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事跡
李賢斌於2004年底到《海峽都市報》閩南分社當記者。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李賢斌始終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嚴於律己,以工作為事業,視新聞工作為人生追求。2008年,李賢斌是《海峽都市報》最早進入四川災區採訪的記者之一,還連續5年是泉州“兩會”報導的主力記者。
發現真善美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李賢斌和同事一起奔赴四川災區一線採訪,精誠合作,有效運作,深入重災區,采寫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新聞。比如他采寫的新聞《拎28萬現金 徒步進災區濟災民》,是從災區挖掘出的鮮活新聞。這個叫賴金土的福建商人是全國千千萬萬志願者中特立獨行的一人,賴金土的行動感召了千千萬萬的讀者,這篇新聞也因此成為影響廣泛的全國獨家,全國80多家知名網站、數十家報紙轉載,這篇新聞也因此榮獲第十五屆(2008)福建新聞獎二等獎。賴金土也因此還被評為“2008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做一名有正義感的記者
做新聞,是一個傳播信息、引導大眾的過程,既要挖掘出社會上真善美的事物,也要敢於抨擊和鞭笞社會上那些假惡醜的現象。2006年7月底,李賢斌接到一條線索,反映有“中國最美海岸”之稱的惠安崇武半月灣沙灘海景遭遇別墅侵蝕,半月灣幾成富人區海灘,當地百姓對此深惡痛絕。據說,這片別墅群的開發商背景很深,且有當地政府作為“堅強後盾”,在百姓的一片討伐聲中,開發步伐反而越來越快。作為一家省級媒體,這樣的新聞敢不敢做?選取什麼角度下手?李賢斌經過一番詳細的背景調查,獲悉這個樓盤在沙灘規劃上做了手腳,在規劃許可範圍外私自增加了一些違規項目,他從這裡打開缺口,選題和角度得到了編輯的認可,最後調查性深度報導《半月灣沙灘美景難再》及時推出,報導受到時任惠安縣長李轉生的重視,縣裡召開協調會,並嚴查樓盤開發違規現象,責令其停工整改。類似這樣反映百姓呼聲和要求的揭露性報導,他每年都會有幾篇見報。
創新才能制勝
在《海峽都市報》閩南分社,李賢斌做過許多較成功、有影響力的策劃,像《溫陵新孝典》、《晉江商人賴金土》等等。這些新聞,或角度獨特,或寫作方式獨樹一幟,從而在同題競爭中超過同城媒體,在獨家報導中作出新聞。《溫陵新孝典》系列報導是2007年度《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最具影響力的重大新聞策劃,他是這個系列的執行記者。該系列以“古二十四孝”為藍本,包裝成現代版的泉州新二十四孝,把“孝”這一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做出新意,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感人至深,特別是高潮即收尾部分的電視頒獎,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獲得了2007年度全國晚報都市報好新聞一等獎。
有感染力的新聞才吸引人
真情類新聞怎么做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件傷腦筋的事。做不好,這類新聞就容易變成虛情假意,難以吸引讀者。如每年的清明節期間,各大報章都要推出清明(紀念、祭奠)之類的專欄、專題報導,做久了容易使讀者出現閱讀疲勞。而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做新聞,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清明期間,《海峽都市報》推出系列報導《不忍揮別的背影》,紀念那些遠在天堂的逝者。這個系列,李賢斌負責採訪開篇,故事主人公是汶川地震中失去妻子和一個女兒的安溪人蘇文圖,他是個十分不幸的人,地震中不僅失去妻女和財產,小女兒也被壓成植物人。此前,國內多家媒體都以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詳盡報導,李賢斌從“清明紀念”這個角度,除了常規的回訪報導外,還以父親口吻寫了一篇富有感染力的祭文《孩子,來生還做爸爸的女兒》,整個版面的祭奠氛圍一下子立體起來。這個系列報導,李賢斌參與了其中的多篇采寫,取勝之處就在於一篇篇富有感染力的祭文,以及細緻的情節刻畫。
榮譽
2008年,榮獲由福建省委、省政府頒發的“全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榮獲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旗下中國新聞出版報主辦評選的“首屆中國陽光記者”榮譽稱號。
2008年,新聞作品《登報徵婚,孫兒給爺找老伴》榮獲福建省第八屆五四新聞獎三等獎。
2009年,新聞作品《拎28萬現金 徒步進災區濟災民》榮獲第十五屆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2011年,新聞作品《男嬰之死:廈門市第一醫院有三大過失》榮獲福建新聞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