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晨[中國水彩畫之父]

李劍晨[中國水彩畫之父]
李劍晨[中國水彩畫之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劍晨(1900.02.25~2002.02.20),男,原名李汝驊,字劍晨,河南省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人。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水彩畫理論體系,被稱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中國水彩畫之父”。同時,擅長中國畫和油畫,被稱為“國畫大師”、“油畫巨匠”、“美術教育泰斗”。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劍晨 李劍晨

世紀同齡人李劍晨先生,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李劍晨的水彩畫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群體,推動了中國水彩畫的發展,促進了中國水彩畫進入國際水彩畫壇,被海內外譽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中國水彩畫之父”。同時他也擅長中國畫和油畫,被稱為“國畫大師”“油畫巨匠”“美術教育泰斗”。他從事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已近80年,為我國建築和美術事業培養了幾代人才,桃李滿天下,佳作迭出,著作豐盈,德高望重,在海內外享有崇高聲望。

簡歷

1900年2月25日,出生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

1912年考入內黃縣立第一國小。

1916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安陽中學一年級插班讀書。

1917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22年省立一師畢業,因家庭不許考北京國立藝專,而在開封北昌國小任教

1923年以第二名成績考入北京國立藝專

1926年畢業,先後任教於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河南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河南省立第五師範學校。

1930年受馮玉祥將軍委託,籌建河南省美術館併兼任館長。

1936年油畫《收穫》參加全國第二屆美術展覽會;十二月考取河南省公派赴英留學生。

1937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

1938年赴法國研習繪畫與雕塑。

1939年回國,任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改為中央美術學院)西畫教授兼系主任及教務長。

1941年任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建築系教授。

1952年,南京大學工學院分出組建南京工學院,任南京工學院建築系教授;1988年南京工學院改名東南大學後,仍任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

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水彩畫技法》,並再版多次;在香港面向世界再版12次。

1959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英國水彩畫選集》、《李劍晨水彩畫小輯》

196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劍晨水彩畫選集》

196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劍晨水彩畫選集.

1967年在“文革”中被多次抄家,珍藏的大量書籍資料、繪畫珍品失散,所編著和翻譯的書稿《一生見聞》、繪畫構圖學》、《建築色彩學》、《西歐名畫選》亦被抄走佚失;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文化特務”的帽子,進行“勞動改造”。

1974年“摘帽”獲“解放”,投入教學活動。

1978年南京工學院電教中心製作《李劍晨水彩畫技法》教學錄像帶及作品觀摩幻燈片,在國內各文教部門及藝術院校發行。

1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劍晨水彩畫》

1988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水彩畫創作技法》,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李劍晨中國畫集》;應新華社香港分社邀請,在香港舉辦水彩畫展

1991年應台灣省立美術館之邀,赴台舉辦“李劍晨九一繪畫展”,成為受台灣官方邀請的第一位赴台舉辦畫展的大陸畫家,台灣省立美術館出版“李劍晨九一繪畫展”畫集。

1995年捐贈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畫、水彩畫、油畫,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李劍晨畫集——贈豫作品》

1996年河南省博物院專辟“李劍晨大師藝術陳列廳”,設立“李劍晨藝術基金”。

李劍晨[中國水彩畫之父] 李劍晨[中國水彩畫之父]

1998向江蘇省捐獻繪畫精品,江蘇省美術館專辟“李劍晨藝術廳”;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世紀同齡人李劍晨藝術生涯》

1999年中央電視台播出《東方之子李劍晨》;古吳軒出版社出版《世紀之星李劍晨捐贈作品集》;設立“李劍晨水彩畫藝術基金”;9月獲香港“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稱號。

2001年獲全國美術最高學術獎——“中國美術金彩成就獎”;河南電視台播放十二集電視系列片《黃河之子——藝術大師李劍晨教授》。

2002年,李劍晨先生走完了他102年的藝術人生道路,在南京逝世。

2004年12月26日,根據李先生生前願望,向南京市政府捐贈佳作80幅。

2007年2月,河南省博物院設立“李劍晨藝術館”。

生平

1900年2月25日,李劍晨出生於河南省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17歲考上河南第一師範。23歲考入北京國立藝專,師從捷克畫家齊提爾研習水彩畫,師承陳半丁、王夢白研習中國畫,受教於林風眠、聞一多諸先生,與李苦禪、王雪濤等同班。中西繪畫均打下堅實基礎。1926年畢業後回河南省立第一師範任教。1936年油畫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美展而為社會所知。同年,考取公派赴英國倫敦大學院作研究工作,後又去巴黎研習繪畫和雕塑廣收博覽。回國後任重慶國立藝專(現中央美院)教務長兼西畫系主任,後受聘於中央大學(即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任教授60年。曾任江蘇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南京工學院主任委員等職。

李劍晨曾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水彩畫協會名譽會長、國際水彩畫協會理事、國際水彩畫聯盟亞洲畫會主席、澳洲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藝術

碩果

李劍晨藝術碩果纍纍,出版畫集、論著十餘種。他於50年代所作《水彩畫技法》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水彩畫的水分、時間、色彩三要素和乾畫法、濕畫法兩種基本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學習水彩畫的基本問題,成為幾代人的美術範本,在香港再版多達1 2次,印數20萬冊,在東南亞和海內外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同時,他還精心編寫了《英國水彩畫選》,介紹了英國1 9世紀初期22位著名畫家的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方法的典型作品,對於作家和作品作了介紹和分析。20世紀80年代又完成了《水彩畫創作技法》。他的理論對推動我國水彩畫的發展,起到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其榮獲一等獎的水彩畫《晨——人民英雄紀念碑》,被前蘇聯《星火》雜誌刊為封面。他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鄭州、武漢、香港、台灣等地舉行過數十次個人畫展。數百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朱德紀念館、江蘇省美術館、河南省博物館及美國、日本、印尼等國及香港、台灣地區的博物館、展覽館收藏。91歲高齡之際,成為台灣邀請的第一位大陸畫家,赴台舉行了個人畫展,轟動寶島,陳立夫親自為其展覽題名。台灣各界紛紛稱其為“國寶級大師”。

風格

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耕耘歷程中,李劍晨始終不渝地探索著一條融會中外、貫通古今的藝術道路,他那些中西繪畫作品,雖然形式不同,畫法有異,卻都洋溢著共同的精神氣質;鮮明的時代氣息,濃郁的中國民族情韻,強烈的個人風格;畫風渾厚雄健、富麗靈動、淳樸清新。這一切來源於他的愛國豪情和人格力量,得力於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濡染,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體現出一個真正立足於中華大地而又面向世界的藝術家的廣闊胸襟。

水彩畫

李劍晨先生的水彩畫以嫻熟的西畫技法結合中國風土生活及東方色彩情調,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講究意境雋永,用筆灑脫,用色於渾厚中見清新,構圖於穩健中有變化,對題材的開拓也頗為著力。無論畫自然山川、名勝古蹟、地方風情、建設新姿,均根據立意觸情的需要,採用不同筆法,如《寧靜的小巷》以簡練的筆觸,創造出江南水鄉特有的靜謐氣氛;《東海風雲》用奔放的水色渾成,渲染出海天風雲激盪的雄偉旋律;《龍門石窟》以積水沉澱法營造出斑駁陸離的古代文明;《壯麗的天壇》則用濃重的暖色調烘托出中國古建築的壯觀。每一幅畫,都是一曲水色一體的交響樂,都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他的水彩畫作品量大面廣,畫遍祖國大好河山,記載了中國五十多年來建設中的許多珍貴場景。

中國畫

李劍晨先生的中國畫也別具一格。他以傳統筆墨的精髓為基礎,融合西畫之色彩與結構,講求章法的變化與意境的雄深。他的格言是:“繼承不泥於古,創新不離於源”。他認為,在藝術創作中,色彩就是力量。他有意識地在中國畫的色彩運用方面進行突破性的探索,終於達到富麗中見典雅、豐富中顯純淨的境地。人物畫如《岳飛》、《山鬼》、《李清照》,花鳥畫如《雄鷹》、《小黑豆》、《冰清玉潔》,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僅筆力雄健,設色考究,而且章法嚴謹,意蘊深厚,神采飛揚。他為中國畫注入了時代的活力。

油畫

在現代畫壇,李劍晨的水彩畫和中國畫廣為人知,很少人知道他其實最初 是一個專門學畫油畫的。1936年,他創作的油畫《收穫》代表河南省參加了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收穫》就懸掛在展廳中央位置,左側是潘玉良的油畫《起舞的少女》右側是徐悲鴻的《奔馬》,可以看出當時其油畫水平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面;1943年創作的《流浪兒》,在重慶參加了全國美展,面對國破家亡,不少觀眾在畫前流下了淚水;解放後,陳列於南京博物院的油畫《平英團》、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陳列的油畫《忠王東征》、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的油畫《搶修上海機場》等作品,都是"洋為中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文成公主》、《蔡文姬》等作品更是受到人們交口稱讚;李劍晨的油畫在繼承西歐古典藝術嚴謹而完美的造型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印象派對光色的研究成果,採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在運用西畫技法表現東方文化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創新,特別運用油畫技法,創作了大量的中國古典人物,如《李師師》、《貴妃出浴》、《戚繼光》、《文成公主》等,用油畫畫中國古裝人物,其難度是相當大的,這是一項無論中西,前無古人的藝術創造,為中國油畫的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李劍晨藝術館

【南京日報報導】昨天上午,位於清涼山公園內的李劍晨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市委副書記繆合林、市人大副主任黃煌、副市長許慧玲等出席藝術館開館儀式。李劍晨之女、市園林局總工程師李蕾代表家屬向市政府捐贈了80餘幅李劍晨的精品畫作。“李劍晨獎水彩畫雙年展”同時在省美術館開幕。李劍晨被譽為“中國水彩畫開山大師”,生前曾將部分佳作分別捐贈給故鄉河南省政府和第二故鄉江蘇省政府。根據他的遺願,其子女將最後一批作品捐贈給南京市政府。昨天,記者看到,李劍晨
藝術館採用民國建築風格,中西結合,古樸大方。正對大門是一個露天水池和一座水波造型的七彩玻璃雕塑。設計者李蕾介紹,水池、雕塑體現著“水”、“彩”的光影變幻,體現李劍晨“光明透徹”的做人準則。據悉,藝術館將成為省、市乃至全國的水彩畫研究和活動中心。為體現南京深厚文化底蘊,市園林部門充分挖掘各大公園、景區的文化內涵,我市還將建成一批藝術場館和景點。清涼山公園新金陵畫派著名畫家魏紫熙紀念館正在建設中,4月將開放;古林公園將建成金陵盆景陳列館;棲霞山公園正在建設陸羽茶莊紀念館、乾隆行宮等景點;莫愁湖公園已著手對最能體現“莫愁文化”的勝棋樓進行大規模整修;將玄武湖蓮花廣場的“盛世蓮花·六朝風”大型實景水秀打造成著名的夜間景點等。同時,還將結合老城改造,打造一批文化景點和廣場,如,對南京最大的私家園林胡家花園進行整修,建設大行宮廣場等。市園林局局長解自來表示,城市園林建設不只是單純的“種樹、種花、種草”,還承擔著挖掘古代文化、保護現代文化、留住當代文化的責任,只有將文化和綠化緊密結合,才能使南京園林建設的內涵更加豐富,提升南京的城市品位。

桃李天下

李劍晨先生是一位傑出的藝術教育家,高徒遍布世界各地: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戴念慈(原建設部副部長)、陳其寬(美國著名建築師)、吳良鏞(清華大學教授、兩院院士)、齊康和鍾訓正(東南大學名教授、院士)、潘谷西(東南大學教授)、李霖燦(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吳承硯(台灣著名畫家)、修澤蘭(台灣著名建築師)等均是他得的意門生,還有無數不知名的學生、軍人、工人、農民、兒童師從其學藝。其一生因材施教,誨人不倦。

走向世界

為發展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水彩畫並將其推向國際水彩畫壇,20世紀80年代初,李劍晨親自組建並領導了“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廣泛團結中國水彩畫家,自籌經費,在國內外舉辦了五十多次水彩畫展,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與20多個國家的水彩畫會共同創建了“國際水彩畫聯盟”,舉辦世界水彩畫大展。並與“美國水彩畫會”等五大洲多個最具影響的水彩畫會建立了友好的學術關係,使中國水彩畫在國際水彩畫壇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受到廣泛讚揚。他還領導撰寫了《中國水彩畫史》,填補了美術史上的這一空白。

貢獻

理論建樹

李劍晨大師在五十年代所著《水彩畫技法》一書中,創造性的提出水彩畫的水份、時間、色彩三要素和乾畫法、濕畫法兩種基本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學習水彩畫的基本問題,成為幾代人的美術範本,再版多達十二次印數20萬冊,暢銷國內外。同時,他還精心編寫了《英國水彩畫選》,介紹了英國十九世紀初期22位著名畫家的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方法的典型作品,對於作家和作品作了介紹和分析。80年代又完成了《水彩畫創作技法》。他的理論體系為獨具特色的中國水彩畫技法奠定了基礎,為推動我國水彩畫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

李劍晨畫作 李劍晨畫作

李劍晨大師鑒於中國水彩畫在“文革”遭受嚴重摧殘,分別於1979年全國方代會和1980 年江蘇省第四屆文代會上發出“重視水彩畫創作,解救和發展水彩畫”的呼籲,得到了熱情支持。1980年9月,他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江蘇省水彩畫學會”(現名“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進而全國各省市水彩畫組織相繼成立,還促成了“中國水彩畫協會”的成立。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在李劍晨大師親自領導下,廣泛團結中國水彩畫家,8旬老人親自或派員奔波於上海、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安徽、山東等省市,克服重重困難,自籌經費在國內外舉辦了包括省展、省際交流展、聯展、國際展等各種形式的水彩畫展覽近80個,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與20多個國家的水彩畫會共同創建了“國際水彩畫聯盟”,參加了七屆世界水彩畫大展和眾多的國際水彩畫交流展。在李老領導下,研究會的賤賣多次自費出國交流、講學,與“美國水彩畫會”等五大洲30多個最具影響的水彩畫會建立了友好的學術關係,使中國水彩畫在國際水彩畫壇上占了了一席之地,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切實為振興和發慌中國水彩畫並將其推向國際畫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李大師還主持撰寫《中國水彩畫史》,填補了美術史上的這一空白。

水彩畫造詣

在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史上,李劍晨大師占有閃光的篇章。

水彩畫自1715年由歐洲傳人中國,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歷史。經過幾代人的耕耘和澆培,在中國土壤中生根、開花,並給出豐碩的果實。這一過程、我概括為三句話:從移植到創造,從"輕音樂"到"交響樂",從單一化到多樣化。其中,活了102歲的李劍晨(1900一2002),不僅以精湛的水彩畫創作造詣給後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在普及水彩畫教學和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水彩畫振興兩個方面,都做出了獨特貢獻。80歲以後的李劍晨,已成為中國水彩畫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

早在1918年,李劍晨考上河南第一師範,就開始喜愛水彩畫。後來又考入北京國立藝專,由於捷克水彩畫家齊提爾教授的進一步影響,使他對變化莫測的色彩和逼真的表現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乃至立下了終生追求的宏願。與此同時,他又師從陳半丁、王夢白研習中國畫。水彩、水墨,邀游於兩個畫種之間,構築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相同和相異的基本理解,並成為日後進行水彩畫創新的動因。畢業後,他回河南工作。三十年代初期,他研究出水彩畫水份、時間、顏色這三要素,開始確立自己的水彩畫理論體系。此後,他又考取公費留學,去英、法兩國深造。1940年回國,便在高等院校從事水彩畫教學,先後任教於重慶國立藝專、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長達六十年之久的教學生涯,培育人才遍及海內外,如趙無極、吳冠中、戴念慈、陳其寬、吳良鏞、齊康、鍾訓五、李霖燦、吳承硯等著名藝術家和建築師都曾受教於他。

李劍晨創立了自己的水彩畫技法理論體系,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專著《水彩畫技法》,正是他多年研究心得的結晶。這本書成為幾十年來美術青年競相學習的範本,再版多達12次,印訂20多萬冊,遠銷東南亞各國及歐美地區。在藝術創作中,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走一條融會中外、貫通古今的藝術道路。鮮明的時代氣息,濃郁的民族情韻,格調渾厚雄健,富麗靈動,淳樸清新。作品以嫻熟的西畫寫實技法為基礎,結合中國藝術意境韻味,用筆於灑脫中見功力,用色於渾厚中見清新,構圖於穩健中見變化,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題材內容的開拓也頗為著力,無論畫自然山川、名勝古蹟、地域風情、建築新姿,都達到情景交融、詩意盎然的境界,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具體畫法上又是靈活多樣,或嚴謹寫實,或奔放寫意,或班駁陸離。每幅畫,是一章水色融會的交響樂,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

李劍晨對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水彩畫的振興尤有傑出貢獻。直到1980年,水彩畫在中國仍處於不大受重視的弱勢,不少畫家也自視卑微,甘心充當"小品"、"配角"。是李劍晨於1980年在全國率先組建江蘇水彩畫研究會,並在全國文代會、美代會上大聲疾呼,要重視水彩畫的發展,要拓展作品的內涵和形式。此後,各省紛紛成立專業協會,並成立了全國水彩畫學會,推舉李老為名譽主席。難怪海內外後學者尊崇他為"中國水彩畫之父"、"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1999年榮府香港"全國傑出人士要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2001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又頒給他國家級最高美術獎-- "金彩成就獎"。

"光明透徹",這四個大字是李劍晨百歲華誕之稱所書,這是他的內心獨白,也是人格寫照。的確,他畢生光明磊落,愛國愛民,一心一意以藝術報效祖國。晚年他將畢生創作的水彩畫精品全部捐獻給國家,永久珍藏於河南博物館和江蘇省美術館,並設專廳陳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年,他還在關心和思考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問題。他堅信,人類對美的追求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評價

李劍晨先生的作品在海內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1991年台灣著名美術評論家劉延濤先生讚揚他的作品“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

李劍晨先生的建樹和貢獻使他在海內外享譽殊榮。在國內被推舉為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水彩畫研究會會長;國外被推舉為國際水彩畫聯盟理事,國際水彩畫聯盟亞洲畫會名譽主席、澳洲美協名譽主席等職。1999年,李劍晨先生又榮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第二屆“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2001年6月,李劍晨先生又獲得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頒發的中國美術界最高獎項——首屆“金彩成就獎”(全國僅八位)。

愛國憂民

李劍晨一生愛國憂民,“一二·九”運動時就以筆作戰,年青時多次為賑災義賣作品。當國內抗日戰爭烽火初起,遠在歐洲遊學的他立即放棄國外的學業事業,毅然歸國支持抗戰。95歲之際,將畢生精品佳作70幅贈河南省政府,受到家鄉政府表彰,在河南博物館專辟“李劍晨大師藝術陳列廳”,並設立“李劍晨藝術基金”,獎勵有志美術的青年;2007年2月,河南省博物院設立“李劍晨藝術館”。百歲華誕之際,再次將其1 20幅畢生精品佳作全部捐贈給江蘇省政府,並設“李劍晨水彩畫基金”,江蘇省美術館特設“李劍晨大師藝術陳列廳”,2004年12月26日,根據李先生生前願望,又向南京市政府捐贈佳作80幅,設立“李劍晨藝術基金”,並在南京清涼山公園建成“李劍晨藝術館”,作為中國水彩畫和各類美術研究、展示和普及的基地。老人一生專注於教書、育人、做學問,生活簡樸清淡,為人正直坦蕩,品格高尚,被各界譽為“德高、藝高、壽高”的“三高老人”。

研究比較

李劍晨和關廣志是同一時代我國最早的老一輩水彩畫家,當代德高望重的傑出水彩畫先驅者,他們作為水彩畫一代宗師,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群體,為20世紀中國水彩畫的歷史書寫了重要的篇章。

為此,本文從兩位先生的身世背景、留洋求學、研藝創作、藝術影響等方面進行相對比較分析、探索研究,最終尋繹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處,讓我們進一步關注認識和了解這兩位大師的人生經歷與藝術風範。

李劍晨和關廣志是同一時代的人,兩位先生又均以獨特和精湛的藝術創作載入中國水彩畫史且享譽畫壇。

(一)李劍晨原名李汝驊,河南省內黃縣人,出生於1900年,2002年2月20日仙逝於南京,享年103歲。關廣志,滿族,1896年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人,1958年逝世,享年62歲。兩位先生都是我國水彩畫“開山鼻祖”,並且在中國畫壇並稱雙雄,有“南李(劍晨)北關(廣志)”之稱。

李劍晨和關廣志都生長在一個平凡而真實的家庭,來自社會底層,有著苦難艱辛的童年。

李劍晨出生於河南內黃縣北溝村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庭,他的父親是個秀才,精通古文,由於兒女多,小汝驊從小被放在農村乳母家寄養,由於家境貧寒,飽受飢餓之苦。到了六歲他被父親接回家,送進了私塾讀書,他對上私塾毫無興趣,倒是對一個糊“紙紮”的叫邱凌的人吸引,在邱凌的啟蒙下,小汝驊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走上了藝術的道路。(載《世紀同齡人——李劍晨藝術生涯》 王振宇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而關廣志教之李劍晨就沒有那么幸運,關廣志出生於吉林市松花江畔大藍旗屯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酷愛繪畫,少年時期在國畫方面較早顯露才華。因為是長子,他年紀很小就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正是這種生活壓力,促使他認識到必須奮鬥才能出人頭地。

他們的童年時代也存有不同的經歷,他們在各不相同的生活境遇中成長起來,靠著真誠做人、力求上進的樸素的生活信念,真正領悟人生,步入社會,逐漸成為一代藝術大師的。

(二)步入青年時代的李劍晨和關廣志在生活經歷和治學途徑、信念追求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李劍晨在青年學生時期,就迷戀上了水彩畫並立志為水彩藝術奮鬥一生,1923年考入北京國立藝專,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水彩畫家齊提個教授對他的影響很大,奠定了他濃厚的水彩畫興趣,他師從陳半丁、王夢白研習中國畫;並受業於林鳳眠、聞一多;他與李苦禪、王雪濤等同班,中西繪畫均打下堅實基礎。

1926年李劍晨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和省立女子師範、省立第五師範學校,一邊教書、一邊畫畫,在水彩畫的探討與理論研究方面有了顯著的突破。1937年考取了公費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美術系主攻油畫,深受薩金特、布朗溫兩位大師的影響。此後在巴黎就讀於庫拉歐西學校,研習雕塑,與留法的徐悲鴻、潘玉良等畫家共同鑽研繪畫,並與世紀大師畢卡索切磋技藝,廣集博覽,在羅浮宮看到法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大師的作品,得到藝術上更多的啟示;

20年代的中國,上海等地開放較早,受西方文化感染較深,在東北要接受西方文化影響則比較困難。

關廣志考入瀋陽美術專科學校,在美專系統地學習了素描、中國畫、色彩、圖案等學科知識,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他從瀋陽美專畢業後,轉赴上海和北京學習。關廣志當年常去基督教青年會學英文,學繪畫,受到一些英國醫生、牧師和畫家的賞識。後在他們的鼓勵下,關廣志赴英國留學。1931年關廣志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當研究生,專攻水彩畫和銅版畫。鑒於當年中國美術界的俊才如徐悲鴻、林鳳眠、劉海粟、吳作人等大都赴法國學習繪畫,關廣志算是美術界最早的留英學生,並深得英國水彩、水粉及銅版畫真傳。繁華落盡無足惜,人最寶貴的是自尊、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真有本事的孩子,就是只拿一隻小皮箱,自已出去闖世界。”——這是從吉林農村走向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關廣志真切的人生體驗。

李劍晨、關廣志他們都有出國尋求藝術學習、發展的經歷,在國外留學生活期間,因為他們年青,很容易接觸吸收西洋風土人情並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但對他們而言,留學本身不是終極目標,他們共同追求的是科學救國、文化救國之路,他們接受西方文化,最關心的是學有專攻,要學就要去最好的國家,進最好的學校,但他們從來沒想留在國外。

抗日戰爭初起,李劍晨立即放棄國外的學業事業,毅然歸國支持抗戰,先後在重慶國立藝專、中央大學建築系、南京工學院等高校任教。關廣志歸國時帶回大量的英國畫冊、畫具,還有當時中國絕無僅有的銅版畫機器,嘉惠了無數美術後學。歸國後關廣志先後在燕京大學、國立藝專、輔仁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建專、清華大學任教,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的美術教育。作為文化藝術的播種者,他們不一定有經天緯地的崇高理想,但他們赴英國留學的初衷和目的就是為了回國能培養更多的學生,這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三)李劍晨和關廣志是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繼承與創造的傑出代表

“五四”運動以後,許多進步青年東渡日本和赴英、法學習繪畫藝術,北方的關廣志、南方的李劍晨以及王濟遠、張眉孫都是早年留學英、法可專攻水彩畫的著名畫家。

早在明、清時期,隨著歐亞文化的交流,西洋繪畫傳入中國。雖不過百年,但由於西方的水彩與中國的水墨有著相通的共性,以及中國畫家對生和藝術獨到的認識和把握,水彩畫在中國不僅得以繼承發揚,而且得到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彩畫藝術。最早的一批就是被藝術大師徐悲鴻稱為“中國西畫藝術搖藍”的上海徐家匯“土山灣畫館”出來的徐詠青、周湘、丁悚等。在1843年,在商賈雲集的上海產生了一種擦筆水彩畫的“月份牌”繪畫,是稱為“海派藝術”的一支,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載《中國水彩畫圖史》王雙成張克讓蔣振立廣西美術出版社1992年)

從20世紀初至30年代,20多年當中,我國各地紛紛成立畫會,其中水彩畫會脫穎而出,不斷開展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使我國的水彩藝術走向第一個繁榮階段。

李劍晨、關廣志的作品與其社會實踐活動日益為人們關注。關廣志留學英國期間,專門研究水彩畫、水粉畫,並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國考察,深得西方繪畫的精髓。這一時期,他的作品《英國愛丁堡》《三里河清真寺》(見圖一)深受文藝復興及其後的西方繪畫藝術,尤其是18至19世紀現實主義、激進浪漫主義及印象派給予他深刻影響。

在此基礎上,回國後他又博覽史料,深入研究了傳統國畫,兼及木刻、剪紙等民間創作,勤奮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主要以風景建築為題材,創作的寫生《玉泉山》(見圖二)《天壇祈年殿》《頤和園琉璃塔》《岳陽樓》等作品將西方藝術與東方傳統融為一體。

李劍晨留學海外,最為重要的是學習。他借鑑英國水彩畫寫實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生活和藝術特色,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造就了一個嶄新的水彩畫群體採用不同畫法,色彩渾厚,用筆練達,講求技法,嚴謹中含有生活情趣,題材多樣之中富有時代精神。李劍晨50年代創作的〉〈晨——人民英雄紀念碑〉、〈田野〉在美術界引起極大反響;1958年出版的〈水彩畫技法〉成為當時美術教育中水彩畫教學最主要的範本與教材。如〈寧靜的小巷〉以簡練的筆觸,創造出江南水鄉的靜謚氣氛;《東海風雲》用奔放的水色渾成,渲染出海天風雲的激盪的雄偉旋律;〈龍門石窟〉以積水法營造出斑駁陸離的古代文明;〈壯麗的天壇〉則用濃重的暖色調烘托出中國古建築的壯觀。每一幅畫,是一章水色一體的交響樂,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

(四)李劍晨和關廣志在中國水彩畫壇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

李劍晨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他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群體,推動了我國水彩畫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畫進入國際水彩畫壇,被譽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中國水彩畫之父”。其榮獲一等獎的水彩畫《晨——人民英雄紀念碑》(見圖四)由中國美術館收藏,已成為我國水彩畫歷史上的珍貴資料。在他百歲華誕之際,他將120幅精美作品捐獻給江蘇省政府,同時設立了李劍晨水彩畫藝術基金,同年又獲得了第二屆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在他102歲之際,又獲得了首屆中國美術金彩成就獎,該獎項是中國美術最高獎項,老人一生專注於教書育人做學問

相關新聞

李劍晨獲國家級美術最高獎——金彩獎

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美術“金彩成就獎”揭曉,王朝聞、華君武、張仃、李劍晨、羅工柳、彥涵、蔡若虹、黎雄才8位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同時又德高望重的美術界老前輩榮膺這項國家級美術最高獎。江蘇省著名畫家、東南大學教授李劍晨先生在其102歲之際,抱回一尊金鼎獎盃。

中國美術“金彩成就獎”只頒發給85歲以上美術大家,全國共有千餘畫家參選,綜合藝術成就和年齡的因素,只有上述8位老畫家獲此殊榮。從今天起,這尊“金彩成就獎”獎盃將與李老曾獲得的“全球華人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獎盃一起,在省美術館的李劍晨藝術廳與李老作品共同展出。

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

一九九九年九月,由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第二屆“金龍獎”評審委員會一致推舉,李劍晨榮獲“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這是文學藝術世界全球華人的最高獎。

“金龍獎”是由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主辦的,旨在褒揚世界各地對文學藝術界有特殊貢獻的華裔人士。該獎於一九九八設立並評選首屆獎項。該獎項為“度身定做”,在確定獲獎人後,視其藝術領域與成就授於相應稱號。如首屆獲獎者,巴金為“當代文豪獎”,貝聿銘獲“當代建築大師獎”,賀綠汀獲“當代音樂大師獎”。第二屆“金龍獎”獲得者有李劍晨、李光耀、金庸等五位全球傑出人士。

李劍晨藝術館落成開放

2004年12月26日,位於清涼山公園內的李劍晨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南京市委副書記繆合林、市人大副主任黃煌、副市長許慧玲等出席藝術館開館儀式。李劍晨之女、南京市園林局總工程師李蕾代表家屬向市政府捐贈了80餘幅李劍晨的精品畫作。25日,記者看到,李劍晨藝術館採用民國建築風格。據悉,藝術館將成為江蘇省、南京市乃至全國的水彩畫研究和活動中心。為體現南京深厚文化底蘊,南京市園林部門充分挖掘各大公園、景區的文化內涵,2005年南京市還將建成一批藝術場館和景點。清涼山公園新金陵畫派著名畫家魏紫熙紀念館正在建設中,2005年4月將開放。

李劍晨藝術館在河南省博物院落成揭牌

2007年2月12日為紀念已故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先生誕辰107周年、逝世5周年,“李劍晨藝術館”正式在河南博物院落成揭牌,“李劍晨繪畫藝術展”同時開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連朝,省長助理孫泉碭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李劍晨(1900—2002),河南省內黃縣人,早年曾赴英、法留學,回國後從事美術創作與教育事業,他在水彩畫創作上樹立的理論體系,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劍晨在世界美術界享有很高聲譽,曾先後擔任國際水彩畫聯盟理事、亞洲畫會主席,2001年榮獲中國美術界最高榮譽——“金彩成就獎”。1995年,李劍晨在95歲高齡之際,將70幅作品捐獻給河南博物院收藏。

據了解,“李劍晨藝術館”是河南博物館第一個以名人命名的展廳。“李劍晨繪畫藝術展”由河南博物院與江蘇美術館聯合舉辦,不僅展出了河南博物院的70幅藏品,還展出了江蘇省美術館收藏的60幅李劍晨的作品。

李劍晨雄雞圖織成雲錦

2005年2月25日是“中國水彩畫之父”、東南大學教授李劍晨105歲誕辰,為了紀念和緬懷父親,他的子女自費出資數萬元依照李老82歲時所畫的一幅國畫雄雞圖,委託南京雲錦研究所工藝師按照原畫作1.34米長、72厘米寬的比例織造出“錦雞報春”雲錦。雲錦作為昂貴的中國古代皇家工藝品,市民自費織造還是首次。

工藝師馬師傅介紹,研究所還是第一次接大公雞的圖案,如此大尺寸的雲錦製品電腦設計難度大因此幾易其稿,為了突出原畫作豐富複雜的色彩層次,表現水墨畫的特點,再現相似逼真的效果,他們費時半年才織成這幅圖。除了“錦雞報春”雲錦,李劍晨家屬還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捐獻了李老生前80幅作品,目前正在清涼山公園新近落成的李劍晨藝術館展覽。此外,中英文版大型紀念畫冊《李劍晨水彩畫選》日前剛剛殺青,封面由已故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題寫,李老生前得意弟子清華大學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題詞“霞尚滿天,筆下千年”。匯集了李老不同時期的歷史照片,極具學術性和藝術收藏價值。“李劍晨誕辰105周年座談會”將於25日在其藝術館內舉行。

書籍

《中國水彩畫之父李劍晨》

作者:王振宇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版次:1

印刷時間:2007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64109301

包裝:平裝

被譽為中國水彩畫之父、國畫大師、油畫巨匠、美術教育泰斗的一代藝術大師李劍晨教授,一九零零年出生於河南內黃縣,自謂“世紀同齡人”。本書全面展示了李劍晨從一個“畫鬼”的頑童,到北京國立藝專、倫敦大學院、巴黎庫拉歐西美術學院的藝術探索過程;記錄了他在豫北窮鄉僻壤創立中國水彩畫理論,對中國畫進行創新,運用油畫技法畫出東方風情,以及執教大學從事美術教育七十餘年、桃李滿天下的曲折歷程;論述了李教授對於藝術的深刻見解。本書跨度達三個世紀,涉及李先生經歷過的本世紀中國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史料翔實,內容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