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蘭丁(1923—2007),又名李藍丁,原名:李一冰,女。浙江海寧人。1923年10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郭店鎮。從小隨父母生活在上海,就讀於上海私立同德高級助產學校,1941年12月畢業後參加了新四軍,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
任新四軍第6師衛生訓練隊一班副班長兼教員,新四軍第六師十八旅看護班長、軍醫、營衛生所所長,新四軍一師十八旅兼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衛生部醫務所所長、流動醫院長兼急救所所長;團休養所醫務員室長、淮北軍區兼華中第九縱隊衛生部休養所所長華東第二縱隊團衛生隊隊長。蘇中軍區後方醫院醫療隊隊長、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醫院醫療隊隊長、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參加了車橋戰鬥和漣水、萊蕪、孟良崮等戰役。1944年在淮北汪洋湖轉移傷員,船漏下沉,帶頭跳入水中推船救出傷員。1945年高郵戰鬥後,率領百餘名傷病員在綠盪湖一帶被日軍包圍。她把傷病員和醫務人員分散隱蔽在蘆葦叢中,每天搖著小船去聯繫治療。同年出席蘇中軍區英模代表大會,被評為三等模範醫務工作者。1946年部隊撤離淮北解放區時,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把五百餘名傷病員安全轉移到魯南地區。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率醫療隊四晝夜轉移傷病員四千餘名。1948年出席第二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0月1日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1950年榮獲華東軍區一級英雄模範獎章。同年,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1950年9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擔任手術大隊長,在近8個月的時間內作了1200多次手術,圓滿完成救治傷員的任務,榮立二等功。1951年到軍醫大學學習,以優秀成績從本科畢業。之後擔任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軍醫、住院部總醫師、醫務處主任、總參謀部第二門診部主任,解放軍總醫院二部副主任、醫務部副主任、顧問等職。多次被評為模範醫務工作者。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執行委員和第四、五屆常務委員。是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戰爭時期,先後榮立大功2次、小功3次,6次獲嘉獎。1955年被軍醫少校軍銜,榮獲獨立自由獎章、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受到毛主席的多次親切接見,譽她為"中國的南丁格爾"。為黨和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奉獻了一生。
2007年12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李蘭丁的丈夫苑化冰是1955年大校。
人物事跡
戰鬥在綠盪湖上:1945年初,新四軍第十八旅在三垛公路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一舉殲滅了二個偽軍團和一部分日軍。旅醫療所一百多名傷員突圍沒有成功,被迫撤退到綠盪湖上,時任醫療所所長的李蘭丁,與敵人展開了一場英勇的鬥爭。綠盪湖中,荒涼無際、不見人煙,大家的吃、住都成問題。李蘭丁設法找到了地方黨,把輕傷員和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化裝成老百姓,分散到附近農村去,做民眾的工作;剩下的五、六十個重傷員,都分散在綠盪湖的漁船上,一面治傷,一面在水上與敵鬥爭。由於敵人的欺騙性宣傳,湖上的民眾對醫療隊不是十分了解,存在疑慮思想。李蘭丁見一位老太太咳嗽病重,熱心地義務為她治好了病,老太太一家很感激,李蘭丁趁機給他們宣傳新四軍的政策,漸漸地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很快,李蘭丁組織把傷員分散安排到漁民的船上,有了廣大民眾的保護,儘管敵人四處搜查,終是無功而返。每天,李蘭丁帶著醫務人員,劃著名小船,到各個漁民家去給傷員治療,同時還給老百姓治病,幫他們修船、捕魚等,老百姓對醫療隊也同親人一般。後來,敵人封鎖了湖岸,斷絕了與村子的聯繫,更艱苦的生活開始,沒有糧食,他們以魚蝦充飢;沒有油鹽和燒柴,他們只好生吃。李蘭丁每天為大家的吃飯而奔忙,她自己卻常常餓得幾乎昏了過去。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李蘭丁多次化裝上岸,尋訪部隊,後在地方黨的幫助下,醫療隊終於同部隊勝利會合。
第三野戰軍政協代表李藍丁訪問記
汪溪
記者會見了一位端莊瘦俏年青的江南女兒——她的敘談,引我回憶到長江沿岸抗日游擊戰爭的艱苦歲月:她以一個普通醫務人員,在敵後率領傷員,經歷了五年艱險困苦的與敵周鏇;她又引我回憶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千山萬水的戰場上,那時,她擔任著野戰醫院的醫療隊長;八年來,她隨人民解放軍轉戰黃河長江之間,做傷兵敬愛的姊妹和保護者。堅毅、果敢、忠心耿耿捨身為傷兵服務,她為前線的醫務人員樹起了光輝的大旗。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女醫務人員李藍丁,代表著人民解放軍千萬個醫務工作者的第三野戰軍政協代表之一。
兩眼閃爍著興奮喜悅,她以堅毅的語調說:“在新的中國,科學技術人員才真正被重視,因此,政協也有我們的席位;人民政協包括了各革命階層和各界的代表,認真地商討建國大計”。
一九四二年,李藍丁是一個團休養所的衛生員。長江邊和運河線上正展開了游擊戰爭,日寇向這裡進行殘酷的清鄉掃蕩,她便經常帶領著十數傷員,白天夜晚,在湖泊山林村莊間轉來轉去,一面與敵周鏇,一面進行醫療看護工作。她要掌握敵情決定對策,她要替傷員煮飯燒茶,洗滌膿血浸透的衣帶;他們時常被敵人緊緊追蹤,機智地躲藏在麥田水葦里,有時她也背著高及下額的藥箱向墳堆草垛中奔竄。這時,她只是一個初離家庭學校的十八歲新兵。艱苦的鬥爭,使她學會了:對同志是忠誠,對敵人要機警。
“有一次,是一九四三年初,我們在淮寶地區鄭家渡附近,遇見了緊急情況,我幫傷兵迅速地分路散開了,為了押護藥箱,我必須從最危險的水路上脫走,船能否衝出到大河口是毫無把握的。船行到河心,敵人槍聲更逼近了,與我們同行的通訊員開始動搖,要叫船靠岸以便逃走。我當時想,藥品是我們的武器,絕不能丟,看看穩定通訊員情緒又無希望,這時我急中生智,從藥箱的座位上跳下,奪了通訊員的一個手榴彈—我說:不準靠岸,還得幫搖船,不然就同藥箱同歸於盡!手榴彈幫我制服了動搖者,我們終於勝利地逃脫了敵人的追蹤。”從此,她又懂得了運用武器,不讓手榴彈片刻離身。
一九四四年冬,她率領幾隻傷兵船渡河,前面一隻船突然漏了,水已漫進,眼看就要沉沒,傷員發出救命的叫喊:她在大家手忙腳亂中,毅然跳下沒胸的冰水,旁人跟著跳下去,才把傷員們拯救上岸。“傷員是活的革命財產,我不能在任何情況下眼看他們遭厄難而不去搶救,這是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她這樣說明這次英勇行動。
積年累月的辛勞,擔負著超出她體力的重勞動,她在三年後吐血了,每晚發高燒,但戰勝敵人的信念逼著她不能休息,她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身體,依然堅持著工作。“我不相信我自己患了肺病,”她今天還這樣對我說。
抗日戰爭勝利了,蔣匪軍向解放區瘋狂進攻,李藍丁又挺起帶病之身,投進了解放戰爭的火線搶救工作。她做了前方野戰醫院一個一二百左右工作人員的醫療隊隊長。她一面隨大軍大踏步地前進後退,一面在縱橫千萬里的戰場上設立傷兵轉運站。她常是隨在戰鬥部隊之後,以一小時十數里的速度,徒步奔跑在公路、平原或山野里,連續十餘小時而不敢停息,完全象一個戰士一樣地寸步不離行列。戰鬥部隊展開作戰,她的傷兵轉運站也擺開了。“把山溝變成樹林!”醫療隊便以戰鬥的姿態,在沙灘上,在山角下,隨地搭起收容傷兵的篷帳,只需一天一夜,便在平地升起了可容一千付擔架的無數篷帳。隊長的任務便是布置指揮傷兵到達後一系列工作:洗擦手腳、餵開水、包紮、行手術、餵藥、餵飯、換擔架,向前轉送!他們經常在一小時內,搶救醫療百餘傷兵(包括百分之五的人施行緊急手術)。她說:“我們必須同敵人爭取時間,更要同細菌爭取時間。”象指揮部隊一樣,他們用旗號、標記,指揮著各種工作的進程,在緊張的戰場附近,堅持著執行搶救傷員必須的醫務紀律。戰役結束,醫療隊隨部隊之後作緊急轉移時,她必須跑遍周遭十數里的村莊,為傷兵動員擔架車馬,沒有辦法時,便帶領工作人員自抬擔架。不管情況怎樣緊迫,敵人追擊如何逼近,她的命令永遠是:“向前,只許前進,不準後退!”她欣慰地告訴我說:她的醫療隊,從來沒有丟棄過一個傷兵。
一九四六年秋,我軍主動撤出淮北,李藍丁的醫療隊經歷了一次最艱苦的轉移。她率領著五百多傷員,在部隊撤走的公路上行進,遭受敵機六小時猖狂的掃射轟炸,而沒有一個傷亡;常是一個月輾轉行進中沒有糧食,她和工作夥伴勒緊腰帶,節下糧食給傷兵和擔架員吃,夜晚,她被高燒和工作任務擾得澈夜不寐,天明,她又支撐起來,在濘泥的雨水中前進。一次,她抬著擔架涉過水深沒腰的小河轉上高及數尺的深溝,她走在擔架的後端,早已是精疲力盡,冷不防過溝時擔架壓力過重,她但覺胸部劇烈的刺痛,嘴裡已喊不出聲,她咬緊牙關,跨過了深溝,才發覺是左胸第二條肋骨折斷了。她完全忘懷了身體的病傷,又繼續著參加南下出擊和孟良崗戰役,完成著同樣艱苦的每個任務。
這就是她自稱為“平凡”的英勇事跡。在斷續的回憶中,她屢次地說:“共產黨教養了我忠於人民的事業,所以我才在任何時候,都能挺身前進,以此感到無比的快慰。”
談到新中國建國事業,她念念不忘醫務工作。首先提出:“我們建國的共同綱領,給衛生工作的建設指出了方向,中國人民在衛生醫藥事業和提高科學知識、提高技能上,需要建樹的是太多了。目前我們必需面向廣大的工農民眾:要在每一工廠和農村,肅清落後迷信思想,開展科學的衛生醫藥工作,仍是一件很艱巨的工作。正同消滅封建主義殘餘一樣是長期的改革。”她眼睛裡再度放出熱情的光芒。
我們的南丁格爾將把她的旗幟插在新中國建設的道路上,千千萬萬的南丁格爾都要伴同她一齊前進。
(一九五零年)九、二十一於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