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溶[原新疆省主席]

李溶[原新疆省主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溶,(1870~1940),男,漢族,號鏡泉,巴里坤縣城鎮人。

基本簡介

幼年讀私塾,後就讀於巴里坤縣松峰書院和甘肅秋古書院。清光緒十四年(1888),赴甘肅蘭州鄉試,中優貢生,返新疆後任伊犁、惠遠兩等學堂堂長。時伊犁將軍志銳,善詩文,工書法,常嫌僚屬擬辦上報奏摺不合心意,有一次請堂長李溶擬辦。志銳閱後,深慕其才,從此兩人來往甚篤。

人物經歷

民國初,李溶與伊犁楊贊緒、馮特民等回響辛亥革命,他專程赴迪化鼓動楊增新擁護辛亥革命,遭楊拒絕。民國4年(1915),李溶任沙雅縣知事。民國5年(1916),調任吐魯番縣知事,開辦吐魯番毛紡廠,並被選為駐京議員。民國8年(1919),任新疆省參議長。民國6 ~17年(1917~1928),任省政府委員。民國19年(1930),任迪化道尹,在任期內倡導恢復農業生產,以重民食,親自到各縣宣傳動員各族農民搶時播種,發展農業生產。

民國22年(1933)4月,新疆發生“四一二”政變,盛世才掌握政權,劉文龍被臨時維持會推定為省主席,盛世才為督辦。9月,李溶代表盛世才赴吐魯番同馬仲英談判,受到馬的盛情接待,馬對部下殺害鎮西縣長李含荃(李溶次子)一事,深表歉意。不久,盛世才將省主席劉文龍逮捕,令朱瑞墀代主席,時間不久,朱因驚恐病故,盛提出讓李溶擔任省主席,李不敢拒絕,但提出省政府與督辦公署分署辦公,意在避開盛的監視和控制。民國23年(1934)10 月,南京政府正式任命李溶為新疆省主席後,李又藉故將盛安插在省政府的秘書長郭大鳴調走,將和田行政長劉效藜(巴里坤縣人)調任省政府秘書長。在盛世才掌權前期,李積極推行盛的“六大”政策(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在許多方面與盛合作,而盛世才對李溶表面上亦表示敬重、依靠。到後期,李漸漸懼盛,處處防盛。他不貪污,不授人以柄;不爭權奪利,凡行政長、縣長等官員的任免,均推給盛世才決定,以免盛世才的多疑;在平時講話中,他故作癲痴,語無倫次,有時插一兩句詼諧話,引人發笑。有一次,他用譏諷的口氣罵前任教育廳長張馨:“張馨那賊娃子天生的好‘革命’(言其好亂成性)!”李溶平時態度隨和,講話不大注意場合,有時興之所至,信口開河,不著邊際。於是有人認為他不明事理,當省主席不相宜;但也有人認為他有意裝糊塗,以表示老而無用,藉以躲避盛世才的迫害。這種看法不無道理。

有些親戚好友,工作無著,想請這位省主席給點方便,不意李溶卻常常不給情面,有時還當面痛罵,甚至將他們攆走。時過不久,這些挨了罵的人余怒尚存,但卻得到了工作。於是, 有些人便摸到了他的脾性,甘願耷拉著腦袋去挨罵。

李溶工書法,善詩文。民國23年(1934)4月19日,全疆第一次各民族民眾代表大會開幕詞由李親自起草,盛世才聽後深為嘉許:“真不愧為老秀才!”民國28年(1939),在新疆第三次各民族民眾代表大會上,李溶所作的5年來行政概況報告的序文,是李親自擬撰的,頗得南京來採訪的記者的好評,序文既引經典,又對政治解釋有新意。一次李溶伴同僚游天池時,有人提議請他為鐵瓦寺題門檻聯語,李溶深思片刻,詠出:“鐵笛一聲來鐵寺,銀波萬里接銀河。”李溶注意鍛鍊身體,堅持早晚做“八段錦”,任省主席後,還在全疆運動會上表演並得獎。他70歲時,走路邁步很大,走得很快,不遜壯年人。

民國29年(1940)3月21日,李溶病逝在任內,盛世才為其組織治喪委員會隆重治喪。

當時中共中央毛澤東、朱德、林伯渠等領導人從延安發來唁電,蘇聯領事館送了花圈,蔣介石及民國政府各院長均發來了唁電,民國政府發來治喪費5000元。盛世才特送了一個挽幛,上書“一代完人”。民眾對此竊竊私議:譽傀儡為“完人”,評價何其高也!但也有人以為“完人”一詞可作別解,在盛世才的統治下,與死者同一時期的許多顯要,身系囹圄,多被拷打得體無完膚;而李溶的混混沌沌,卻能保持晚年身家安全,毫毛未損,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個“完人”,倒也算切合實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