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仙[三明市道德模範]

李玉仙[三明市道德模範]

一位樂於助人的共產黨員,29年如一日,先後為370多位老人盡過孝,給60位老人送過終。

物簡介人

李玉仙為老人梳頭 李玉仙為老人梳頭

李玉仙,中共黨員。1983年9月安砂鎮在整個永安市率先創建敬老院,李玉仙開始在安砂敬老院工作,至今29年。一年365天,她天天都呆在敬老院,以敬老院為家。為了老人,不計較個人報酬,38元的工資一拿就是十多年。29年如一日,先後為370多位老人盡過孝,給60位老人送過終。

永安市安砂敬老院院長李玉仙 永安市安砂敬老院院長李玉仙

所授榮譽

2008年7月,被中共永安市委授予永安市優秀共產黨員;

2008年9月,獲得三明市第六屆“十佳文明市民”;

2009年9月,獲得三明市道德模範;

2010年4月,被三明市人民政府授予2007-2009年度三明市勞動模範 ;

2010年10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國五保供養先進個人;

2011年3月,被海峽都市報社授予2010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2011年6月,被中共福建省委評為“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

人物事跡

28年,從一個青春美麗的姑娘到白髮斑斑的老年婦女,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燒水做飯,餵飯洗臉,侍候老人,簡單、機械、枯燥,日復一日,從無怨言,她把青春獻給了敬老院,她先後為370多位老人盡過孝,給60位老人送過終。她的事跡傳遍了十里八鄉。國家民政部授予她全國五保供養先進個人,海峽都市報社評她為2010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她,就是永安市安砂鎮敬老院炊事、護理、院長一身兼的李玉仙。

困難時刻:29歲“嫁”到敬老院

與敬老院的結緣,緣自於一場村民糾紛調解。26歲從永安青水三溪村嫁到安砂茶仔林村後,李玉仙出任了該村支部委員,負責村裡的調解工作。1983年,在調解一起村民住宅地基糾紛事件時,眼看雙方就要大動“干戈”,她卻不顧個人安危,不辭辛苦地“穿梭”在當事人中間,耐心地說服勸導,平息了這場無煙的“戰爭”。同年9月,永安市第一所鄉鎮敬老院在安砂落成,有著較強工作責任心的她,就被鎮領導轉“嫁”到了敬老院。剛到敬老院時,每月僅有38元工資,而這38元的工資一拿就是十多年。敬老院從創辦到1998年,敬老院老人的供養經費、口糧和柴火由鎮、村、社會承擔,全靠李玉仙去“要”,去鄉鎮企業化緣,村上要口糧。有時跑了一天,“要”不到一斤穀子。她只好把自家的口糧貼補進去,就是這樣,李玉仙仍然堅持了下來。

面對世俗的眼光,面對金錢的誘惑,李玉仙不是沒有猶豫過,尤其是幾年前丈夫從企業下崗後,她更是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但看到這些可憐無助的老人,她還是選擇了留下。

精心護理:給老人一個溫暖的家

“她每天都是這樣,6點鐘起床為我們做早飯,飯好了還要給不能自理的老人餵飯,然後整理被褥,打掃房間,送開水,晚上還要燒水給我們洗腳,直到深夜10點多才能睡覺。”一談起李玉仙,老人們像是在夸自己的女兒一樣,又愛又疼,感激之情盡寫在臉上。

冬天,她上半夜都是和衣而臥,總是當心老人半夜裡出事,為了怕老人把被子蹬掉受涼,她每晚都要去查房兩三次。1994年永安發生“5·2”洪災,當時地處低洼的敬老院被洪水淹沒了。淹沒的當晚,李玉仙感覺這場大雨下得有點不對勁,半夜三更,她叫醒了熟睡中的丈夫,一同將老人們一個個往自己家裡背,等老人們全部安全轉移後,洪水已將敬老院淹沒了。

資格最老的“院民”范庭開已經在院裡待了26年,他說:“院裡有精神失常的、有智力障礙的、也有肢體不全的,各種性格的人都有,但就沒有見過小李對他們發過什麼脾氣,住進來的老人啊,沒有一個想出去的。”

為了讓院裡老人不再寂寞,改變老人枯燥單調的生活,她自己動手在院子背後種起了蔬菜,讓丈夫和已經長大的兒女用板車幫忙揀柴、拉煤,節省開支,給老人們買了一台大彩電。可她自己住的房間,除了一張一米寬的床鋪和一台為老人縫補用的舊縫紉機外,卻連一台電器都沒有,生活還常常捉襟見肘。如今的敬老院,“院民”已從辦院當年的8人增加到現在的26人,先後住進來370多位老人。

親情感動:60位老人臨終無憾

“這么多年,我沒見李玉仙回家過過一個完整的春節,她總是把敬老院當成了自己的家。”安砂鎮民政辦主任、李玉仙的同村鄰居王貽根說,她每年除夕的第一頓飯,都是在敬老院與老人們吃的,完了之後才回家與孩子、丈夫團圓,沒有等新年的禮炮點響,又得從家裡踩腳踏車往6公里外的敬老院跑。過年過節,李玉仙基本上都在院裡過,老公常埋怨道:“你就一輩子呆在敬老院吧!”確實,敬老院離不開她。苦不怕,累不怕,就怕老人倒下。1987年4月,86歲的邱爵樂老人坐在院裡曬太陽,突然身體一歪從凳子上滑倒在地,李玉仙知道這是中風症狀,馬上把老人送到鎮醫院。醫生說,幸虧送得及時,再晚來幾分鐘病人就沒救了!“李玉仙與我們這些老人朝夕相處,把我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來照顧,感情實在是太深啦!每次老人去世時,她都痛心疾首。”1985年入院的肢殘老人劉金玉說,1995年,敬老院的黃妹仔去世了,臨終前,老人拉著李玉仙的手斷斷續續地說,李玉仙這樣陪著她,比親生女兒還親,她很知足了……老人是流著淚、臉上帶著微笑走的,李玉仙坐在老人身邊哭成了淚人。她給老人洗了最後一次澡,換上乾淨的衣服。為了張羅老人的後事,她四處奔波,選好墓地,買來棺木,按照當地風俗安葬了老人。“他們都是風燭殘年的老人,隨時會離我而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老人生前生活得好些,走時沒有遺憾,這樣我的心裡也好過些。”28年當中,李玉仙為60個老人養老送終,在生命最後一刻,讓老人感到親情及溫暖。

不求回報:願在敬老院幹上一輩子

李玉仙出生於一個貧窮家庭。4歲時離家被人抱養,9歲時又被人家200元價賣出,不到12歲的她,就飽經了人生的風雨滄桑。後來,已長大成人的她,用自己賺來的錢,將養父母買她的那200元錢還上。“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相依為命吧!”李玉仙說,生父母給了她生命,養父母給了她衣食,共產黨才真正培養她成長。在敬老院,她是大家公認的“好閨女”,但在家裡,她卻不是一位合格的妻子、母親。一年365天,她天天都呆在院裡,兩個孩子讀書教育,靠身殘體弱、行走不便的婆婆和下崗在家的丈夫。她何嘗不想做一個賢妻良母?她也曾經三次提出辭職,1989年,到村茶廠當書記的調令都下了,當時的敬老院還在一處有溫泉的地方,老人們聽說她要走,大家都哭道:“你不能走,你走了我們就到溫泉里去泡死。”第二次是1992年,孩子沒人管,她要求換個環境到居委會工作;第三次是1998年,想回家開間飯店。每次提出辭職,她都說“堅決不乾”,但想想孤苦伶仃的老人們,心又軟了一茬。在敬老院工作,平常人乾一天都會頭皮發麻,但李玉仙一乾就是28年。她說,“如果有需要,她願意在這裡幹上一輩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