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又稱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陳列館.整個陳列館從外觀上看像座城樓,分為南、北坑兩部分,分別在萬松嶺隧道東出口的兩側。走進陳列館,透過玻璃製作的階梯和通道,往下三四米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宋御街。2003年12月,杭州市考古所開始對嚴官巷進行考古發掘。2004年6月,找到南宋皇城御道,專家建議申報“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4年7月,已投資3000多萬元的萬松嶺隧道建設工程停滯。一場御道隧道到底該誰讓路的爭論由此開始。2004年9月13日,杭州市最終確定,隧道建設用小高架方式保護遺址,並在遺址處建一個南宋遺址保護區。2005年4月17日,“嚴官巷南宋遺址”榮獲“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代:南宋
發掘單位: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發掘領隊:杜正賢
為配合浙江杭州市萬松嶺隧道東接線(嚴官巷段)的道路建設,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於2003年12月—2004年8月對嚴官巷的南北兩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總計1200餘平方米,發現了南宋時期的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蹟。嚴官巷位於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約400、北距南宋太廟遺址約100米,是一條長不過200、寬約5米的小巷。
遺址圖片
宋臨安城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封閉式的里坊布局轉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嚴官巷地處南宋臨安城遺址的核心地帶,與南宋皇城遺址、太廟遺址和三省六部遺址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發掘發現的遺蹟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僅種類多,而且保存較好,這在臨安城考古中極其罕見。特別是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遺蹟,從而確定了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而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及河道遺蹟的發現,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中採用河路並行體系布局的典型實例,也是南宋臨安城的最大特點,對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考古挖掘

御街隧道讓路

不管哪個城市,當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發生衝突時,總是難以兩全其美,嚴官巷的考古工作也毫不例外。
嚴官巷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是為了配合我市萬松嶺隧道東接線的道路建設而進行的。2004年7月,已經投資了3000多萬元的萬松嶺隧道建設工程由於御街的發現而被迫停滯,一場御街隧道到底該誰讓路的爭論由此開始。此時,萬松嶺隧道建設已近完工,無法改變隧道的出口,面對遺址保護和道路建設兩難的境地,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大決定:要不惜代價保護遺址。於是,各路專家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研討,考古挖掘、遺址保護、道路通暢,這三者如何完美結合呢?最後,專家們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對南宋御街遺址全部進行保護和展示,而道路則以小高架的形式建在影響較小的南宋河道之上。一場誰該讓路的爭論終於有了完美結局,而這一做法也成了這次考古新發現評比活動中專家們關注的熱點。不少專家認為,杭州市能在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發生矛盾時,作出如此選擇,應該是國內文物保護中的一個典範了。

中軸線

御街又叫“天街”,
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出土瓷器
是專供皇帝車駕通行,顯示的是封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杭州臨安城的御街南起南宋皇宮北門和寧門外,也就是現在的萬松嶺南側的鳳凰山腳路口,御街經過朝天門,也就是現在的鼓樓,往北到達現在的武林門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
在這條中軸線的兩側,則分布著許多南宋朝延的重要機構,如中樞機關——三省六部官署、南宋趙氏宗廟——太廟、五府等。在《武林舊事》等文獻的記載中,南宋臨安城御街的兩旁商肆林立,諸行面市樣樣齊全,繁華一時,“無一家不買賣者”。
儘管考古專家們一直都知道御街的重要性,但在歷次的考古挖掘中一直都沒有發現過御街的痕跡,在這次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南宋御街遺蹟,這在中國考古歷史上也屬首次,具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這條御街的發現從而確定了臨安城的中軸線,為研究南宋時期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杜正賢說,當年的御街是由都水監所屬街道司管轄,每逢皇帝通行御街,先由街道司會同東西八作司派兵卒二、三百人修整路面,排除積水,場面是非常壯觀的。那時候,南宋臨安城的東西向大路大都是以御街為中心,再向東西兩邊延伸並溝通臨安城諸城門,縱橫交錯的道路就構成了以御道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遺蹟遺物

嚴官巷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中,發現的遺蹟和遺物之多、價值之高,在本次入圍的22個項目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杜正賢說,在挖掘中,收穫非常豐富,光是各類瓷片就達到了500多片,其中很多都是非常少見的精品。
儘管這次考古挖掘的面積並不大,經過考古工作者們歷時9個月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南宋時期的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蹟。不僅種類多,而且保存較好,這在臨安城考古中也極為罕見的。有意思的是,南宋時期的窨井也露出了真容,與我們現代窨井不同的是,它是用石頭做的,呈正方形,邊長30厘米,窄平沿,中部下凹,共有五個下水孔,這窨井看上去又堅固,也不怕被盜。
因為江南潮濕的氣候,所以,在這次挖掘中,各類的遺物是以瓷器為主,其中不乏精品,比如有南宋官窯洗、南宋官窯爐殘片、龍泉窯瓷瓶等,這些器物在當時來說,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而是要帝王之家或是官宦人家才有資格使用的。

文獻現實

在諸多的文獻資料上,有關南宋御街的文獻記載不多,對南宋御街描述最為詳盡的一段文字是在《鹹淳臨安志》上,在卷二十一處寫道:“御街,自和寧門外至景靈宮前,為乘輿所經之路,歲久弗治。鹹淳七年安撫潛說友奉朝命修繕,內六部橋路口至太廟北,遇大禮別除治外,袤一萬三千五百尺有奇。舊輔以石,衡從為幅,三萬五千三百有奇,易期闕壞者凡二萬。蹕道坦平,走轂結軫,若流水行地上,經塗九軌,於是為稱。”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南宋修繕從和寧門北至太廟的御街的事。但是,本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南宋御街是由磚砌而成,這與文獻中“舊鋪以石,衡從為幅”的記載有些出入,所以,還有待商榷。杜正賢說,這一謎團想要打開還不容易,御道主道被現在的中山路所疊壓,考古發掘難以大範圍拓展,不過,也算是第一次將御街從文獻資料上變為現實,使市民們可以目睹千百年前的皇室韻味。
從目前的發掘情況看,御街主道的絕大部分是與現在的中山南路基本重疊的,現在御道主道已揭露部分寬約2米,中山南路寬8米,那么御道主道至少應該有10米寬,如果東側輔道也與發掘的西側輔道那樣寬度在5米以上,那么南宋御街至少寬20米,可見當時的御街規模非常之宏大。

唯一一個沒有被提問的項目

4月16日及17日上午,22個入圍的項目分別向專家進行陳述,每個項目的考古領隊走上講台,一邊播放幻燈片,一邊陳述申報的考古項目的相關情況,然而由專家們提出問題,由領隊現場答辯。各項目陳述的時間是按照考古項目的年代順序安排的,每人陳述20分鐘,杭州市的“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被安排在4月17日上午。
10時40分,當杜正賢走上講台時,在場人全都鼓起了熱烈的掌聲。原來,杜正賢是全國唯一一個被評上過四個考古新發現的領隊,在考古界早已是小有名氣了。短短二十分鐘,很難將一個巨大的考古項目說得很清楚,為此,市文物考古所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的陳述分六個部分,分別是地址位置、發掘經過、層次關係、主要成果、學術價值及保護與展示。剛一開始,杜正賢就用簡單的示意圖,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嚴官巷所處的位置。接著,一張張圖片把現場觀眾的心帶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南,在皇城根下感受南宋皇室的氣息,場下觀眾一個個神情專注,並不時地拍攝照片,專家們也飛快地用筆記著什麼。按規定每位領隊只能陳述20分鐘,但是由於現場專家及觀眾對南宋御街興趣十足,大家都要求杜正賢講得仔細一點,把每一件遺物慢慢展示,足足講了有半個小時。
最後的提問時間到了,出乎意料的是,現場極為安靜,沒有一位專家提出疑問,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啊。最後有一位專家說:“這個報告講得非常完整和仔細,我們想知道的,都已經陳述清楚了,所以,我們沒有任何問題要提。”
“嘩!”如雷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現場花絮

宵練
雖說杜正賢已經是身經百戰
出土文物
,不過,這一次他比以前更緊張,為啥?因為以前每次都是把考古材料往國家文物局一送,就等著結果出來就行了,這一次卻要讓他上台陳述,這使得整日就知道埋頭挖掘的他格外緊張啦。
聽隨同的小李說,杜老師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只有在考古現場裡,他才會顯得如魚得水而格外興奮,怎么乾都不覺得累,可真要讓他上台講話,也真是難為他了。為了熟悉現場環境,杜正賢他們還特地提前一天到北京,每天都躲在賓館裡苦練。配合幻燈片裡的講述詞練了一遍又一遍,同行的小李和小王就成了臨時聽眾。與杜正賢睡一個屋的小王說,在陳述報告的前一天,杜老師幾乎沒睡覺,練了一宿,凌晨五點多的時候,還把小王叫醒了,商量其中一個細節改一個說法,聽上去會不會更好一點。
改了13次
幻燈片的播放能給現場的專家最直觀的視覺感觀,考慮到現場的觀眾除了專家以外,還有很多媒體及文物愛好者,專門負責幻燈製作的小李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修改幻燈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6日傍晚,小李一邊讓杜老師練習,一邊根據杜老師的語速進行調整,非常認真,可能由於對著電腦時間太長了,再加上水土不服吧,小李突然衝進了洗手間嘔吐起來。這可把杜老師嚇了一跳,忙叫小李不要再修改了,可是執著的小李依然帶病修改,小小的幻燈片足足修改了13次才算滿意。
最有意思的是,因為從事考古工作一輩子的杜正賢是個標準的“電腦盲”,小李擔心杜老師到了台上,一下子找不到想找的頁面,於是就用紙一條一條地作下記錄,讓杜老師悄悄帶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細心之舉讓人感動。
場場爆滿
原來主辦方認為考古評比太專業,前來參會的人不會太多,所以選擇了北京蘭溪賓館的一個小型會場,大約能容納一百人左右。哪知,連續兩天,場場爆滿,主辦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添加椅子,小小的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
前來參會的人除了國家重量級的考古界專家外,還有各地市的考古專家,在京的各大媒體,以及數十位文物考古愛好者,可謂是濟濟一堂。會場外的管理人員說:“本來預備各大媒體是在17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的,不得不提前到16日開了,真是措手不及。”記者遇到《中國地理》雜誌的一位同行楊帆,她說,現在雜誌社非常重視國內文物考古這一塊,而且十大考古新發現每年只評一次,應該說是文物考古界的盛事,怎能不來聽聽呢。
不打電話
昨天吃午飯時,杜正賢突然漏了一句:“兩天沒給家人打電話了,他們一定很擔心。”
“為什麼不給家裡人打電話啊。”大家很奇怪。杜正賢輕輕地說:“我出發時和我愛人說,我這次評選過程是很緊張的,17日下午五點鐘前不要給我打電話,我有空了就會打過去的。這不,他們果真沒打一個電話過來。等一下結果出來了,我要趕緊給家裡打個電話了。”言語之間,透露著他對家裡的思念及對家人的歉疚。於是,同桌的人都責怪他,怎么不給家裡打電話啊,要知道人在外地,家裡人是最擔心的。
聽到大家責怪他,杜正賢拚命解釋,他怕和家裡人通電話,就會打擾他的思路,所以強忍著了。“看到了吧,我家老婆是最理解我的。”一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考古價值

南宋臨安城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封閉式的里坊布局轉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嚴官巷地處南宋臨安城遺址的核心地帶,與南宋皇城遺址、太廟遺址和三省六部遺址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發掘發現的遺蹟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僅種類多,而且保存較好,這在臨安城考古中極其罕見。特別是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遺蹟,從而確定了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而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及河道遺蹟的發現,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中採用河路並行體系布局的典型實例,也是南宋臨安城的最大特點,對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遺址保護調查

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曉,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作為目前國內外唯一被發掘出來的近千年前的御道,榮膺這一稱號。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取得這一榮譽的背後,還有著一段杭州市委、市政府小心翼翼“踩鋼絲”,不惜代價,在文物考古和城市建設之間構建和諧的故事。
發現輝煌的文物遺址
和很多地方一樣,在城市的日益繁榮中,杭州市近年也遭遇了交通瓶頸的制約。作為一個平均每天增加200多輛機動車的城市,“行路難”的呼聲越來越高。為緩解西湖周邊的交通壓力,杭州市政府決定開鑿萬松嶺隧道。
2003年3月,被稱為“西湖第二環線”咽喉的市重點工程萬松嶺隧道建設正式動工。這一隧道的東接線就在嚴官巷一帶,南宋時,嚴官巷一帶為南宋中央官署所在地,有三省六部、玉牒所、封椿所等。近年曾先後發現南宋太廟等重要遺址。
獲悉隧道建設訊息,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立即和施工單位取得聯繫,告知將對施工所涉及範圍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文物考古單位的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杭州市決定,在正式施工前要先進行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舊房開始拆除之時,就見縫插針,進行考古發掘,不錯過一絲機會。
2004年8月,輝煌奪目的文物遺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南宋御街、殿址遺蹟、南宋三省六部官署圍牆遺蹟、南宋晚期石砌儲水設施遺蹟、南宋河道遺蹟、南宋白馬廟遺址等。南宋御街製作考究,氣勢恢弘。出土大量精美的龍泉窯、越窯、官窯等窯口的青瓷器以及少量定窯白瓷,釉色晶瑩,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還有一件南宋龍泉窯青瓷碗傷痕累累,毫不起眼,實際上非常難得,是我國現今發現年代最早的補碗技術實例。這一發現,被眾多考古學家譽為“南宋臨安城考古的一次標誌性發現”,在中國城市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御道還是要隧道

遺址發現後引起轟動,市民紛紛趕去現場一睹千年御道真容。伴隨著考古發現的驚喜,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難題擺到了市委市政府面前:一邊是政府投下巨資的萬松嶺隧道已經基本完成,只待東接線鋪設完工,重點工程就可以順利竣工,緩解無數市民“行路難”。目前這一總投資約1.3億元的項目因考古已經停工,損失正在產生;一邊是重要文物亟須保護和展示,假如鋪設東接線道路,就會造成文物的損失。
要御道還是要隧道?文物保護和現實民生問題的解決,孰輕孰重,面臨兩難抉擇。圍繞這一問題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改變隧道東接線走向,將道路分成南北兩條,分別從遺址的南北兩側通過,繞過遺址區;二,減小路面寬度,繼續從遺址中間的嚴官巷通過。文物專家提出,第一種意見雖然可以保證南宋御街遺址的完整性,但嚴官巷一帶地下文物遺蹟眾多,規劃的南北兩條道路同樣可能“遭遇”地下文物遺蹟。而且新建兩條道路又需拆除民居,增加投資,影響隧道的順利通車;第二種意見較經濟,對遺址保護和展示影響也不大,但減窄路面會限制道路通行能力,政府花巨資建設隧道的“初衷”將大打折扣。
為了找到道路建設和文物保護的最佳結合點,市委書記王國平親自帶領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一次次到隧道建設和考古現場,研討解決辦法。王國平指出,這一遺址是見證杭州2225年建城史的為數不多的實物遺址之一,做好遺址的保護和展示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物保護效益最大化的唯一選擇,一定要處理好道路暢通、文物挖掘和遺址展示的關係,做到兩全其美。此時,工程已經停工半年多,尋求新的施工方案將意味著改變原定方案,延長工期,同時還將新增一筆不小的投資。但是杭州市的領導說,為了民族文化瑰寶的薪火相傳,花再大的代價也要調整。

兩全其美的“最佳方案”

歷史文脈要小心呵護,不斷延續,城市交通也要改善。解決這一問題,只能求諸科學,求諸文物考古人士的專業知識。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和建設單位緊急協調,詳細了解道路工程,特別是地下管道施工的有關情況和勘測設計部門配合,對文物遺蹟的範圍進行測定,同時對已經發現的所有遺蹟進行初步的整理和總結,在權衡利弊、反覆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最佳方案”。
根據考古發現,遺蹟現象較少的南宋河道和嚴官巷走向基本吻合。考古部門認為,隧道東接線可以將寬5米的嚴官巷作為主幹道,在通過文物遺址時採取小高架的形式,將主幹道建在南宋河道之上,這個方案既可使隧道東接線基本保證足夠的通行能力,同時將道路建設對地下文物遺蹟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杭州市政府組織專家進行多方論證,最終決定,採用文物部門的方案:南宋御街遺址展示坑分成南北兩個,隧道東接線部分路面以小高架形式從遺址上部向南北兩側延伸。人行道和機動車道分開,繞過遺址展示坑的另一邊。
目前,萬松嶺隧道東接線已順利通車,南宋御街遺址的保護和展示工作也正在緊張進行。據悉,南宋臨安城是中國封建社會城市由封閉式的里坊布局轉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如此大面積保護和展示南宋遺址在國內尚無先例,意義重大。杭州市不僅為這個文物遺址增加了很大一筆投資,還表示要繼續加大投入,將其打造成這個城市的“金名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