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彤[清朝詩人]

杜彤[清朝詩人]
杜彤[清朝詩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彤,字子丹,號仰茲。直隸天津人。清光緒時翰林院編修。官至新疆提學使並署布政使。善行楷,於時,翰林書皆館閣體,唯獨子丹能魏書,拔俗出眾。

基本信息

簡介

杜彤(1864年-1929年9月),字 子丹,又字 仰滋,晚清直隸天津楊柳青鎮人。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2甲14名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官至新疆提學使並署布政使。工書行楷。

1906年,新疆提學使杜彤令各道改塾學為兩等國小堂,並設立各類實業學堂、漢語學堂、識字學塾。

1905年清朝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堂。1906年杜彤首任新疆提學使時說:“國家之命脈在多數之(小)學堂”,並說:“興學於新疆視內地艱難倍蓰”。 杜認為興辦學堂旨在:“一、求普不求高;二、學務用人,厚薪不兼差;三、循次漸進,不惑於各族人民難於見功之說”。

杜彤共育有七名子女:

杜彤與嫡夫人劉氏育有三女一子:杜聯澄(三姐)、杜聯溎,字涵若(四姐)、杜聯凱,字振武(子)以及杜聯喆(幼妹)。 杜彤與郝氏又育有一子:杜聯齊,又名杜穎陶。 杜彤與趙氏再育有一子一女:杜聯棨(子),杜聯沅(女)。古箋集大成者當為明崇禎年間的《十竹箋譜》和《蘿軒變古箋》都是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冊的,可謂雅趣高絕,專供士大夫“清玩”的。現代的則有魯迅和鄭振鐸先生精心印製的《北平箋譜》。

記載

古代的文人學士,有的以為市井俗品承載其文翰,如蠅污白璧,有傷其雅潔之美,乃自製箋紙,以標榜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楊柳青,所用信箋皆由愛竹齋畫店用梅紅紙刷印,名家畫梅。也有在箋紙上印以漢瓦周壺或銘文者,古香古色。還有以各種色彩,或雕版印製成山水花鳥等圖樣,故統稱之為“彩箋”、“花箋”、“錦箋”等美名。若將彩印箋紙輯成圖冊,則稱其為“箋譜”。如《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等等。按:箋字《說文解字》謂:“箋,表識書也。從竹。”古代箋是作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斷以已意,使大眾可以讀懂其文。如漢"鄭玄注釋的《詩經》稱作“鄭箋”,並非專指箋紙。南朝陳徐陵《玉台新詠集序》:“三台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唐白居易《長慶集·霓裳羽衣歌》:“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今溫州謂學字之竹紙曰花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