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描述
在滄州西15公里舊滄河路與滹沱河故道交匯處的杜林鎮,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原名登瀛橋,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體由三大拱兩小拱組成,兩小拱懸臥於三大拱連線處的拱肩上,兩個流線型的大橋墩支撐著橋身。橋長66米,橋面寬7.8米,每孔跨徑11.3米。中拱上頂兩側各有一龍頭石雕,探出橋體,張牙瞠目,若呼之欲出;左右兩大拱之上,各有一石雕獅子頭,暴目裂眥,神態兇猛;兩小拱的拱頂各有一搖頭探尾的神水獸;橋面石欄、石柱上是目不遐接的浮雕畫面和姿態各異的石猴、石獅等動物,精雕細鏤,栩栩如生。據長蘆鹽運使阮尚賓《新建登瀛橋記》和王蔭桐《重修登瀛橋記》載,杜林原名登瀛鎮,跨滹沱河兩岸,順河行北可抵京、津,由此往來之商賈行旅,摩肩接踵,自古雖有舟渡,但客貨往來十分不便。明萬曆年間善人劉尚有目擊行旅舟渡之艱,建議修建石橋,以行旅利鹽運。鹽運使阮尚賓、瀛州太守劉毓寬慨然捐助,在地方紳商和好善樂施人們捐資和幫助下,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銀2萬兩建成此橋,從此登瀛路履若坦途。清光緒年間,滹沱河水泛濫,衝陷橋兩端大小兩孔,不能通行。好義者多次想修復,無奈耗資巨大,工程艱巨,畏難而止。14年以後,鄉人王蔭桐矢志重修登瀛橋,並不辭勞苦,多方籌措修橋款,歷經6年修復完工,但王蔭桐也因此債台高築,隨僧道募捐化緣以還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