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1993/9-1997/7: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士
1997/9- 2002/9: 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細胞生物學博士
2002/10-2004/10: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博士後.
2004/12 –: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神經生物學,動物生理學)
學術簡介
研究項目:
1.湖北省傑出科學青年基金(主持)
2.NSFC項目: 30700212(主持,2008/1-2010/12)
3.國家“十一五“重大研究計畫“人類重大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參與)
4.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主持,2008/1-2009/12)
5. NSFC 重點項目30830112 (2009/1-2012/12)(參與)
6.科技部 “抑鬱症的蛋白質組學”項目 (2009/1-2012/12。參與。)
7. NSFC 30970953 (主持,2010/1-2012/12)
8. NSFC81271464 (70萬元。13/1-16/12)
9. 973 “線粒體功能障礙致早期心衰機制及干預策略研究” (2013/1-2017/12。參與)
研究簡介
實驗室利用鼠類模型,用轉基因、基因敲除、病毒載體介導的轉基因及RNAi及神經元損毀、腦通路示蹤等技術,結合生理行為監控,研究晝夜節律產生的系統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生物鐘分子調控在發育過程中的表觀遺傳機制,並致力於研究晝夜節律對睡眠的調控作用的及其對認知功能及精神狀態的影響。目前開展的相關工作如下:
1. 生物鐘基因表達調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
利用基因晶片和高通量測序(CHIP-seq, RNA-seq,基因組甲基化測序)等方法,分析生物鐘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分析生物鐘啟動子在發育過程中甲基化狀態的改變及其與基因表達的關係,並研究環境因素對生物鐘基因表達的影響。
2. 生物鐘與代謝活動的相互作用研究
系統研究生物鐘調控不同組織內基因的節律性表達及其對個體代謝活動的調控作用,並利用基因敲除及病毒載體介導的RNAi等手段,研究特定代謝相關基因對生物鐘的影響。
3. 利用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視交叉上核特異神經元的功能。
利用BMAL1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與基因特異性的Cre轉基因小鼠,在視交叉上核內特異類型神經元內實現基因敲除,並特異操縱視交叉上核內特定神經元的功能狀態,研究視交叉上核神經網路內不同類型神經元在晝夜節律的產生和傳遞中的作用。