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誠明(生卒年不詳) 字涵蓋,號思伯,又號泰雲。明德州(今德城區抬頭寺鄉文莊村)人。明萬曆甲午(1594)科舉人。博覽群書,以至天文地理、戰陣推步、數術之學,無不通曉,皆有獨解。與世俗所守師說不同。特別是對經書的疏證辨偽、音韻的考證訓詁、典籍的校勘輯佚等,都有較深的造詣。名傾海內,聲振齊魯。其為人“內行純備,孝友過人,百金可揮,冰心鐵骨,一介不取”;“人有小善,則稱揚讚不絕口;遇人惡,則百計彌縫之不使露”;“登賢書四十年未嘗一字,乾州府(在四川境內)長吏莫不愛敬之”。老年,隱豹於平原。公車敝而志氣常新,精神愈旺,潛心於經學研究,著眼於道經致用。以歷史的眼光治學術,反對“明人講學襲‘語錄’之糟粕,不以六經為根柢,束書而從事於游談”的學風,認為“學者需先窮經,經術所以破世”。由於他的學風所致,影響深遠。
生平
李誠明雖出身於官宦之家,卻不求仕進。天啟間,閣輔朱延禧薦為中書舍人,不就;魏忠賢遣人以厚幣聘之,託疾固辭不赴。“十上公車數奇,未得一第,抗志不仕”,以讀書終其身。年逾五旬,飄蕭白髮,映青衫而有餘輝,獨居東村別墅,建一亭,椽、楹、瓦、甓俱方,上懸方額,名曰“矩亭”。朝夕種樹、養花、觴詠其中,年六十多歲卒於鄉。學者稱為“泰雲先生”。清順治七年(1650)九月,崇祀德州鄉賢祠。著有《翾翾草》、《廣川人文初搜》,但均未刊行。
李誠明詩文典雅,其“詩古文詞則李白、韓愈,四六直通徐庚”。其文多寫古蹟景物、日常瑣事。文筆清新,時雜詼諧。特色是:注重音調,講究詞藻,是明後期德州文壇上很有特色的一位作家。如其代表作《德州中秋節》,文章描繪了八月十五德州人賞月的風俗,卻沒寫節日的熱鬧非凡,而是通過游城賞月的六類人,概括了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人生態度,活畫生活當中各類人物的內心實質及深刻形象,以至於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再就是他通過德州人賞月表達了文學創作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人性,使人們感受到人性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是人性的一種體現;人性還存在於每一個時代,每個時代的人身上都跳動著人性。正因為如此,李誠明的這篇散文經歷了幾百年後,仍能在人們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清初學者顧炎武、張慶潔,就非常推崇李誠明,顧、張來德時,即到泰雲先生墓前拜奠,並分別寫下《過矩亭拜李先生墓下》和《見可園懷古》的詩歌,對泰雲先生的高風亮節,給以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