馬城”!
數字媒體技術
專業前景
數字媒體行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其高速發展使每年人才需求增長20%、薪資增長30%。 本專業學習以技術為主,兼顧藝術設計,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圖像圖形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為社會提供數字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比較優勢
專業特色:本專業設定“遊戲開發和視景仿真”、“動畫設計與影視後期處理”兩個培養方向。前者側重培養編程、遊戲產品開發流程、策劃製作等能力,後者側重培養數字媒體設計、數字媒體作品製作等能力。
實踐教學:以科研競賽為抓手,參加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挑戰杯”、ACM程式設計競賽、省多媒體設計大賽等大型賽事,並取得亞洲賽銅獎、省一等獎等優異成績。同時創立教師工作室,安排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
先進設施:設有“數字全媒體教學中心”和“產品數字造型設計實驗室”兩個教學實驗室。正在申報“人機互動技術實驗室”和“三維動作捕捉實驗室”。
本碩貫通:擁有數字媒體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
未來發展
畢業生主要從事IT行業及影視、娛樂遊戲、廣告設計等文化媒體行業。就業的國內知名企業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漢唐影視等。升學去向為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出國人數近年穩中有升,為美國紐約電影學院、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加拿大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等。
畫外心聲:
張倩 ACG國際藝術教育副總裁:
數字媒體專業更看重學生的創意能力.需要學生把握三要素:創造力、獨特見解和表達方式。
夏雲 2010級 畢業生 上海震旦集團:
讀書的時候,沒有深入接觸微電影,畢業論文以這為主題進行了研究,發現還是蠻有趣的。
姜嘉璐 2010級 畢業生 AIESEC國際志願者,參與印度援助鄉村發展項目:
你可能愛看電影,愛畫畫,愛動漫,愛琢磨遊戲,那么選擇數媒專業就是給了自己一個從欣賞者華麗轉身為創造者的機會。
包裝工程
專業前景
包裝產業是 長三角發展迅速的集群產業,產業規模巨大,專業人才奇缺。本專業以包裝信息化為依託,學生在掌握現代包裝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具備包裝結構的設計、包裝材料的選型、包裝工藝的設計、包裝造型與裝潢設計等能力。
比較優勢
業特色:在RFID系統製造、包裝信息化等方向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採用導師制及團隊式育人,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在ESKO包裝大賽、包裝創意設計大賽、包裝結構設計大賽等全國性專業技能大賽中屢有斬獲。
交流合作:與北京印刷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等業內權威院校互派交換生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問學習,與浙江新華書店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大型國企開展校企聯動式人才培養。同時,與港台、國外高校的交流項目也達到10餘項。
未來發展
可在包裝企業、包裝裝潢設計公司、新聞媒體、廣告公司、出版社、印刷企業就業,畢業生供職的國內外大型公司有:SML Group、雅圖仕集團、上海安全印務、愛迪爾包裝集團、新華印刷集團、頂正包裝有限公司、上峰SALFO、中糧美特包裝集團公司、中瑞思創股份有限公司等。在2012屆畢業生調查中,學生就業滿意度排全校第四。同時,每年均有學生順利考取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研究生。
畫外心聲:
王鑫炎愛迪爾包裝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我們將圍繞"世界綠色環保"為主題,不斷的開發綠色包裝、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給我們的祖國母親留下一個清醒的藍天。
梅楊 2008級 畢業生 SML group(跨國企業500強):
感謝老師,給予我魚躍龍門的勇氣,給予我展翅翱翔的信心。希望學弟學妹抓住在校期間的大好時光,精通每一門專業課,邁向大好前程。
汪傑俊 2011級 畢業生 ESKO全國包裝設計大賽三等獎:
學好每一門課程,多與老師溝通,多參加專業競賽,多培養溝通及團隊合作能力,必將會給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印刷工程
本專業結合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導向,重點發展基於數字內容的紙媒體、網路媒體融合的現代媒體傳播技術,培養熟悉紙媒體、網路媒體及移動媒體等不同媒體,具有跨媒體頁面產品設計、開發與發布的能力,跨媒體複製與傳播行業的套用軟體開發的能力,能夠分析和控制基於數字內容的媒體產品質量,建立數位化套用解決方案,實現頁面產品深度連結及互動性體驗的全媒體編創與製作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數據結構、作業系統、C語言程式設計、C++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數字攝影、色彩學、數字圖像處理、數字成像原理、數字印前原理、互動式版面設計、移動多媒體設計、數字出版技術、色彩管理、印刷質量檢測與評價、現代印刷管理與營運等。
專業特色:在藝術品典藏複製、印刷過程數位化控制、印刷標準化等方向的教學科研水平處於國內先進地位。採取導師制及團隊式育人,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就業去向:在國家機關、大中型單位宣傳部門從事平面媒體、網路媒體的開發製作,在IT企業從事數字圖文傳播方向的軟體開發,在印刷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用人單位有省政府文印中心、市政府文印中心、省新華書店集團、浙江日報印務公司、康師傅集團等。
交流合作:與北京印刷學院、天津科技大學等業內權威院校互派交換生進行訪問學習,與浙江新華書店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大型國企開展校企聯動式人才培養。同時,與港台、國外高校的交流項目也達到10餘項。
藝術設計系
(產品設計、工業設計)
專業剖析
藝術設計系下設產品設計和工業 設計兩個專業。產品設計專業(藝術類招生)和工業設計專業(工科類招生)依託長三角經濟發達、產業興旺的區位優勢,藉助我校多學科交叉優勢進行整合創新,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教學研究體系。專業以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設計方法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具有技術與藝術雙重素質、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並重的創新型、複合型設計人才。
比較優勢
本系有校級重點專業,建有工業產品設計省級實驗示範中心,擁有“人機工程學”二級學科碩士點。專業教學注重實踐育人,通過官產學研合作,建有多個教學實習基地。注重學科競賽,學生參賽作品在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工業設計大賽、多媒體設計大賽、“市長杯”創意杭州大賽等設計賽事中屢獲佳績。注重設計成果轉化和保護,本專業師生專利申請數在高校排名中為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二。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教師團隊85%擁有碩士、博士學位,學源背景多樣化,來自於國內外著名設計學府。專業在3C產品、文化創意產品、家居用品、小家電產品開發、品牌商業性策劃、互動與服務設計、系統設計等領域具有較高教學研究水平。
對外交流
在教學與科研方面長期開展多形式的國內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近年來與北京印刷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互派交換生,與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美國設計創意學院、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設計名校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外,學生還可通過國際創新設計營、設計名師系列講座等,掌握前沿資訊及最新技能。
未來發展
主要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機構、政府管理部門等從事新產品的創新設計與研發、互動設計、用戶研究、展示、包裝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如北京微軟研究中心、瑞德設計、阿里巴巴、騰訊、淘寶、老闆電器、鴻雁電器、九陽家電等。部分學生入讀浙江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等國內知名設計院校深造;部分學生赴海外留學,如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藝術學院、丹麥南丹麥大學、美國紐約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部分學生選擇直接創業,開辦設計服務機構並頗有創益。
畫外心聲:
藝術設計業界全體人士:
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目的的觀察世界,用一雙眼睛去思考,就會發現周圍的事物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意義。
褚志華 06級校友 杭州未末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是一門很“酷”的專業,會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體驗創意生活,設計藝術人生。不管未來路向何方,它獨有的創新思維會一直影響你今後的人生。
吳焱焱 2010級 畢業生 在校生全國機械設計創新大賽二等獎:
一開始因為喜歡設計而選擇這個專業,現在是因為選擇了這個專業而更加感到歡喜。設計的過程,就是狠狠的摔倒和不斷的奔跑。
師資力量
學院下設印刷工程系、包裝工程系、新媒體傳播系和藝術設計系四個系,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0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或已攻讀博士學位的29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十餘人,碩士生導師8人。
碩士導師
王強,國際知名媒體技術專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院長、教育部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印刷教學指導分會委員,國際G7認證專家、天津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大連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亞洲印刷大獎賽獨立評審專家、中華印製大獎賽評審專家,金光印藝大獎賽資深評審專家。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80餘篇,指導研究生80餘人,2011獲亞洲印刷終身成就獎。
主要研究方向:媒體信息可視化、媒體色彩高保真復現
王毅剛,博士,教授。1971年5月生。主要從事虛擬現實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的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近50篇,論文被SCI和EI收錄的論文近20餘篇。曾在德國國家信息技術研究中心GMD(現為Fraunhofer)作虛擬現實方面研究的博士後三年。近幾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人才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和玉環縣重大科技攻關等項目。為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形圖像學會虛擬現實專業委員會委員。是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工作簡歷:
2012.7 –現在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工作,科研副院長。
2002.7 – 2012.7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任教,為圖形圖像研究所所長。
1999.5 – 2002.7
在德國的國家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現合併為Fraunhofer研究機構)作博士後,是媒體通信所的虛擬現實研究組的成員。在這三年期間主要從事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的研究和軟體開發,參加了重大項目VRGeo,並同時主持多解析度曲面可視化項目,開發了多解析度工具軟體。
1995.9–1999.4
在浙江大學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圖像壓縮,計算機圖形學,虛擬現實等。
胡更生,男,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印刷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觀察員、中國包裝聯合會培訓專家委員會專家、浙江省輕工紡織食品類專業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印刷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二十多年,主持或參與部(省)級科研項目十餘項,其中兩項獲省部級三等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出版專著或教材7部,獲得專利十多項。
主要研究方向:媒體信息傳播與內容管理。
吳龍奇,男,教授,碩士,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食品及包裝分會會員。長期從事包裝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主要從事防偽包裝和綠色包裝材料方面的研究。迄今,以第一負責人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4項,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主編和參編專業著作4部。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包裝,包裝機械及材料
劉彩鳳,教授,博士,浙江省智慧型識別重點創新團隊成員,長期從事RFID智慧型識別技術的研究。目前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有:財政部包裝行業高新技術研發資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廳科技計畫項目、中國包裝總公司科技計畫項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開放基金項目等,並承擔了香港中華商務RFID研發中心、杭州中瑞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思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的RFID系統技術改造項目。擁有“一種檢測無源RFID電子標籤諧振頻率的裝置”、“雙界面卡”等國家發明專利2項;“一種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天線”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科研成果“無源射頻識別系統一位應答器EAS智慧型識別的製造系統研究”獲得中國包裝總公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微電子產品製造工藝和材料、RFID智慧型識別技術
王松,博士,副教授,新媒體傳播系主任,研究方向為媒介管理與創新管理,已完成或正在主持的課題包括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國家廣電總局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課題等。
1、部分課題列舉如下:
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不確定環境下集群創新網路合作度、開放度與集群績效研究”,課題主持人;
2012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CoPS創新風險的生成機理與控制研究:利益相關者網路視角”,主要參與人;
2009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移動新媒體的公共管理機制研究”,課題主持人。
2013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不確定環境下集群創新網路與集群績效:基於合作度與開放度視角”課題主持人
201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基金“移動新媒體的輿論管理與引導研究”課題主持人
2、部分論文與專著
王松等,2011年,加強移動新媒體管理與引導、打造綠色安全的移動網際網路,浙江省政協十屆4次會議提案,浙江省委領導批示採納。
王松,2011年,手機傳播態勢及其治理與引導,雲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9期,CSSCI收錄。
王松,中國一級大城市媒介影響力研究,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0。
王松等,信息傳播大變局-新媒體傳播管理與數位技術,專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王松等,不確定環境下集群創新網路合作度、開放度與集群增長績效研究,科研管理,2013
王松,企業創新的外部聯繫制度的實證研究-來自英國的實踐,科研管理,2008
王松參編,中國電視收視年鑑,華夏出版社,2005
王松參編,傳播學教程,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
王松參編,廣告學教程,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
余節約,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數字媒本與藝術設計學院印刷與包裝系主任,主要從事印刷過程數位化和質量控制的研究和開發套用,主要涉及色彩學、數字圖像處理、軟體工程、印刷工程等多領域。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廳計畫項目,浙江省教育廳重點項目,以及寧波報業印刷等多個企業委託項目。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4部,發明專利2項。
黃愛賓,男,37歲,1977年生。199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於武漢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浙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並於2009年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科研論文十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8篇。參與及主持縱向及橫向項目多項。
主要研究方向:
媒體信息傳播與內容管理
具體研究方向為不同媒體介質內容智慧型標記與自動檢索技術;多媒介媒體內容挖掘與提取技術;物聯網前端技術及其在不同信息媒介中的套用。
張顯斗,男,1980年9月出生,副教授。畢業於浙江大學信息學部光電信息工程學系顏色與影像科學實驗室,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生。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教育廳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參與國家科級支撐計畫及企業科技合作項目多項。目前在國內外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 收錄5篇,EI 收錄8 篇,國際學術會議3篇,申請發明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登記2項。
研究方向:顏色定量化描述,藝術品高保真跨媒體復現,機器視覺,多光譜技術。
陳梅,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獲博士學歷。1991年畢業於北京印刷學院印刷企業管理專業,從事印刷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研究二十多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主持並完成多個省部級、廳局級項目、校高教所等十餘項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或教材3部。發明專利1項。主要研究方向:印刷媒體技術與經營管理、企業信息化集成管理。
特聘教授
王強,國際知名媒體技術專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院長、教育部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印刷教學指導分會委員,國際G7認證專家、天津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大連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亞洲印刷大獎賽獨立評審專家、中華印製大獎賽評審專家,金光印藝大獎賽資深評審專家。完成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80餘篇,指導研究生80餘人,2011獲亞洲印刷終身成就獎。
主要研究方向:媒體信息可視化、媒體色彩高保真復現
機構設定
機構 | 姓名 | 辦公地點 | 聯繫電話 |
黨政辦 | 丁偉妃(主任) | 第十教研樓323室 | 86878505 |
盧錕 | 第十教研樓323室 | 86878505 | |
教學辦 | 郭雲清(主任) | 第十教研樓321室 | 86878506 |
酈劍英 | 第十教研樓321室 | 86878506 | |
學工辦 | 鄭建鋼(主任) | 第十教研樓306室 | 86878509 |
丁力杭 | 第十教研樓308室 | 86878508 | |
陳丹丹 | 第十教研樓309室 | 86878508 | |
劉昕 | 第十教研樓310室 | 86878508 | |
章江琴 | 第十教研樓306室 | 86878509 | |
實驗實訓中心 | 戴俊萍(主任) | 第十教研樓523室 | 86878512 |
翁振雷 | 第十教研樓523室 | 86878512 | |
田培娟 | 第十教研樓523室 | 86878512 | |
印刷與包裝系(研究所) | 余節約(主任) | 第十教研樓307室 | 86878511 |
劉彩鳳(所長) | 第十教研樓307室 | 86878511 | |
陳梅(副主任) | 第十教研樓307室 | 86878511 | |
黃愛賓(副主任) | 第十教研樓307室 | 86878511 | |
胡更生(副所長) | 第十教研樓303室 | 86878632 | |
新媒體傳播系(研究所) | 王松(主任) | 第十教研樓313室 | 86878630 |
鮑嫻(所長) | 第十教研樓309室 | 86878510 | |
數字媒體系(研究所) | 王毅剛(所長) | 第十教研樓327室 | 86878502 |
李仕(副主任) | 第十教研樓333室 | ||
藝術設計系(研究所) | 劉星(主任) | 第十教研樓503室 | 86878636 |
吳迪(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 | 第十教研樓507室 | 86878636 | |
葉丹(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 | 第十教研樓503室 | 86878636 | |
薛朝暉(副主任) | 第十教研樓315室 | 86878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