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自熱帶風暴圓規襲港(2004年7月16日晚上7時20分香港天文台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八號信號)之後,香港曾有3年1個月時間沒有發出過八號或以上熱帶氣鏇警告信號。但是不論如何大風大雨,以2006年的颱風派比安為例,香港普遍錄得風力甚至比過去多次懸掛八號風球時更高,風暴吹襲期間全港塌樹約700宗,超過300班航班取消。一段攝於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新聞片段在網上廣泛流傳,片段中碼頭的資源回收箱被吹倒並撞向一女途人,途人要抱著旗桿避風,情況驚險,但是香港天文台仍堅持以維多利亞港內1小時平均風力沒有錄得烈風為由只維持三號信號,而沒有發出八號信號,事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天文台當日不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決定被質疑,在風暴過後,往申訴專員公署投訴香港天文台和林超英行政失當的投訴,公署更估計是兩天內收到最多投訴的記錄。在市民抱怨為何天文台沒有及時保護市民安危時,有大學學者在電視新聞上表示,“香港每打一次颱風均令香港損失四億,誰人為四億負責?”故有人在網上搜尋資訊,發覺天文台隸屬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開始譏諷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的天文台偏重商界,為了賺錢而罔顧香港市民安全,怒火遂發在全港最大的老闆李嘉誠身上,因而得出此惡搞名稱。有網民綜合科學及實際情況,得出“李氏力場”的“運作原理”,“李氏力場”之說於這段時間開始興起。直到派比安事件後天文台才於2007年就熱帶氣鏇警告系統作全面檢討後就三號及八號信號的參考測風站作出修訂,2007年8月10日強烈熱帶風暴帕布第2次襲港才於當日下午2時半重新發出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雖然2008年與2009年分別有4個和3個熱帶氣鏇令香港發出八號或以上的熱帶氣鏇警告,但當中的颱風黑格比、颱風莫拉菲及強烈熱帶風暴天鵝之八號信號均是於傍晚至凌晨的非上班時間發出,並未有導致停工停課,故仍有不少人重提“李氏力場”之說。
自從颱風巨爵襲港(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時15分香港天文台改發三號信號,取代八號信號)之後,直到颱風納沙襲港(2011年9月29日凌晨4時40分天文台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為止,天文台整整2年沒有發出八號或以上的熱帶氣鏇警告,期間“李氏力場”之說再被不時提起,尤其在2010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加上該年5個熱帶氣鏇實際最接近香港的位置比最初的預測遠,熱帶氣鏇吹襲時,“李氏力場”4字經常出現。隨後颱風納沙導致停工停課後,網民認為是“李氏力場”失效。
另外,自1999年9月颱風約克襲港以來,整個2000年代從未發出或懸掛十號信號,直到2012年7月24日期間的強颱風韋森特襲港,天文台才於7月24日凌晨12時45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距離7月23日晚上11時20分發出的九號信號的時間相距不足2小時。更有部分網民指出2012年7月23日香港股市出現大跌市,懷疑是和是次李氏力場失效有關。
2012年李氏力場自7月的韋森特突破後瞬間恢復正常,強颱風天秤橫經台灣後原定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進一步接近香港,其後由於天秤和颱風布拉萬產生藤原效應,天秤尾隨布拉萬,再次登入台灣,並向韓國方向移動,遠離香港。
2013年9月23日,李氏力場再次發功,超強颱風天兔橫經台灣南部後原定正面吹襲香港,其後離奇轉向汕尾,提早登入,令香港不至於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但也令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上午需要停課和延至下午開市,但下午依然需要上班。
流行文化
2010年4月1日愚人節,香港免費報章《都市日報》發行了出版日期為2028年4月1日之《都市日報》,其中一篇新聞就是“俗稱‘李氏力場’的熱帶氣鏇禁止系統研發成功,因此香港天文台決定廢除香港熱帶氣鏇警告信號”。李氏力場的普遍程度非常高,甚至有網民為李氏力場製作Flash遊戲,玩法是要開啟“李氏力場”彈走颱風,以防止恒生指數下跌。
無線電視劇集《衝上雲霄II》,張智霖飾演的飛機師“Cool魔”講過:“你不知道香港有堵牆保護嗎?”即為隱喻“李氏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