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唐朝武將]

李澄(733—786),遼東襄平人,唐代將領,隋蒲山公李寬遠胄,初為偏將,升任滑州刺史,雖一時降於淮西李希烈,後仍歸順朝廷,授檢校尚書左僕射、義成軍節度使,獲封武威郡王。

人物生平

李澄,遼東襄平(遼寧遼陽)人,他是隋蒲山公李寬的遠世子孫。因驍勇彪悍在江淮都統李峘帳下做偏將,建中初年,轉屬永平軍節度使李勉麾下,李勉在汴州做都統,表奏李澄做了滑州刺史。

建中四年十二月(784),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走,李澄以城降賊,李希烈封他為尚書令,永平軍節度使。沒過多久,興元元年(784),李澄派遣部下盧融走小路到奉天向朝廷上書聯絡反正,唐德宗很嘉許他,將帛詔封在蜜丸內讓使者帶回,授李澄刑部尚書、汴滑節度使,李澄沒有立即宣布起事,而是加緊操練人馬,李希烈起了疑心,調了六百養子親軍防備他。後來賊徒攻打寧陵甚急,邀李澄進兵至石柱,李澄密令焚燒軍營假裝驚逃,李希烈的子弟兵果然趁機大肆劫掠,李澄全部斬殺了他們,並將此事報告,李希烈也無法怪罪他。賊將翟崇暉正率精兵進犯陳州還沒回來,汴州賊軍兵力不多,李澄估計不足以威脅自己,恰巧這時中官薛盈珍持節前來,加封李澄武威郡王,賜實封,李澄當即燒毀叛賊旗幟符節歸順朝廷。李希烈已經失去李澄,翟崇暉又被擊敗,於是逃到了汝南。李澄引兵向汴州進軍,屯紮在北門不敢進攻,等到劉洽(劉玄佐)的部隊進軍到東門時,賊將田懷珍向其投降。等到李澄部進城時,劉洽已經控制了汴州子城,李澄於是駐軍在浚儀縣,倆部將士常起爭執,一直沒有安定下來。適逢鄭州賊將孫液向李澄納款投誠,李澄立即派遣兒子李清馳往。先前,河陽節度使李芃派偏將雍希顥攻打鄭州,多次掠奪殘害州境,孫液一直抵抗不降,此時向李清投降,雍希顥聽聞大怒,猛攻鄭州。李清率部協助守城,擊殺河陽兵數千,雍希顥燒陽武而逃,李澄遂進駐鄭州。
德宗不久下詔授李清檢校太子賓客,改名李克寧。貞元初年,遷李澄為檢校尚書左僕射、義成軍節度使。貞元二年(786)去世,年五十四,贈司空。李澄始封隴西公,後乃進封武威郡王,每次上表章,必定把兩個爵號都署上,士大夫們嘲笑他鄙野無知。
李澄去世後,其子李克寧秘不發喪,過了十天,想要自領李澄的職務和軍隊,其行軍司馬馬鉉不同意,被李克寧殺掉,又穿上黑色喪服,增兵守城,將要作亂。劉洽出動軍隊屯於兩鎮交界處,派使者前來勸告,李克寧這才打消念頭,但道路已斷絕了半個月。
很快皇帝下詔讓賈耽接任李澄的職務,李克寧只好護喪回京,他索取軍府中的全部財物夜晚出發,軍士們跟隨著將府庫洗劫殆盡,李澄的靈柩抵達京城,李克寧又被賜予莊園一座、錢千貫、粟麥數千石,未封官。

新唐書·李澄傳

隋蒲山公寬之遠胄。以勇剽隸江淮都統李峘府為偏將。又從永平節度李勉軍,勉帥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賊,希烈以為尚書令,節度永平軍。興元元年,澄遣盧融間道奉表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詔內蜜丸,授澄刑部尚書、汴滑節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訓士馬。希烈疑,以養子六百戍之。賊急攻寧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營為驚遁者,養子輩果乘以剽掠,澄盡斬之,以告,希烈不能詰。賊遣將翟崇暉率精兵寇陳州,未還,軍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節至,封澄武威郡王,賜實封,乃燔賊旗節自歸。希烈既失澄,而崇暉復敗,由是奔汝南。澄引兵將取汴,屯其北門不敢進,及劉洽師屯東門,賊將田懷珍納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儀,兩軍士日爭忿,未能安。會鄭州賊將孫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馳赴。先此,河陽李芃使偏將雍希顥攻鄭,數殘剽,液拒之。及納清,希顥大怒,急攻鄭。清助守,殺河陽兵數千,希顥焚陽武去,澄遂如鄭。

詔授清檢校太子賓客,易名克寧。貞元初,遷澄檢校尚書左僕射、養成軍節度使。二年卒,年五十四,贈司空。澄始封隴西公,後乃進王爵,每上章,必疊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

澄之喪,克寧閟不發,閱旬日,欲自領事,其行軍司馬馬鉉不許,克寧殺之,墨絰,加卒嬰城,將為亂。劉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諭止,遂自戢,然道閉者半月。

詔以賈耽代鎮,克寧乃護喪歸,悉索府中財夜出,軍士從剽之殆盡,澄柩至京,猶賜克寧莊一區、錢千緡、粟麥數千石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