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博士生導師]

男,1960年3月出生,山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姓名李煒
任教專業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

本人簡介

男,1960年3月出生,山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獲學士學位;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攻讀蘭州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業,獲碩士學位(導師黃伯榮教授);1985年至今,任教中山大學中文系,其間(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攻讀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導師唐鈺明教授)。
專長為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現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等。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給’字及其相關句式的研究”。

代表性著作

 《現代漢語介詞研究》

代表性論文

1.對“知識分子”一詞的反思,《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3期;
 2.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被動“給”及其相關問題——兼及“南方官話”的被動“給”,《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

簡介

女,漢族,1963年4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技術過程故障診斷與安全性專業委員,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機電類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甘肅省“555”人才。

介紹

十多年來,主持並參加多項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項目,其中主持研發的《小水電站智慧型故障診斷系統》2001年11月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研究的《過程控制中文監控軟體》和《PID溫度自整定調節器》於1999年分別獲省計算機辦計算機套用成果二等獎和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獎;主持開發的《埋地管道三層PE生產過程計算機監控系統》2003年10月通過甘肅省科技廳鑑定,填補國內空白;參加研究的《西部地區高等工科院校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1年12年獲國家教學成果貳等獎;主持研究的《計算機仿真技術在自動化專業系列課程中的套用》、《非控制類專業自動控制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分別於1997年和2003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壹等獎和叄等獎;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被EI、ISTP收錄5篇。主要從事自動化專業本科與研究生的教學及工業過程先進控制、動態系統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等方向研究工作。目前主要承擔國家教育部“春暉計畫”和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
李煒同志,漢族,1963年11月生,大學,現任自貢市自流井區區委書記。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和領導工作經驗,思路清楚,重點突出,特別是構建自流井中央商務區成效明顯,取得數量、質量、效益三個同步增長;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在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過程中體現了以身作則、敢於負責的工作作風和魄力;注重為民辦實事,社區建設成績突出,為全省社區建設示範區之一;牽頭實施的“光彩就業”工程,幫助5000餘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其他

1.李煒
女,漢族,1963年4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技術過程故障診斷與安全性專業委員,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高等學校機電類學科教學委員會委員,甘肅省“555”人才。
十多年來,主持並參加多項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項目,其中主持研發的《小水電站智慧型故障診斷系統》2001年11月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研究的《過程控制中文監控軟體》和《PID溫度自整定調節器》於1999年分別獲省計算機辦計算機套用成果二等獎和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獎;主持開發的《埋地管道三層PE生產過程計算機監控系統》2003年10月通過甘肅省科技廳鑑定,填補國內空白;參加研究的《西部地區高等工科院校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1年12年獲國家教學成果貳等獎;主持研究的《計算機仿真技術在自動化專業系列課程中的套用》、《非控制類專業自動控制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分別於1997年和2003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壹等獎和叄等獎;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被EI、ISTP收錄5篇。主要從事自動化專業本科與研究生的教學及工業過程先進控制、動態系統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等方向研究工作。目前主要承擔國家教育部“春暉計畫”和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
2.自貢市自流井區區委書記
漢族,1963年11月生,大學,現任自貢市自流井區區委書記。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和領導工作經驗,思路清楚,重點突出,特別是構建自流井中央商務區成效明顯,取得數量、質量、效益三個同步增長;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在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過程中體現了以身作則、敢於負責的工作作風和魄力;注重為民辦實事,社區建設成績突出,為全省社區建設示範區之一;牽頭實施的“光彩就業”工程,幫助5000餘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
3.中國古箏演奏家
當代著名中國古箏演奏家、作曲家。以“細膩”、“新穎”、“瀟灑”的現代浪漫派演奏風格著稱,是一位集古典南北派,現代創新派和流行音樂於一身的古箏全面專業人才。李煒曾在新加坡、香港、加拿大舉行多場古箏獨奏音樂會,並於2004年3月舉行廣東之旅古箏演奏簽名會;他出版了九十多輯古箏獨奏唱片;李煒被譽為“柔情箏王”,開創一古箏與電聲樂器結合演奏流行音樂的先河;以地道的傳統嶺南箏風被譽為“嶺南箏派具實力的繼承人”。 李煒14歲入讀廣州音樂學院,才是四十出頭的他已經是年輕一代的宗師。現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
李煒不止在演奏的技術上,將古箏的特性發揮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更難得在古箏的作曲上也有完美表現。
4 李煒
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業務網路智慧型化、移動增值業務系統。2001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博士學位。1995年開始從事智慧型網相關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先後參與了CIN01、CIN02固定智慧型網產品和CMIN02移動智慧型網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移動智慧型網、移動增值業務平台、移動支付平台等產品的研發工作,作為主要科研人員參加並完成了6項國家或省部級科研項目。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2007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推廣類)一等獎(第五完成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表論文14篇。
承擔課題 國家973項目計畫課題“普適服務的基礎理論、模型與關鍵技術”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網路智慧型化研究及套用”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基於3G的移動業務套用系統”
5.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博士,教授,套用數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運籌與最佳化。
李煒教授主要從事運籌學與最最佳化算法及套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參加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主持過一項省級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在美國《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英國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歐洲《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加拿大《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及國內《土木工程學報》、《運籌學學報》、《高校套用數學學報》《高校計算數學學報》等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發表過20多篇學術論文,多篇被SCI及EI收錄。1991.11-1993.1應邀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數學系作訪問學者.1999年獲教育部曾憲梓獎。曾應邀赴英法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短期合作研究或學術交流。現正致力非線性規劃、大規模稀疏線性規劃的算法的研究。
6.中山大學李煒
男,1960年3月出生,山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獲學士學位;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攻讀蘭州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導師黃伯榮教授);1985年至今,任教中山大學中文系,其間(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攻讀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導師唐鈺明教授)。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東京)外國語學部中國語學科訪學、任教。
現任中文系副主任、現代漢語教研室主任、廣東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廣東省省情專家等職。
研究專長:現代漢語語法、漢語語法史(近現代)、漢語方言語法等。
主要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給’字及其相關句式的研究” (項目號99CYY002),已結項。
2、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琉球官話系列課本語法研究” (項目號:07BYY046),在研。
3、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現代漢語與事介詞的演變研究”(項目號:05J-01),在研。
主要論文
1、琉球官話課本中表達使役、被動義的“給”,《中國語文》2007年第2期;
2、琉球官話課本編寫年代考證,《中國語文》2004年第1期;
3、甘肅臨夏一帶方言的後置詞"哈"、"啦",《中國語文》1993年第6期;
4、北京方言中的"丫",《中國語文天地》1987年第6期;
5、加強處置/被動語勢的助詞“給”,《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期;
6、口語中對稱的使用,《語文建設》1993年第5期;
7、對“知識分子”一詞的反思,《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3期;
8、從版本、語言特點考察《人中畫》琉球寫本的來源和改寫年代,《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6期。
9、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被動“給”及其相關問題——兼及“南方官話”的被動“給”,《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0、清中葉以來使役“給”的歷時考察與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3期;
11、香港公文中的語言問題,《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5期;
12、句子給予義的表達,《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2期;
13、清中後期兩種北京話口語材料中含“給”字的給予句及其給予義的表達,《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
14、從《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看"給"對"與"的取代,《蘭州大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4期;
15、蘭州方言給予句中的"給",《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7年第3期;
16、琉球官話的“官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1期;
17、V個N"結構,《語法研究和探索》中國語文叢書(六),語文出版社1992年;
18、蘭州話、河州話兩種混合語及其關係--兼談西北話的阿爾泰化,《雙語雙方言與現代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
19、蘭州方言名詞、量詞的重疊,《漢語學報》第2期(2001年);
20、香港公文中出現的語法、修辭、辭彙、歐化等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雙語雙方言》(六),香港漢學出版社1999年;
21、京x話——一級京蘭話、京廣話語法問題例析,《雙語雙方言》(二),香港彩虹出版社1999年;
22、兩種“給”字系統與清代南北官話——兼談魯迅與趙樹理作品中的“給”字使用差異,《第三屆漢語方言語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23、"將"字句與"把"字句,《廣州話教學與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
《語言自邇集》中含“給”字的給予句及其給予義的表達,《文與哲》2004年第4期,台灣高雄中山大學;
24、北京話、蘭州話、西安話中第三人稱代詞的尊稱形式,《外國語學研究》第六號(2005年3月),大東文化大學,日本東京;
25、北京話“給”字表達使役、被動義的歷史與現狀,《外國語學研究》第五號(2004年),大東文化大學,日本東京;
26、“小琉球”、“大琉球”考,《中山人文學術論叢》(八),台灣高雄中山大學,2007年7月;
27、琉球官話課本中的與事介詞“替”,《中山人文學術論叢》(七),澳門出版社,2006年7月;
重要學術交流
1、2004年3月13日應東京大學邀請,在該校語言信息科學系做了題為“清代北京話給予句研究”的專題學術演講,杉村博文等多位日本漢語語法學界的著名學者出席了該演講會。
2、1999年2月21日至3月6日、11月17日至12月3日應香港特區政府法定語文事務署邀請,赴港為香港特區政府部分中文主任主講"語文寫作精修課程"。同年12月2日為特區政府一百餘名中文主任做了題為"香港公文中出現的語法、修辭、辭彙等問題的特點"的專題演講,演講稿後來由法定語文事務署分發給了全港各政府部門的中文主任。2006年1月13日,應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前身為法定語文事務署)的邀請,再赴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兩百餘名公務員做了題為“香港與內地公文語體差異研究”的學術演講,引起了在場香港公務員們的熱烈反響,事後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專門致函對該演講給予高度評價。
7.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社會社會發展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9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主要著作 中國社會和諧穩定報告 李培林 陳光金 張翼 李煒 著 《當代中國社會大流動》(合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年4月《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合著),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個人文集 ·農民工在中國轉型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態度 李培林 李 煒 ·社會研究中有關研究設計的幾個問題 李 煒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主觀性建構和客觀實在 王春光 李煒 ·社會流動的影響因素 李煒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主觀性建構和客觀存在”(合作論文) ,《江蘇社會科學》2002.4期“中韓兩國社會階級意識比較研究”(論文),《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國際交流項目2003年度論文集》韓國高等教育財團2003年

"Comment on Class Theory of Pierre Bourdieu"(論文),《社會發展研究》2003.12期
“中國當代新中產階級論說”(論文),《人文科學》2004.1期 韓國延世大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