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涪陵區轄街道,位於區境中北部,長江北岸;北以黃山為屏、與長壽區接壤,西臨義和鎮,東靠江北街道,南與龍橋街道相連。面積186.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124人(2010年六普)。轄25個社區、13個行政村(其中高岩口、雙河口等社區由涪陵新區代管)。辦事處駐太乙大道36號。渝涪高速公路和319國道過境。
景點有三台寨、太乙門、祖師觀唐廟和水磨灘水庫、黃草山竹林等。
沿革
李渡古稱洪渡,相傳因唐代詩人李白於此渡江而更名為李渡。明代屬李渡里。清末(1909年)置李渡鎮,1931年置金銀鄉。1951至1953年,李渡鎮和金銀鄉先後分為馬鞍、石馬、雙廟、新建等鄉;1955年複合並為李渡鎮和石馬、馬鞍、金銀3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撤公社改鄉鎮,石馬併入李渡鎮。1992年馬鞍、金銀兩鄉併入李渡鎮。1995年11月,李渡鎮改屬新設立的涪陵市李渡區(縣級),並為區駐地;面積91.1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石馬、小溪、東堡、平垣、太乙、雙龍、桂林、兩桂、妙音、果園、均安、桐梓、土橋、雙廟、和平、紅廟、幸福、石家灣、保和、染房、人和、石院、謝石、元覺、水磨、靈寶、埡口、尖山、興寨29個行政村和大巷子、新華路、人民路、和平路4個居委會。
1997年12月撤銷李渡區,李渡鎮改屬新設立的重慶市涪陵區。1998年5月,經重慶市政府批准設立“重慶涪陵李渡私營經濟示範區”(簡稱“李渡示範區”),實行“區鎮合一、政經合一”管理體制。轄區東鄰江北街道,西界義和鎮,南與龍橋鎮隔江相望,北連致韓鎮、石龍鄉。2000年末,面積67.6平方千米,總人口5445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73人,轄9個居委會、26個村,36個居民小組、199個村民小組。2001年末,總人口541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581人,轄9個居委會、23個村,100個居民小組、177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總人口539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51人,面積67.6平方千米,轄轄桃園、高岩口、雙河口、太乙門、大石廟、馬鞍、金銀7個社區和石馬、玉屏、兩桂、紅星、均安、和平、人和、石院、水磨灘、埡口、明家灣11個行政村,69個居民小組、78個村民小組。
2008年5月,撤銷李渡私營經濟示範區(鎮)、致韓鎮、石龍鄉,合併設立李渡街道,並劃入義和鎮的大鵝、雙溪、盤龍三個村。?年,面積186.65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29個行政村,83個居民小組、287個村民小組,人口10.39萬人。2011年4月,將18個村(居)委託李渡新區管理(李渡新區成立於2007年)。2013年?,實際管轄面積110平方千米,總人口40518人,轄19個村(居)。
【郵編】408000【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011:~001 111雙河口居委會 ~002 111太乙門居委會 ~003 111大石廟居委會 ~004 111馬鞍居委會 ~005 111金銀居委會 ~006 111高岩口居委會 ~007 111致遠社區 ~008 111石馬居委會 ~009 111玉屏居委會 ~010 111兩桂居委會 ~011 111紅星居委會 ~012 111均安居委會 ~013 111人和居委會 ~014 220明家灣居委會 ~015 111大鵝居委會 ~016 111雙溪居委會 ~017 111盤龍居委會 ~018 111倪峰居委會 ~019 220新陽居委會 ~020 111桂花園居委會 ~022 111斷橋居委會 ~023 111石龍居委會 ~024 220龍橋居委會 ~025 111和平居委會 ~026 111楊二坪居委會 ~208 220石院村 ~209 220水磨灘村 ~210 220埡口村 ~217 220雲星村 ~218 220百花村 ~221 220嵐馬村 ~222 220梨園村 ~225 220堰橋村 ~226 220龍塘村 ~227 220兩龍村 ~228 220韓龍村 ~229 220新龍村 ~230 220山侖村
【2006年代碼】(500102116李渡鎮:~001桃園居委會 ~002高岩口居委會 ~003雙河口居委會 ~004太乙門居委會 ~005大石廟居委會 ~006馬鞍居委會 ~007金銀居委會 ~201石馬村 ~202玉屏村 ~203兩桂村 ~204紅星村 ~205均安村 ~206和平村 ~207人和村 ~208石院村 ~209水磨灘村 ~210埡口村 ~211明家灣村)(500102117致韓鎮:~001致遠社區 ~201倪豐村 ~202新陽村 ~204雲星村 ~205百花村 ~206桂花園村 ~207龍橋村 ~208嵐馬村 ~209梨園村)(500102221石龍鄉:~201斷橋村 ~202石龍村 ~203堰橋村 ~204龍塘村 ~205兩龍村 ~206韓龍村 ~207新龍村 ~208山侖村)
原【致韓鎮】位於區境西北部,黃草山東麓,南接李渡,北靠石龍。轄致遠1個社區,倪豐、新陽、雲星、百花、桂花園、龍橋、嵐馬、梨園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致韓場,距涪陵城區23千米,距李渡8千米。境內屬沿江丘陵低山區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30至600米之間。涪長高速公路、319國道穿境。〖沿革〗境內清代有致遠場。1931年置致遠鎮。1938年將韓龍鄉併入,改為致韓鎮。1942年改為鄉。1953年由致韓鄉分置出韓龍、倪峰、華東3鄉,1955年復歸併。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合併致韓、石泉兩鄉設立致韓鎮。1996年,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致遠、倪峰、橋頭、新陽、松林、長沖、雲星、百花、學堂、桂花園、黑石、龍橋、嵐馬、石壩屋、雙勝、上屋、梨園17個行政村。2000年末,面積46.82平方千米,總人口2388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9人,轄17個村,130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46.8平方千米,總人口2360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1人,轄9個村,61個村民小組。
原【石龍鄉】位於區境西北部,與長壽區接壤。轄斷橋、石龍、堰橋、龍塘、兩龍、韓龍、新龍、山侖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斷橋村四社,距涪陵城區18千米,距李渡13千米。境內屬沿江丘陵低山地帶,海拔高度多在400至600米之間,最高點太平寨海拔902米。涪(陵)長(壽)公路過境。〖沿革〗境內清代有石龍場,以其境內山岩蜿蜒如龍而得名。1931年置下石龍鎮,1935年改為石龍鄉。1953年分置涼風鄉,1955年歸併。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韓龍鄉併入。1996年,面積50.6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斷橋、石龍、香灣、堰橋、龍塘、汪家、兩龍、涼風、鳳凰、皂角、華東、韓龍、山侖13個行政村。2000年末,面積58.7平方千米,總人口125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2人,轄13個村,95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面積58.7平方千米,總人口114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0人,轄8個村,53個村民小組。
基本概況
涪陵市李渡區轄鎮。區府駐地。1909年置李渡鎮,建國後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鎮後馬石鄉併入,1992年馬鞍、金銀兩鄉併入。位於長江北岸。面積91.1平方公里,人口5萬。水陸交通發達,長江流經該鎮,省道涪(陵)長(壽)公路、國道“319”過境。轄石馬、小溪、東堡、平垣、太乙、雙龍、桂林、兩桂、妙音、果園、均安、桐梓、土橋、雙廟、和平、紅廟、幸福、石家灣、保和、梁房、人和、石院、謝石、元覺、水磨、靈寶、埡口、尖山、興寨29個村委會和大巷子、新華路、人民路、和平路4個居委會。有以建材、化工、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兼產油菜子、蠶桑等,特產青菜頭。
面積186.65平方公里。下轄29個行政村、8個居委,287個村民小組、83個居民小組,人口10.39萬。街道依託背靠黃草山、比鄰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地理優勢,建設涪陵最美郊區、涪陵最美後花園。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幫助,將繼續竭盡所能提供全方位服務。李渡新區自2007年成立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新城開發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4+1”的園區產業集群,成為涪陵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區域,具備了厚積薄發、乘勢而上的基礎和條件。李渡新區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按照政經合一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理順其管理體制,促進新區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管理服務提檔升級。加快李渡新區建設發展,是貫徹落實“418”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有利於最佳化我區的城市和工業布局,加快推進全區工業化、城市化和城鄉統籌一體化,拓寬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工業發展後勁,提升區域競爭力;有利於提高區招商引資工作成效,實現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加速建成渝東對外開放高地,實現涪陵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經濟發展
針對街道幅員面積大、人口眾多,加之工業園區的建設提速等特殊情況,街道緊緊圍繞工作大局,為適應“418戰略”需要,原李渡街道管轄的城市、工業功能範圍移交新區管理,原私個協李渡分會骨幹私營企業悉數移交新區。街道根據“地方發展、企業發財”的思路,重新定位的新李渡,在舊成改造、集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提供更多商業機會。為進一步加快李渡片區的發展,涪陵調整了李渡片區原先為李渡街道與李渡園區管委會的雙重管理機制,並下放許可權,建立了“行政特區”——李渡新區管委會,為其城市和園區的超常規發展奠定基礎。李渡片區自2007年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入53億元,“四橫五縱”主幹道基本建成通車,新城建設骨架基本成型。其工業園區初步形成“4+1”產業集群,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5.7億元,較2007年增長12倍,成為涪陵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區域。按照政經合一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成立了新的李渡新區管委會,以理順其管理體制,促進新區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管理服務提檔升級。落實區級部門領導跟蹤服務,限時辦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區辦事效率,實現其超常規發展。李渡新區是涪陵“雙百”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的主要戰場,是建設重慶江南萬億工業走廊核心區的重要陣地,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教育事業
李渡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由原來李渡教辦、致韓鎮中學、石龍鄉中學通過行政區劃而成立,街道所轄10.4萬人。李渡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所轄4所國中、中心校1所、完校6所、村校7所、民辦幼稚園6所。中國小教學班165個,中小學生7500人,在職教職工614人,退休304人,是涪陵區教育規模最大的單位之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鎮和人才強鎮戰略,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加快教育發展,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強鎮的奮鬥為目標推進“雙高”普九進程,努力開創李渡教育工作新局面。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兩基”成果得到鞏固。國小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畢業率為100%;國中入學率為99.8%,輟學率為0.65%,畢業率為100%,幼兒入園率為93%。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育發展環境最佳化,中國小校舍煥然一新,設施設備配置齊全,有良好的教育秩序。教育質量歷年居全區同類鄉鎮前列。2007年再次創建為涪陵區最文明單位;獲涪陵區愛國衛生先進單、涪陵區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涪陵區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考核一等獎、涪陵區義務教育質量一等獎、涪陵區教育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穩定保平安工作一等獎、涪陵區普通高中送生工作一等獎、涪陵區中職送生工作二等獎、涪陵區教育系統信息工作先進集體、涪陵區教育工會工會作目標考核一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愛國衛生、人口與計畫生育、安全獲李渡示範區一等獎。為李渡創建教育強鎮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