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軍事醫學科學院原副院長
李炳之,河南省衛輝市人,1911年9月出生,1936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 1937年12月入伍,193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宣傳部長、地委書記,醫院副院長、院長兼政治委員,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軍事醫學科學院修建辦公室主任、總後貴陽物資供應站副站長等職。原軍事醫學科學院原副院長、正軍職離休幹部。20 02年5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2.北洋名將
人物簡介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82年生。清舉人。先後就讀於北洋保定武備學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陸軍大學第一期(1906—1908)。軍諮府科長、參謀本部第3局科長、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陸軍第13混成旅旅長、將軍府參軍等等職。1923年1月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河南督軍署參謀長);1924年9月授祜威將軍1924.9.10佑威將軍(河南留守軍副司令)。為陳宦效力1913年7月,因為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各地討袁興起聲勢浩大,西南各省也憤然思動,袁世凱同意陳宦的策劃,派蒙藏院院長——貢桑諾爾布和時任參謀本部科長李炳之分赴內蒙各地,進行政治拉攏活動。都由李炳之解決,大獲成功。陳宦曾經讚賞地對他說:“你這幾次消餌戰禍於無形之中,每年可以為國家節省軍費200萬元” 。
打敗護國軍蔡鍔1915年袁世凱圖謀稱帝,袁世凱為穩住西南,派時任參謀次長陳宦離開北京擔任四川總督,在北洋軍中抽調三個混成旅隨陳入川。 時任陸軍第13混成旅旅長的李炳之和伍禎祥、馮玉祥隨同陳宦入川。1916年在綦江、瀘州、納溪、合江一帶,與護國軍蔡鍔、戴戡等部作戰,頭一仗就把護國軍的一個支隊打敗,受到曹錕等北洋將領們的讚揚。
轉投奔直系李炳之離開四川之後,屯兵宜昌,其部隊——北洋第十三混成旅受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段祺瑞內弟吳光新節制。1917年夏,吳光新任四川查辦使,10月,吳率領李炳之等攻入川東,12月,在重慶被熊克武圍殲繳械。1918年4月至5月,第二次進攻四川,但是依然以失敗告終。1920年7月,直皖戰爭以皖系失敗告終,吳光新被直系軍閥王占元扣押。李轉而投奔直系,因為其同鄉兼世交王士珍任將軍府首腦,他被王士珍任命為將軍府事務廳廳長。1922年10月受吳佩孚只邀前往河南,擔任張福來的參謀長。
隨同吳改投奉系張宗昌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李炳之因為和馮玉祥在四川護國期間就政見不同——馮玉祥是反帝制派,而李炳之是帝制派,因此,他站在吳佩孚一邊,因為吳是其在保定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的校友(吳佩孚為1902屆、李炳之為1903屆)、在四川期間的同僚——當時兩人同為受曹錕節制的旅長。他隨同吳佩孚南下湖北投奔蕭耀南。1926年10月9日,北伐軍攻占武漢,李炳之10月自漢口化裝乘船東下,過寧返京。不久,李炳之就改投奉系軍閥張宗昌,張宗昌失敗之後,李炳之在北京賦閒。
去 世1933年曾經擔任冀察綏靖公署咨議。解放後,1952年任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工作員。一九五三年八一建軍節之際,李濟深、李玉麟、李炳之等五位聯名給毛澤東寫信,談了他們對《共間綱領》、《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認識和感想。毛澤東在書信中曾提到過。1967年,86歲的李炳之還口述整理了關於吳佩孚的回憶錄,196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