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歌曲
黃河情(江蘇黃河學院校歌)。
迎著第一縷陽光,沸騰在校園廣場,我要舒展、我要成長,練好身體、長硬翅膀,年輕的生命激昂。帶著親人的期望,成才在黃河課堂,學好技藝、練就真功,全面發展、博聞多長,有真才實學最棒。
懷揣自己的理想,我們要奮發圖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目標明確、意氣飛揚,燦爛的夢想起航。雖然我們不扛槍,實際上都在戰場,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追求完美、向善向上,明天我們會更加輝煌。
教育論文
音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融入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中華民族素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表現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真象滿天的繁星一樣,數不勝數。如何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瑰寶,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是擺在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這是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但這不同於空洞的政治說教,也有別於生吞活剝式的灌輸,而是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用浩翰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如何在這浩翰的樂海中掬起閃爍愛國思想的浪花,並根據我國國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作品呢?須注意兩點: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藝術性俱佳;二是教師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內涵,並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容及藝術形象。
歌曲的旋律由五聲間階構成,有濃厚的中國民歌特色,古樸蒼勁,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壯的音樂氣質。節奏莊重、堅定、平穩,調式的交替運用使音樂既統一又富於變化。所有這些對培養學生用寬厚舒展的歌聲、悲壯激昂的情緒來表達蘇武的愛國主義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象這樣適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歷史歌曲外,還有大量的近現代創作歌曲、民歌以及器樂曲等。通過再現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從心靈深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不斷地感受、理解,從而達到陶冶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目的。
音樂教育的性質不同政治報告、哲學演講,它的教育形式是具體的,直接的,並能達到靈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悅,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愛國主義教育於音樂藝術的美感之中,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詩”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培養起最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使他們無論遇到如何惡劣的環境,也不動遙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將祖國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歷史與完美的藝術表現結合在一起的傑出作品。欣賞這首典雅優美的樂曲,就象給我們展現一幅山水畫卷,會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上東山、漁舟蕩漾、花影搖曳的迷人景色。同時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能夠極快地進入到“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感受到民族音樂的偉大,從而在同學們心靈深處播下愛我中華的種子。
不難看出,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音樂藝術本身的需要。在香港即將回歸,舉國上下準備迎接新世紀挑戰的時刻,充分利用音樂教學的素材,奏響愛國主義主旋律,這是賦予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宗旨。它既強調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又強調受教育者的素質結構;強調受教育者潛能素質的挖掘和後天的培養;強調受教育者共性素質和個性素質培養的統一;強調關鍵素質和輔助素質培養的統一;強調知識、能力、方法、思想品質等的統一;強調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培養的統一。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育本身是一種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是人的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人的高雅的審美情趣,最佳化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忽視音樂教育,必然導致人才素質的缺陷。因此音樂教育是實施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能促進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樂記》曰:“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苟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欣賞聲情並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高校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高校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淨化和升華的作用。音樂教育,能使高校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可以培養他們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他們分辨“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能力,使其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等方面逐漸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
可見,高校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音樂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給學生以精神影響與滋養,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德素質教育作用。
能促進大學生提高審美評價能力
音樂本身對大學生就是一種最富現實性的審美教育。音樂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它的內容和形式是由同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和與其有關的生活方式決定的,它表現的是人們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最直接的心理感受。
能促進大學生髮展智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教育具有益智功能,它的益智功能對發展人的知覺能力起到很大作用。聽覺、視覺、觸覺等知覺能力是智力的重要內容,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也最擅長培養人的聽覺能力。接受過音樂教育的人一般都具有較強的音準感、旋律感、調式感。音樂教育中的器樂學習對於發展人觸覺的靈敏性、分寸感、適度感有很大的幫助,並能以此來激活大腦神經。以彈鋼琴為例,需要十個手指和人體其他部位的協調配合來完成演奏動作。手指尖處有人體最敏感的神經末梢,彈奏鋼琴需要手指以極其敏捷的動作彈出各種急速變化的音調,並要適度地改變觸鍵的力度分寸與方式,以彈奏出音樂應有的音量、音質、音色。人的右手受大腦左半球支配,左手受大腦右半球支配,學習鋼琴左右手並用,因此左右腦都得到鍛鍊,使左右腦產生複雜的神經溝通,從而促進人智力的提高。音樂學習比其他學習更能發展思想集中能力,鋼琴是多聲部音樂,駕馭複雜的音樂織體更要求大腦注意力集中。長期的音樂學習,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在音樂學習中,大量的音樂演奏需要背譜,音樂學習中的這種記憶活動,對記憶力的發展和強化有很大益處。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在瞬間將音符轉化為音響,又及時暫忘前一音而投入後一音,使音符連續不斷的奏出,這種瞬間記憶對鍛鍊思維的靈敏性有很大的好處。另外樂譜由不同特徵的符號組成,管弦樂總譜更使人眼花繚亂,處於不斷運動的音樂織體使演奏者必須具備視覺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強化了人的視覺記憶能力。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視唱練耳則能提高人對音高、音值等因素的敏銳的聽覺記憶能力。
想像力是人類文明發展強有力的助推器,對人類的文明進步、發明創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想像是音樂審美體驗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是音樂的創作、表演還是欣賞各個環節無不滲入想像的因素。音樂藝術就是想像的藝術,音樂教育則起著開啟人類想像力之門的作用。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層次,當今世界的豐富多彩都是人類偉大創造力的結果。音樂教育所培植的記憶力、想像力也正是創造力的基礎,在音樂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都有創造力在發揮作用。作曲是一度創作,演唱和演奏是二度創作,音樂欣賞是三度創作。音樂藝術這種創造性活動,對人創造力的發展會起到很強的促進作用。
能促進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
綜上所述,充分說明了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如今,科學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呈現出需求高文化、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的特徵。尤其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互相滲透、交叉、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必須著眼未來,從整體上提高教育的質量,培養出既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與科學研究能力,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藝術修養的精英,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社會評價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立足本職崗位,樂於奉獻、不輟耕耘,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職業態度,以“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信奉原則,以“固守三尺講台,精育天下學子”為目標追求,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
年度人物
鑒於其在教育教學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和立足崗位的敬業精神,2013年12月被中國教育管理科學網等媒體推薦為“2013年度職業教育人物”提名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