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0年在中山大學主修自然地理學專業,副修經濟地理學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獲學士學位;1993年獲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區域發展戰略與旅遊開發方向碩士學位;1998年獲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深圳大學旅遊科學研究所、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位教育
1986年9月考入中山大學,1990年7月在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修自然地理專業,副修經濟地理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0年9月免試推薦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7月獲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自然地理專業(區域發展戰略與旅遊開發方向)理學碩士學位。
199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7月獲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人文地理專業(旅遊地理方向)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3年碩士畢業後在深圳大學原中國文化與傳播系,從事旅遊文化專業教學工作。
1997年至今在傳播學院(原傳播系)從事傳播學、人文地理、文化產業等課程教學與研究。
2000年12月被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為副教授。
2004年9月開始擔任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4年6月入選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校級)。
2006年12月被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為教授。
教學與科研
所受教育跨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專業,實際教學和科研涉及傳播學、廣告學、人文地理學以及旅遊和文化產業研究。多年以旅遊資源開發與區域旅遊規劃、區域發展戰略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主題涉及文化研究和城市研究,新文化地理學、景觀的符號學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空間與集群,工業遺產和工業旅遊、城市和區域旅遊形象與傳播研究等。近期開設課程包括“傳播學”、 “文化產業研究”、“文化地理學”等本科和碩士研究生課程。
出國訪學參會
2001年2-5月由深圳大學部分資助,在英國中蘭開夏大學(Central Lancashire university)訪學。
2001年6-8月獲得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在德國科隆大學(Koeln university)研究訪學。
2000-2006年先後在韓國Soeal、德國Saarbrueken、英國Glasgow、澳大利亞Brisbane等地參加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國際學術會議並做會議發言或擔任小組會議主席。
科研項目情況
國際資助合作項目
2001年6-8月獲得並主持完成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的研究項目(資助號為A/01/05502,資助金額為DM11,400),在德國科隆大學(Cologne university)與D.Soyez教授開展合作研究,項目名稱為“德國魯爾區的工業遺產旅遊開發與區域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3-2005年獲得並主持完成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為40201013,資助金額為RMB120,000),項目名稱為“文化產業空間研究:新文化地理學與深圳、廣州的案例”。
深圳大學資助項目
1999年獲得並主持完成深圳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資助金額為RMB10,000),研究項目名稱為“旅遊景觀的符號-傳播研究”。
地方與社會委託項目
從1990年-2002年,參與涉及廣東清遠、江蘇海安、泰州、河北邯鄲、北京平谷、門頭溝、海南省、汕頭市、北京市、蘇州市、桂林市、深圳市、深圳寶安區、東莞市、長江三峽大壩、廣東焦嶺縣、豐順縣、平遠陰那山、福建龍巖上杭紫金山等多個省、市、區、縣以及風景區、人工旅遊景點、主題公園、礦山等項目的旅遊規劃、市場研究和形象推廣等政府和企業委託項目。
2003年9-12月參與完成深圳市工商局委託項目《深圳市廣告業發展規劃》(2004-2010年)。(總經費為35萬)
2005年5月-2006年12月主持完成深圳市寶安區旅遊局委託課題《深圳市寶安區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以及《深圳市寶安區酒店業發展調研報告》(總經費為RMB180,000)。
2005年6-8月申報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6-2010)》重點招標分課題,主持完成2個專項課題:《深圳傳統產業向文化產品製造業的轉型》、《深圳主題公園文化旅遊和相關創意產業的關聯促進策略研究》(總經費合計為1.3萬元)。
2006年12月-2007年2月參與深圳市旅遊局委託項目《深圳市旅遊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檔案、《深圳市桑拿按摩行業管理規定》及配套法規檔案的起草工作(項目總經費為27萬元)。
節目策劃
2003年9月作為重要參與者之一,與劉會遠、狄文達、周宇以及D. Soyez合作策劃並實地拍攝學術電視專題片《德國工業旅遊》,該片已於2006年9月26-28日在中央電視台第10頻道連續三次播出。並於2006年11月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學術論著發表
1992年到2006年共發表學術論著60多篇(部)。
1999年出版專著《旅遊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2005年該專著被評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2006年該專著又以《旅遊目的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為書名重印。
2002年發表在《世界地理研究》第3期(57-65頁)論文《逆工業化與工業遺產旅遊開發:德國魯爾區的實踐過程與開發模式》,在2006年獲得深圳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論文類叄等獎。
論著目錄
專著
1.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專著,22.8萬字),廣東旅遊出版社,1999年。(另於2006年以《旅遊目的地形象策劃:理論與實務》為書名再版ISBN 7-80653-059-2)期刊(報紙)論文
2. 保繼剛,李蕾蕾,旅遊區域研究方法,《地理譯報》,1992 年第1期:53-58頁
3. 陳傳康,許學工,李蕾蕾,俞孔堅,牟光蓉,產業園林研究案例,《觀光管理》(台灣),1992年12月號:93-119頁。
4. 李蕾蕾,邯鄲城市文化考察,《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23-27頁。
5. 陳傳康,李蕾蕾,潮汕美食文化與美食旅遊,《沿海新潮》(汕頭),1993年第3期:54-58頁。
6. 李蕾蕾,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元科學分析,《沿海新潮》(汕頭),1994年第4期:30-33頁。(入選《中國新世紀理論文獻》)。
7. 李蕾蕾,深圳旅遊景點的形象定位策略,《深圳商報》,1995.1.2.第十四版。
8. 李蕾蕾,旅遊點形象定位初探,《旅遊學刊》,1995年第3期:29-31 頁。
9. 李蕾蕾,論旅遊景觀的視覺形象及其對景點開發與經營管理的意義,《旅遊學刊》,1995 年第4期:16-20 頁。(另載於《沿海新潮》(汕頭),1995年第6期:62-65頁)
10. 李蕾蕾,從景觀生態學構建城市旅遊開發與規劃的操作模式,《地理研究》,1995年第3期:69-73頁。(另載於《人文地理》,1996年第2期:8-11頁)。
11. 陳傳康,李蕾蕾,風景旅遊區與景點的旅遊形象策劃,《沿海新潮》(汕頭),1996 年第6期:81-83頁。
12. 陳傳康,馮若梅,李蕾蕾,康體休閒已經注意到了”第四醫學”,《自我保健》(上海),1996年,第4期:16-17頁。
13. 陳傳康,馮若梅,李蕾蕾,第四醫學與康體休閒、康復養生的旅遊開發,《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7年第2期:57-59頁。
14. 李蕾蕾,城市旅遊形象設計探討,《旅遊學刊》,No.1,1998年:47-49頁。(另載於《廣東旅遊》,1997年第11期:20-21頁)。
15. 李蕾蕾,介紹西方旅遊規劃的一種新趨勢,《人文地理》,1998年第1期:63-64,70頁。
16. 李蕾蕾,從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思想的演變探討一種新的規劃觀念,《城市規劃彙刊》,1999年第2期:61-64頁。
17. 李蕾蕾,人-人感知系統:旅遊形象設計新領域,《人文地理》,1999年第4期:10-14頁。
18.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的傳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87-93頁。(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
19.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深圳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95-100頁。(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收錄,2000年第5期:81-82頁)
20. 李蕾蕾,論套用型專業專業“乾”字型知識結構的建立與培養,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15-17頁。(另載於《深大通訊》(內部刊物),2000年6月第2期:16-17頁)
21. 李蕾蕾,英國蘭開夏大學教育觀察,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114-116頁。(另載於《深大通訊》(內部刊物),2001年Vol.54,No.4:19-21頁)
22.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的空間認知過程與規律,《地理科學》,Vol.20,2000年第6期: 561-568,(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收錄)
23. 李蕾蕾,逆工業化與工業遺產旅遊開發:德國魯爾區的實踐過程與開發模式,《世界地理研究》,Vol.11,2002年第3期: 57-65頁(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70-78頁。2006年獲得深圳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論文類叄等獎)
24. 李蕾蕾,深圳的海濱旅遊開發與形象建構,《特區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5期:24-27頁。
25.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口號的公眾徵集:誤區與思考,《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4期,43-47頁。
26. 李蕾蕾& D.Soyez,中國工業旅遊發展評析:從西方的視角看中國,《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20-25頁。
27. 李蕾蕾,工業旅遊與珠海旅遊開發戰略,《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年第2期:72-75頁。
28. 李蕾蕾,從新文化地理學建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架構,《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125-134頁。
29. 李蕾蕾,旅遊目的地形象口號:公眾徵集的誤區與糾偏機制,《中國旅遊報》,2004年3月19日第6版。
30. 李蕾蕾,海濱旅遊空間的符號學與文化研究,《城市規劃彙刊》,2004年第2期:58-61頁。
31.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一),《現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6期:23-26頁。
32.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二)——世界文化遺產弗爾克林根煉鐵廠,《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期:10-16頁。
33.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三)——Zolleverein(關稅同盟)煤礦及魯爾工業區煤矸石山,《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2期:4-8頁。
34.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四)——有著教堂般工業建築的措倫(Zollern II/ IV),《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3期:13-18頁。
35.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五)——德法邊界互相呼應的煤鋼遺址,《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4期:20-23頁。
36.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六)——一個戀著綠色的露天褐煤礦(RWE公司),《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6期:20-25頁。
37.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VII)——北杜伊斯堡舊鋼鐵廠景觀公園,《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7期:11-15頁。
38.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八)——因港而“興”的杜伊斯堡,《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8期:16-19頁。
39.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九)——“黃針”串起的工業旅遊路線,《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9期:15-21頁。
40.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彰顯汽車文化的“大眾汽車城”,《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0期:8-16頁
41.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一)——存儲著歷史與未來的漢堡水上“倉庫街”,《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1期:8-15頁。
42. 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十二)——慕尼黑:科學技術的博覽之都,《現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2期:67-72頁。
43. 李蕾蕾,王微,肖秀軾,航空廣告:實證、隱喻和目的地形象的建構,《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100-104頁。
44. 李蕾蕾,張曉東,胡靈玲,城市廣告業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為例,《地理學報》(ISSN 0375-5444; CN 11-1856/P),2005年第2期:257-265頁。
45. 李蕾蕾,當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學”知識譜系引論,《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77-83頁。
46. 何建平,李蕾蕾,深圳動漫產業的發展路徑及其本地-外部因素分析,《當代電影》,2005年第6期:113-117頁。(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影視藝術》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52-58頁)
47. 李蕾蕾、張晗、盧嘉傑、文俊、王璽瑞,旅遊表演的文化產業生產模式:以深圳華僑城主題公園為例,《旅遊科學》,2005年第12期:44-51頁。
48. 何俊濤、劉會遠、李蕾蕾,德國工業旅遊面面觀(外一則)——原東德Lausitz褐煤礦與西德RWE褐煤礦的差距,《現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84-88頁。
收錄在書籍出版物上的著述
49. 李蕾蕾,邯鄲城市文化考察報告,《邯鄲文化發展戰略研究》編委會編,《邯鄲文化發展戰略研究》,測繪出版社,1994年:128-143頁。ISBN 7-5030-0770-2/ G127.223-53。
50. 李蕾蕾,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元科學分析,,中國旅遊協會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編,《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14-18頁。ISBN 7-214-01643-5/G.433。
51. 李蕾蕾,旅遊點形象定位初探,深圳大學中國文化與傳播系主編,《文化與傳播》(第3輯),海天出版社,1995年:118-124頁。
52. 李蕾蕾,陳傳康先生的學術風範與人格魅力,王恩涌、王子賢、蔡運龍、牟光蓉主編,《陳傳康教授紀念文集》,西安、北京、廣州、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14-124頁。ISBN 7-5062-2638-3/G.43。
53. 李蕾蕾,旅遊地形象的傳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257-267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4. 李蕾蕾,傳播學在旅遊研究領域中的套用,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8-100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5.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深圳大學傳播系編,吳予敏執行主編,《多維視界:傳播與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408-416頁。ISBN 7-301-05247-2/G.0684。
56. 李蕾蕾作為項目參與者,有關著述發表在保繼剛等著,《旅遊規劃案例》(第六章東莞市旅遊規劃,第七章 桂林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第八章 蘇州市旅遊總體規劃),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3年:142-319頁。ISBN 7-80653-404-0/F.72。
57. 李蕾蕾,深圳傳統優勢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研究,彭立勛主編,《城市文化產業與發展模式創新》(2006年深圳文化藍皮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3月:77-90頁。ISBN 7-5004-5444-9。
58. 吳予敏,李蕾蕾,謝曉霞,深圳市廣告業政策法規與監管分析報告,彭曙曦、吳予敏主編,《深圳廣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78-104頁。ISBN 7-80230-257-9/F. 052。
59. 李蕾蕾,張曉東,胡靈玲,城市廣告業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為例,彭曙曦、吳予敏主編,《深圳廣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116-131頁。ISBN 7-80230-257-9/F. 052。
60.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 保繼剛、徐紅罡、Alan Lew 主編,《社區旅遊與邊境旅遊》,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年:408-429頁。
會議演示、摘要或全文論文
61. LI Leilei,Tourists in the New Age AN D its Significance to Destination Planning AN D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Volume 1),edited by Vincent C.S.Heung,John Ap &Kevin K.F.Wong,1999: pp151-156.
62. 李蕾蕾,信息、傳播與旅遊開發,’99上海傳播學國際研討會之提交論文並演示發言,1999年10月28-30日,上海。
63. 李蕾蕾,跨文化傳播及其對旅遊目的地地方文化認同的影響,’99深圳跨文化交際學國際討論會之提交論文並演示發言,1999年11月22-23日,深圳。
64. LI leilei,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spatial rul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29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Congress in Seoul,Korea,2000,August 14-18,.
65.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tate AN D challenge,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Industrietourismus: Chancen und Risiken fuer da industriekulturelle Erbe”,Saarbrueken,May 24-26,2001
66.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ent tourism AN D destination management. Yichang,China,2003/11/27-30
67. 李蕾蕾,德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模式與實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會議論文與PPT演示,中國科協等主辦, 2004年8月28-30日遼寧阜新。
68.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GU Commission on tourism,leisure AN D global change pre-congress symposium,Brisbane,QueenslAN D,Australia,30th June-1st July 2006.
69.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Union IGU2006 Brisbane conference AN D joint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ustralian Geographers AN D the New ZealAN D Geographical Society,Regional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a view from the Antipodes,3-7 July 2006.
70. 李蕾蕾,文化產業對城市發展和城市空間的影響,發表於21世紀中國文化產業論壇第四屆年會——鄭州論壇論文集《文化產業與城市文化發展》,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光明日報社,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2006年7月28-29日,鄭州。
71. 會議論文:李蕾蕾,城市發展理論與深圳建設國際旅遊城市路徑思考, “全球化視野下國際旅遊城市建設” 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並做會議演示發言,深圳市人民政府,廣東省旅遊局主辦等主辦,2006年10月25-27日,深圳。
研究報告
72. LI Leilei,Industrial tourism AN D regional impact: case studies from the Ruhr region in Germany,Research Report to DAAD on stay in Germany at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Cologne,May 22- August 14,2001
73. 李蕾蕾,竇亞南,《深圳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的轉型研究》,〈深圳文化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分項專題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10月。
74. 李蕾蕾、張晗、盧嘉傑、文俊,《深圳主題公園文化旅遊和相關創意產業的關聯促進策略研究:以華僑城旅遊演藝產業為例》,〈深圳文化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分項專題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10月。
75. 李蕾蕾,《文化產業空間研究:新文化地理學與深圳、廣州的案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題報告,提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06年3月。
76. 李蕾蕾,葛岩,馬春暉,李新立,竇亞南,任開礙,《深圳寶安區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研究報告),提交深圳市寶安區旅遊局,2005年10月。
77. 李蕾蕾,張晗,李新立,馬春暉,《深圳市寶安區酒店業發展調研報告》,提交深圳市寶安區旅遊局,2006年12月
盤點歷屆國奧足球隊人員名單
中國男足國奧隊是中國足球男子U23國家隊,主要的任務是為了每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和亞運會。1988年,高豐文曾率領國奧隊參加第24屆奧運會足球預選賽,取得了進軍漢 城奧運會的資格,這是中國男子足球隊第一次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次進入奧運會的綠茵場。 | |||
楊晨[足球運動員] 于根偉 張玉寧 肇俊哲 陳剛 黎兵 謝暉 范志毅 郝海東 王鵬[足球運動員] 李金羽 魏群 舒暢 王大雷 吳曦 張遠[足球運動員] 王雲龍 安琦 王棟 申思 李鐵[足球運功員] 李彥 姚夏 孫剛 | 陶偉[足球運動員] 蔡慶輝 張琳芃 陳偉 徐弘 張恩華 吳承瑛 杜威[足球運動員] 張耀坤 王聖 胡兆軍 胡志軍 吳坪楓 趙宏略 劉越 江津 李毅[足球運動員] 李玉展 莊毅 楊君 沈嶸 姜波 曹明 孫繼海 | 徐亮 李偉峰 孫祥 孫吉 李明[足球運動員] 李蕾蕾 曹陽[足球運動員] 趙旭日 馮志剛[足球運動員] 閻嵩 陳東[足球運動員] 肖堅 朱琪 楊博宇 慕軍 曾繁欽 李虎 王選宏 宋博軒 呂文君 呂鵬 黃洪濤 黃勇[足球運動員] | 張寶峰 彭偉軍 隋東亮 張效瑞 張蓬生 矯喆 張然 余捷 翟飆 陸峰 譚恩德 高玉勇 于濤 閔勁 馬永康 劉俊威 周寧[足球運動員] 魏意民 孫建軍 李健[足球運動員] 張軍[足球運動員] 張健[足球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