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篙山

李篙山(?-1915),字子高,革命志士,山西代縣沙眾村人。清光緒年間秀才,後入山西大學西齋深造。他痛恨清政府的腐敗,立志參加革命。1915年在大同遇害。

李篙山,清光緒年間秀才,後入山西大學西齋深造。他痛恨清政府的腐敗,立志參加革命。光緒三十一年(1905) 冬經趙戴文介紹加入同盟會,投筆從戎,進入陸軍將升學校,畢業後任山西二標司務長。當時二標統帶夏學津剋扣軍餉、中飽私囊,官兵對他十分不滿。李篙山撰寫文章,揭露夏的罪惡,並在 《 晉陽日報 》 發表。不久山西掀起反夏、反丁的風潮。丁寶銼(山西巡撫)、夏學津被撤職,由閻錫山接任,為山西的辛亥起義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李篙山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被撤職,並遭通輯。經閻錫山、南桂馨、溫壽泉等同盟會員營救,化裝成警察往安徽任教,並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後,李篙山返回山西,與山西同盟會人士籌備起義。大家推薦李篙山到雁北募勇士,聯絡同志,襲取大同。陽曆八月二十九日,篙山同趙子喻及其胞弟李泰山去雁北。同年,太原起義後,清大同總兵王得勝向雁門關運送新武步槍200餘支,以加強戒備。忻代寧公團團長續桐溪得悉後,擬與篙山等在途中相機奪取。篙山先入山陰城,同警務所長打開監獄,放出犯人。當解送槍械的清兵在山陰岱嶽鎮棧房住宿後,李見清兵防禦鬆懈,便將當地老鄉和犯人集結在棧房外偽裝打架,誘清兵出現。篙山乘機率眾突入,奪走槍枝。接著帶兵搶占應州,整編隊伍準備光復雁北。不久大同總兵派哨官魏致祥率騎兵向應州突襲,篙山立足未穩,且新募之兵不善作戰,被清兵擊潰。李篙山、李泰山同時被捕,二人被押送大同遇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